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观复桐石 观复博物馆
明嘉靖 青花双龙纹大盘 观复博物馆藏
前几天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忽然和同事说起来,随着国货意识的不断增强,国潮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宠儿,而国酒、国药也早就被作为广告“广而告之”了。甚至李宁都变成了“中国李宁”,但在我们泱泱大国中,似乎很少有 “国菜”这种说法。
饮食文化作为我们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一支,可谓是极富凝聚力的。也正因此,我们才会有“民以食为天”这样的民谚。甚至在以前,有些地方见面打招呼都是“吃了么?”,而在大家刚刚认识,交谈实在找不到话题的时候,虽然聊“吃”会被贴上“吃货”的标签,但可以就此打破尴尬,聊上好一会儿,甚至是之后“约饭”的机会。也正因此,现在常能听见“没有事情,是一顿XX(某种事物)搞不定的,如果有,就两顿”。
而说到吃,菜作为吃的主角,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依据自身所处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而这些特色美食往往能代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逐渐的让人们形成了“国菜”的概念。当然这些大多数是百姓评出来的,肯定存在以偏概全,或稍显刻板的印象,但确实是对于这个国家最为直接和形象的认识。
举个例子:提到印度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咖喱;英国则是炸鱼薯条,德国的香肠,泰国的冬阴功,日本的寿司,韩国的辣白菜,美国的汉堡,意大利的披萨(当然说意面也行)。其中也有些国菜可能是以奇特而出名的,最典型的要数瑞典的鲱鱼罐头了,虽然很名气很大,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作为日常的菜来吃,就如同某品牌的白花蛇草水一样,可以作为网红,但很少作为大家的日常饮料吧。
说到咱们中国,在评选国菜方面,可能还真的有一定难度,看到有网上评论说之前有报纸报道沪式粤菜曾经被评为过中国的国菜。不过将某一个菜系作为国菜的做法,明显有失公允。另外可能有人会说满汉全席,不过那是个“宴”好不,咱别老说那么高大上的,行不?都是百姓嘛,说点实际的。
如果翻阅外文网站,在老外眼中,很多人会把烤鸭视作中国的国菜。这点似乎说的通,但这里似乎有一个问题——如何烹饪。即便你能买到正宗的填鸭,毕竟除了极爱吃烤鸭的土豪外,没有人会在家中盖一座烤炉吧?无论是挂炉还是闷炉。因此烤鸭就变成了一道只适合在餐馆里制作的菜。而且很多人觉得烤鸭是北京菜,殊不知这道北京菜是永乐迁都时从南京带过来并逐渐演变出来的。
因此,能作为国菜的,普及度高应该是个关键,这就需要它满足几个关键点:1)食材获得容易;2)口味老少皆宜;3)容易烹饪制作。当然事事无绝对,因为每种菜都有不吃的人。因此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其中网友们讨论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答案——西红柿炒鸡蛋。
首先来说,西红柿,作为秘鲁地区的原生植物,在大航海时代,由西班牙人将其带回了欧洲,并在万历时期,被传教士带到了中国,在明代晚期《植品》中都有提到。不过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开始时都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培育,到了清代才逐渐登上人们的餐桌。这也让番茄这种外来生物,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所以食材反倒不会受到地域的问题受到限制。
此外,这道菜的口味为酸甜口,可谓老少皆宜。而在制作上,鸡蛋西红柿估计是大家开始学做菜时候的第一道材料复合菜(因为在此之前,好歹得学会摊鸡蛋)。虽然食材简单,但吃法却很多样,可以单独作为菜,可以做盖饭,此外作为拌面的绝佳卤,相信大家一定吃过。当然,如果在吃这道菜的时候,能够仰望一下国旗或者国徽,在激起爱国情怀的同时,最好再去加点米饭,以免不够吃。
当然还有杠精会说,西红柿进入中国才多久啊,怎么能代表中国饮食文化?我倒是觉得,这不恰恰说明我们的包容性之强么?如果按杠精的思路,国菜里肯定不能有藕、黄瓜、芋头、茄子、菠菜、莴笋、丝瓜、胡萝卜、苦瓜、洋葱、红薯、玉米还有土豆这些,此外调料里不能放蒜、香菜、胡椒、辣椒,油也不能用花生油,当然一切面食也都免谈了,因为小麦也是从西亚、中亚地区沿丝绸之路引进的。
还有人将红烧肉作为国菜的首选项,不过这似乎对于一些兄弟民族不太友好,毕竟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此外红烧肉对于现在大家的生活,可能不觉得,但对于艰苦岁月,一顿红烧肉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要不也不会出现“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说法对吧?
因此,大家不妨说说,你心中的“国菜”,到底是哪道菜?欢迎留言。
原标题:《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