毛冬:不被拘束者

原创 上流工作室 网易上流

毛冬的脱口秀之路走得比较顺利。

2018年,他开始对脱口秀感兴趣,第二次上开放麦就拿了上海喜剧联盒国开放麦之王比赛冠军;在一个月后,他又顺利拿下单立人喜剧节新人赛冠军。

他不喜欢被拘束,他的创作状态到现在还保持在依靠“本能创作”的阶段。

面对他人时,他几乎随时随地笑着,即使是被问到一些不悦的问题,他也是笑着回答。但他确实比较认真,之前有媒体人评论毛冬“线下表演风格毒辣犀利”,这种风格在采访中也有展露一二。他好似有很多纠结,但又好像已然是一种释然的“躺平”状态,就像一个处于迷茫中的十八岁的孩子般来回较真,与自己较真、也与他人较真。

▲线下演出时的毛冬 图/网络

他曾尝试为单口喜剧表演带入一些创意思维,但在几次尝试后也偃旗息鼓,选择暂时停止;对于什么时候放弃这个行业,他给出的也是比较自我但很真实的回答“开心和赚钱,总要占一样才行”。

他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似乎更加理智,也似乎一直给自己留有退路。

也许这句曾为专场和播客名字《基本无害》做过注脚的话,“我们以为自己很重要,但别人根本没当回事”可为这些解释一二。

在本次采访后的几日,我们曾有幸赶上了一场《谐星聊天会》的线下录制。在台上,毛冬穿着和前几日采访时一样的花衬衫,结束后有找来合影签名的粉丝,毛冬也笑着调侃着,为大家签上名字。

但与台上台下面对他人时的机灵、健谈不一样的是,他在私下,其实是个不太愿意和大家分享个人生活、更喜欢独处的人。

今年9月,毛冬参加知识真人秀节目《决胜21天》录制,他在节目中提前离场。

在最后发言中,他坦诚自己在生活中是个很down的人。就像很多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大厂青年一样,他每天上班的状态,都一样的“情绪低落”。

这和本次采访被问到同类问题时的回答基本一致,“我的确没有那么的对世界充满热情。”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什么时候对脱口秀感兴趣的?是2017年吗,我也忘了,我都不知道我在哪说过2017年,但是有可能我说过。

那个时候,我刚刚从一个创业项目出来,自己做投资亏了很多钱。那段时间,陷入了一种自我怀疑的境地,天天在家不出门,啥事儿也不干,几乎快没钱花了。

就是宅在家的那段时间,看了很多美剧、电影,还有脱口秀专场。当时被LOUIS.C.K打动,觉得脱口秀这个艺术形式好有魅力啊,我也想试试,然后就上台了。

▲线下演出时的毛冬 图/网络

我入行前两年相对来说是挺顺的,也有一些进步。

但“顺”,不是因为幸运,当然幸运非常重要。

我很幸运,但本质肯定是自己的能力还行。幸运的lock只是用在了,恰好能让你的能力被展现出来那个时机。

我是一个习惯了线下演出的演员。演出对我来说,是一个充电的过程。

线下演出会给我能量,真的会给我能量!你现在心情本来很低沉很麻木,你在台上演的很好,观众“哇”给你鼓掌叫好,你讲完之后就开心的不行,我是一个会被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影响状态的人。

去年因为疫情,长时间没有演出,就感觉,没有能量来源了。

说实话,我的确没有那么的对世界充满热情。

但我觉得这不是丧。就比如Louis.C.K.,你觉得他丧吗,他可能,更多是因为现实吧。年轻的时候觉得“人生有各种可能”,他说如果当时我年轻的时候有人跟我说,人生总有各种可能,说“You never know what’s gonna happen next”,我会开心的不得了。但你要是现在跟我说这句话,我会想,为啥不能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为什么我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啥?

整个人格和生活经历的变化,导致对于事情没有那么多虚妄的乐观了。

最开始登上脱口秀舞台的半年,对于我来说,是最爱试验的时期。2018年刚上台两星期,我就敢拿着吉他上台,当时也试音乐喜剧,也讲过一些国外可能触碰比较多的议题,但我尽量会把它包装的比较好笑。

但不行,当然可能是我的能力无法驾驭这样的题材,也有可能确实是国内的观众还没有准备好在公共场合和自己的朋友听这样的东西吧。

我试过很多,但是后来不试了,暂时不试。

这里边,一定有观众接受度的问题,也一定有我自己的问题。

02

我是一个靠本能创作的人。

说好听点,我的创作方式是一种更自由、更不拘一格、没有定式的创作方式;说的不好听点,我没有一个特别自律、成型的创作方式。我不会去列话题,在话题里面选事件或者选切入点。

我的段子,几乎都是很真实的叙事性的段子。我很少讲纯观察型的,比如说“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地铁上有些人怎么怎么着”,这是观察型的段子,我基本上都是自己的真实故事。

我觉得我积累的素材还挺多的。活了30多年了,还是有一些值得写的事儿,还没写完呢。如果现在我要写新段子了,就从记忆中找一个能讲的事儿,“哎我去年干那个事还挺好笑的,让我想想咋说啊”,就讲了。

我创作一个段子,用时很短,这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我的专场里,大概有超过一半的段子是在商演上,当天想当天在舞台上讲就成了,后来再慢慢改;但坏处也是,我太习惯这种小聪明,让自己很快写出六七十分的段子。

但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能像别人一样,很认真的打磨词句、结构、逻辑,那我这个段子,是不是也能从七十分到九十分?但我确实这个地方做的不好,我很少去故意把一个段子认真写成九十分。凭本能,很快写到成型,大家觉得还挺好,观众开心,我就OK了。

但是从今年开始,从大家的进步速度以及对于这件事情的拼命程度来看,(这个行业的水平)慢慢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你在鱼群里放一条鲶鱼,大家就都会更有活力嘛。

有可能是因为新入局者,有很多人都是全职搞这个;也跟这两年脱口秀节目火了有关,大家发现,原来讲这个能有这样大的回报。不管因为啥,我都能感觉出来,大家在写段子、讲段子这件事上,更拼命更努力了。

▲毛冬在互联网大厂上班 图/网络

大家进步很快,我就会有危机感,我要不要也辞掉互联网大厂的工作?

最近,我还跟朋友聊了这个问题。我考虑全职,其实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我上班赚钱比当演员也没少。我如果辞职全职做这件事,就是自尊心问题“我想干好”,上不上节目、红不红真的不重要。

不能说不重要。但,如果没有发生的话,我也OK,就是Fine,行吧。

03

我从不看自己录的节目。

比如今年的《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比如之前的《奇葩说》。

即使被淘汰,在台上时我也没有特别强的负面情绪,没有那种“不公平”的感觉,没有,完全没有。我就是:行吧,好,OK Fine。

就是命吧。

▲毛冬参加《脱口秀大会第四季》 图/@脱口秀大会官微

作为人类生活,大部分时候都会经历期望不断破灭的过程,这是一定的。哪怕你运气再好,你都会有期望不断破灭的历史和经历。当你期望不断破灭这个事情多了之后,如果你是一个现实的人,你就会把它变成你的经验主义,就像我。

“有可能它还是会破灭的,不用抱那么大期望;这个节目呀,有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没关系”,我每次都是这样告诉自己。别人想让我上的节目说一定能火,我想的却是“想想吧,想想那些过去的消失在人海中的人,很有可能咱们的命运也是这样”。

但这并不是佛系,这只是一种更好的自我保护机制。可能我心眼小,或者是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我为了让自己尽量不要那么不开心,都会想最坏的结果。

先让自己接受,让自己开心一点。

我向往任何的第一名,因为自己本身是个好胜心比较强的人。

关于“脱口秀大王”这个第一名是否代表你就是最厉害的?倒也不一定。

这个第一名,只是你在这个节目的体系里、一个大众娱乐工业里的位置。但这个第一名是否代表你能力最强,不一定。毕竟文无第一,得看观众偏好。

但这个也不重要。

刚入行的前两年,起点比较高,大家也挺认可。我特别不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伤仲永》里面那个仲永,别人提起来说“啊,那个人,我知道,刚进来时讲挺好的,后来没声了”,我不希望成为那个人。

为了争口气吧。

统筹|马晨

采写|李叶萍

剪辑|陈希 甘思一

原标题:《毛冬:不被拘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