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郭可信院士:情系电镜 报国一生

讲述红色科学家故事 VOL.11

★郭 可 信 ★

情系电镜 报国一生

(本文是根据李依依院士在中科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 “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学风建设报告会”上的报告整理而成)

郭可信先生1923年出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福建福州。郭先生在战乱中求学,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他所在的哈尔滨饱受日军的炮火。七七事变以后,他们跑到天津,然后又遇到了京津沦陷,跑到重庆,在重庆上了南开中学,毕业以后考的浙大,浙大又因为战火被空袭,最后只能在贵州的浙大来上课。1946年郭先生毕业以后,正好赶上第二批的公费留学生考试,他一下就考上了,所以就去了瑞典,进到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进修冶金学,后来和导师意见不一致,郭先生就此离开。1955年郭先生到了荷兰的代尔夫特皇家工学院进行X射线的研究。

1956年响应祖国“向科学进军”号召回国,到金属所组建起固体原子像团队。郭先生说:“1953年我在欧洲时,用X射线和电镜研究显示合金相Laves相和Sigma相的晶体结构中都有众多稍微畸变了的二十面体原子团簇。1983年我与叶恒强、李斗星合作在Ni基和铁基合金中发现了一系列与Laves相和Sigma相有关的四面体密堆合金相。1984年夏,我的研究生王大能在这些合金相的纳米畴中发现了五重旋转对称。”

1985年春,张泽发现了Ti-Ni-V二十面体准晶。共同的研究成果“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我们是在Ti-Ni-V中独立发现二十面体准晶,他们(指获诺贝尔奖的以色列谢彻特曼等)发表在前,我们发表在后。”

1987年4月,由著名科学家钱临照等七位学部委员组成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张泽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谢彻特曼的合作者法国CNRS冶金化学研究所格里提亚称我们的Ti-Ni-V准晶为中国相。

什么是准晶呢?准晶的原子排列当中,其结构是长程有序的,这一点和晶体相似,但是准晶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这一点又和晶体不同。准晶的布拉格衍射图具有其他的对称性,比如说五次对称性或者是八次,十二次等等。郭先生在以后的这些年当中,又相继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八重旋转对称、十二重旋转对称准晶等,使中国的准晶研究工作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这位60多岁的郭先生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动力、勇气和意志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进入了国际的前沿。他十分关心他的学生们,比如张泽出国的900天当中,郭先生曾经给他写了近百封信。

郭先生说过:“我们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呢?首先我们在研究高温合金中四面体密堆相的时候,偶然观察到五重旋转对称,其次充分发挥了我在业务上的长处,我对合金晶体学和电子学都懂一些。再次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光是博学还不够,还要学以致用,要别出心裁。最后就是我们有一支学术精,学风好的科研团队。”

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著名学者Hovie评价郭先生说:“他以超人的精力和卓越的能力指导了一大批满腔热情的青年学者,后来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如此之快的带领他的团队进入准晶研究的最前沿。我相信,他是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伟大复兴的重要人物。”

本文摘编自公众号“科学大院”

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

2006年郭可信先生逝世后,他的学生及海内外学者为传承郭先生提携后辈的精神,并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电子显微学研究的发展,倡导以举办“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以下简称“郭可信暑期学校”)的方式来纪念先生,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积极参与。

郭可信暑期学校每年一次,在生物电子显微成像和材料物理科学两个主题中轮换。暑期学校前半部分讲电镜基础知识,后半部分是培训国际前沿新技术,特别邀请一些国际大师来授课,暑期学校后会举办国际研讨会。2008年,首届郭可信暑期学校在清华大学举办,在第三届(2010年)活动中组委会决定,以后的会议由各研究单位轮流主办,并且以投票方式在海内外各选举一位主席。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组织了自2012年以来的历届生物电子显微成像的暑期学校(2012,2014,2016,2018),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

郭可信暑期学校的举办是对郭先生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是促进中国电镜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学术活动。

相关阅读

《传承科学及育人精神, 推动中国电子显微学研究走向世界 —记郭可信暑期学校暨国际研讨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官方订阅号,为BSC会员及生物物理领域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及授权请联系:bscoffice@bsc.org.cn。

原标题:《【党建强会】郭可信院士:情系电镜 报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