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数据交易所,这些问题你应该了解 原创 何书瑶 上观数据
数据交易所是干什么的?这里有一份来自业内人士的解读。
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在沪举行。成立当天,上海数据交易所受理挂牌和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约100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
数据交易所是干什么的?
我们采访了首批“数商”、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和开放数据中国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任高丰。
问:作为上海数据交易所的首批挂牌“数商”,能介绍下交易数据的流程是怎样的吗?
沈从乐:目前我们还没有进入交易的执行环节,但作为数据服务提供商,我了解的流程如下:
首先,数据挂牌前的准备,盘点数据资产,填写数据产品说明等;
然后,对数据产品做交易合规评估,主要是审查数据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不存在侵犯用户隐私等问题;
审查通过后,数据在交易平台上挂牌展示。
如果进行到数据交易环节,先需要需求单位提出交易意向,挂牌方确认数据购买意向并在平台上签订三方合约;再根据合约确定的方式交付数据,也可以选择隐私计算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最后,双方确认无误后,数交所向银行账户发起指令,完成结算。
问:这与此前你们经历的数据交易流程有哪些不同?
沈从乐:还是有挺多不同的,之前我们主要通过自建平台(网站),或直接面向需求方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服务,以点对点签约和交付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易。
有了数据交易所后,首先它作为第三方,提供数据产品的合规评估、资产评估和质量评估,解决了交易双方的后顾之忧;另外,以前的数据交易基本都是点对点的交易,效率比较低,数据需求方需要自己去做市场调研,有了数交所,可以实现点对多交易,一个平台上就能看到各类数据产品;最后数交所提供了交付平台,并且支持隐私计算等技术。
问:数据交易所的成立,解决的痛点是什么?
沈从乐:数据交易并不是大家想得那么一买一卖那么简单,需要技术、数据产品、法律评估、数据经纪等各种服务,类似于数据交易经纪人(broker)角色。数交所其实等于提供了一个开放、安全的平台,让多元的数据服务在这里汇聚,从而使数据在交易流通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高丰:实际上数据交易的第三方市场过去一直存在,只是比较偏向灰色地带,有了数据交易所,就可以通过规范、确权等服务和管理,让数据交易和服务更加正规化以及品牌化。
另外“数商”这个概念,并不是指单一的数据持有方,也包括数据流通过程当中的技术方和服务方。接下来应该会有相应的政策和市场配套机制,去刺激这一块市场的成长。
问:数据交易所的底层逻辑,到底是物资类的买卖场所,还是带金融性质的交易场所呢?
高丰:个人认为,数据产品的金融属性可能会更低一点。像粮食、能源等期货,是有明显独家性的,我一旦有了,其他人其实没法有。但数据是可以多次使用的,每个人都可能会触达,都有可能加工。
所以我理解交易所供给数据就像供水、供电一样,更多趋向于服务性的交易或者说物资性的交易。
但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不会产生金融性产品,我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可能要看未来某些数据是否具备某种稀缺性,如果市场供不应求的话,可能会产生金融杠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
问:近年来,国内各省市都在探索数据交易的平台建设,请问国外有没有类似的平台,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高丰:我至今没见到国外有非常成熟的案例。
几年前,哥本哈根曾经请日本的一家公司建立过Copenhagen's City Data Exchange,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交易中心或交易所的意思,但它其实更类似于一个城市的数据门户,起到的作用更多还是提升公共数据的可见性,而不是做交易。
未来数据交易所的发展,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合规性上来讲,未来的数据交易都需要在交易所这样的第三方平台上进行登记,就像房产交易需要在房产交易所做登记备案一样。相信随着相应的配套政策工具跟上,会把数据交易双方都拖入交易所。
第二,数据交易所将解决数据的定价问题,对于拥有专一应用场景的数据产品,可以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核定。
第三,逐步推动中间方市场的壮大。数据的价值增值是存在市场空间的,包括像把裸数据加工成市场方需要的数据产品,包括一些合规性的政策服务、数据的溯源服务等,数据交易所将成为第三方的服务市场,这是接下来更值得期待的一个地方。
沈从乐:我们也希望与数交所一起探索数据经纪人角色的定位及模式,探索和实践数据交易链条上的新角色。
原标题:《关于上海数据交易所,这些问题你应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