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岱海。智超 摄
从《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到《“十四五”时期岱海流域保护治理实施方案》;从“两节两补两恢复”六项举措到“一封一育一禁止,两减两补两修复”“两改四控三处理”十八项措施;从“一湖治理”到流域治理、“内治外引”……
自2016年以来的五年,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两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保护“一湖两海”的指示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把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工业、农业、湿地修复、流域治理、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等各个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治理措施越来越精细,治理手段也越来越科学。
那么,五年的治理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今年,经中国环科院、山东环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组成联合团队量化评估显示,岱海的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水质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让岱海再现“塞外天池”风采
[视频时长3分12秒]
视频制作:智超
工业零取水
“壮士断腕”保护岱海水源
曾经,工业用水是岱海的“吃水大户”,也是导致岱海面积缩减严重的重要因素。作为“十八项”措施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凉城县大力度压减工业用水,给岱海留下维持生命的水量。
△岱海电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实现工业零取水,保护岱海水源。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岱海南岸的京能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4台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达240多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走进厂区,电厂北侧矗立着高高的空冷岛,嗡嗡作响的大型风机正在为管道里的冷却水散热。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志晶介绍,以前电厂的1号、2号机组均为水冷机组,每年要从岱海取水960多万吨,而且升温后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岱海。2017年以来,电厂投资31亿元实施1号、2号发电机组水冷改空冷和3号、4号发电机组空冷升级等项目,建设中水回用设施。自2019年5月以来,电厂已经不从岱海取水,工业节水力度空前。
据了解,岱海发电公司是凉城县的主要税源,停产加上改造投资抵扣增值税,近几年将让财政收入本就紧张的凉城县减收10多亿元,这足见当地对岱海治理“壮士断腕”般的决心。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助力岱海流域生态恢复
“岱海面积缩减,大量使用地下水也是个重要原因。政府号召不用水浇地,为了保护岱海,大家都能理解。现在县里提出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如果把这个品牌打响,那我们的种植收入也还会增加。”凉城县岱海镇元山子村种植户赵瑞青说。
△鸿茅镇污水处理厂每天有5000吨中水回用到岱海电厂,这样既控制了水污染,又取代了工业抽取湖水。智超 摄
据了解,凉城县鸿茅镇、岱海镇等6个乡镇,有60万亩耕地位于岱海流域。过去,为了提高种植产量,各村跟风打机电井。然而,随着地下水的无节制抽取,对岱海流域的生态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为此,近几年,凉城县对岱海周边26万亩水浇地实施“水改旱”,封停机电井1000眼;对“水改旱”之外的水浇地实行漫灌改滴灌,全力推进农业控水。此外,在控水的基础上,凉城县还采取了控膜、控肥、控药的措施,进一步遏制岱海流域的面源污染。
控水、控膜、控肥、控药,必定会导致种植效益减少。一方面,凉城县以每亩水浇地500元、旱地300元的补贴来减少种植户的损失;另一方面,该县提出了发展有机旱作特色产业的思路,通过打造“岱海旱作杂粮”品牌,增加岱海流域内农户收入。
2020年,凉城县制定了《岱海流域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实施方案》,通过示范推广有机无机配施、新型肥料、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5万亩。今年,为了加强引导,凉城县开始对种植户进行有机肥补贴,补贴标准为旱地每亩200公斤,水地每亩400公斤;同时,新增1万亩有机旱作农业,推进燕麦、胡麻、高梁、谷子、黍子、大豆、中药材7个特色品种,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岱海旱作杂粮杂豆”区域性品牌。
“进行有机认证需要连续三年不施用化肥,今年已经是第二年,到明年就能申请认证。这样,我们就能够用质量换产量,创建有机旱作品牌,提升农产品价格,推动种植户增收,也反过来促进了对岱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指挥部专职成员李国栋告诉记者。
加强城乡污水处理
回用中水、减少污染
“现在,凉城县城的污水收集率已经达到90%,每天大约有7000吨污水输送到鸿茅镇污水处理厂,且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经过处理后,每天有5000吨中水回用到岱海电厂,这样既控制了水污染,又取代了工业抽取岱海水,达到保护岱海生态的目的。”凉城县住建局局长李国清说。
△凉城县已经为岱海周边74个自然村铺设了污水管网、实施了农户改厕或建设降解厕所,实现了农村污水的收集处理。图为麦胡图镇麦胜村新建的水冲公厕。智超 摄
除了城镇污水,凉城县对岱海周边农村产生的污水也进行了处理。近年来,凉城县对环岱海周边自然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畜禽粪污等,防止其污染岱海。
“去年,给我们改造了户厕,以前上厕所都是在院里的旱厕,现在家里头就能用上卫生间,十分方便。”麦胡图镇麦胜村村民张利芬对记者说。
在麦胜村,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户内厕所,这在北方农村还是比较罕见。村支书郭宏亮告诉记者,2020年全村完成了户厕改造,今年村里又新建了一座水冲公厕,改造两个防渗漏旱厕,这样全村村民的生活污水都能够通过地下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站,避免其对岱海产生污染。
李国栋介绍,截至目前,凉城县已经为岱海周边74个自然村铺设了污水管网、实施了农户改厕或建设降解厕所,实现了农村污水的收集处理。
内治外引
让岱海生态修复标本兼治
在位于凉城县六苏木的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3号隧洞(双古城隧洞)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隧洞内紧张施工中。这条总长度4.23公里、宽2米、高2.2米的隧洞,已经完成其工程的主体任务。
△预计明年6月份,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将全部完工通水。图为正在施工中的3号隧洞(双古城隧洞)。智超 摄
“3号隧洞是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目前已经完成4公里,剩余的234米预计明年3月份打通。”3号隧洞标段工程部部长陈巨伟告诉记者。
岱海属于封闭性内陆湖,“内治”只能治表,如果没有充足外部水源补给,很难摆脱干涸的危险。为从根本上“拯救”岱海,2020年5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启动。
据了解,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的建设任务是丰水期自黄河干流引水途经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向凉城县岱海补水,实现遏制岱海湖面面积急剧萎缩和改善湖水水质的目标。工程年均取水时间169天,设计最大取水规模为每年4466万立方米,总输水距离134.24公里。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3座泵站、3条隧洞、1座沉沙池、1座出水池及123.09公里的输水管线。
“预计到明年6月份,工程将全部完工通水。”李国栋介绍说,内治外引的联动,将克服气候影响,增加岱海的补水量,改善水质,遏制湖面萎缩趋势,加快岱海水生态恢复。
第三方评估:
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岱海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今年,凉城县聘请中国环科院、山东环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组成联合团队,系统开展“十三五”时期治理成效量化评估工作,编制了《“十三五”时期岱海流域保护治理效果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岱海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水质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从水资源看,通过保护治理,库容量净增加0.492亿立方米、水面面积少缩减7.15平方公里、滩区地下水位净上涨31厘米;
从水环境看,COD浓度多下降46.3mg/L,氨氮少上涨0.36mg/L,总氮少上涨1.85mg/L,总磷多下降0.08mg/L,氟化物少上涨1.96mg/L;
从流域生态看,周围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从治理前的68%增加到现在的70%;鸟类种类由治理前的68种增加到现在的91种。
岱海是内蒙古三大淡水湖之一,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岱海综合治理,正是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两级党委、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我们坚信,随着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继续深入推进,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完工后的外部水源补给,岱海一定能够再现昔日的“塞外天池”风采。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于澎)
原标题:《让岱海再现“塞外天池”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