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官河古道”:桨声灯影中梦回宋朝

黄岩官河古道工程早已雏形初现,只等待最后揭幕。

“官河”指的是官方开凿的运河,2019年开工的“官河古道”是一个沿官河沿岸布置的城市绿道工程。

这是市民休闲游憩、旅游观光的新线路,同时也是一条唤醒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长廊。

往事越千年,在黄岩的发展史上,宋代尤其南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这项目被称为黄岩城市建设“一号工程”,着墨独特“宋韵”风情,彰显地域文化自信。

南宋:黄岩的高光时刻

黄岩古称“永宁”,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立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

唐前期,台州尚是偏远荒芜的贬谪之地,直到南宋绍兴8年(1138年)宋高宗定都临安,黄岩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南宋期间——

黄岩物阜民丰,台温驿道穿城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有“黄岩熟、台州足”的美誉;人文兴盛,黄岩人考中进士的达183人,杜范被称为“南宋第一宰相”;此时黄岩的乳橘也名声鹊起,宋高宗称之为“天下第一果实”……

永宁江潮起潮落,南宋意韵绵延悠远。

黄岩的古护城河由东官河、西官河、南官河、永宁江“一江三河”环绕而成,长达5.6公里,三条官河开凿于晚唐至五代吴越国时期,成型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呈现出“河包城、城包河、河成网、桥成群”的“心形”“江湾水岛”城市格局。黄岩城内布局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称,街巷纵横,临街开店,临河通船,桨声灯影,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时至今日,黄岩的官河沿岸依旧保留“宋韵”,官河古道周边分布着瑞隆感应塔、五洞桥、黄岩孔庙、沙埠青瓷窑址、委羽山大有宫等多处古迹,并有九峰公园、黄岩博物馆等著名人文景观。

日前,官河古道重要节点之一的五洞桥入口改造工程惊艳亮相。

五洞桥现位于黄岩城西西街与桥上街之间,古称西桥,也叫孝友桥。宋元祐六年(1091年),黄岩知县张元仲发动民众跨河建桥,民众感其德,呼之孝友桥。但该桥终毁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同年,西桥重建,即今五洞桥。

五洞桥造型精巧别致,气势恢宏。每一桥洞由青油石筑垒成拱桥,然后五座拱桥环环相扣,相形成趣,如长虹横跨西浦。

修建五洞桥的是赵伯澐。

南宋初,北方宋室皇族大批南下定居。绍兴五年(1135年),赵宋宗室燕王德昭第六世赵子英任黄岩县丞,满任后留家西桥,为黄岩赵氏始祖,所居之处在桥上街西边,称“上赵”。赵氏南宋百年间成为黄岩望族,聚居在桥上街。南宋时期,赵氏科举中进士为黄岩最多,共19人。

有800多年历史的五洞桥,曾长期是黄岩通向永嘉等地的水陆交通要道,500多米长的桥上街,遍布商号,经营大小数百种商品交易,每逢集市日,人流如潮。1963年另辟公路干线,桥上街逐渐失去地域优势,商业衰落。

2016年5月,黄岩屿头发掘出一座南宋古墓,出土了各种丝绸品,其文物价值之高被称为”宋服之冠”,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了全国考古界,央视的《发现中国》、《国宝档案》等栏目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报道。

南宋古墓的主人是谁?

据考证,就是建造五洞桥的赵伯澐,如今在五洞桥边上,树立着一座赵伯澐的塑像,衣袂飘飘,惊讶着古老官河的沧桑变化。

通商天下的“浙东小运河”

官河与天然河流相互沟通,形成了覆盖温黄平原的水道网,兼具航运、排涝、灌溉等多种功能。尤其是南官河自小南门折南经十里铺,往东南流经今路桥区,再南达温岭街,横跨西江、金清两大水系,素有“浙东小运河”之称,对温黄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便利的交通,催生出发达的商贸。

在黄岩老城区以及院桥秀岭,依旧还保留着“新罗坊”的地名。新罗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国家之一,新罗坊是两宋时期朝鲜及日本商人居住地。

海外商人为何来到黄岩?

学者们认为他们主要为“沙埠青瓷”而来。

沙埠窑三面群山环绕,陆路交通不便,但水路交通却极为便利。现在看来,沙埠、院桥这一带,水道纵横,古时水道更加宽大,船只可以直通出海。大量精美的青瓷器通过官河、永宁江出海,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诸国。因此,沙埠窑遗址2015年被列入台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

1956年,因修建秀岭水库,沙埠窑被偶然发现,打破了“台州无瓷”的传统认识。

沙埠青瓷窑址(群)共有七处窑址遗迹,是唐、五代、两宋时期的重要窑址群。整个沙埠窑遗址保护规划范围660多公顷,涉及核心区遗址公园等规划面积约310公顷。

2019年10月,沙埠窑升格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2019年,沙埠窑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竹家岭窑址揭露出长达72.32米规模庞大的龙窑窑炉,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凤凰山窑址揭露出至少两个时期的龙窑窑炉,并与废品堆积相对应。窑炉区域出土的瓷器和窑具,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为国内特有,酱釉产品为两宋时期浙江地区特有产品,为探索沙埠青瓷窑烧造历史、产品结构、废品倾倒方式及烧造技术演变等提供了详实资料。

2019年,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入选浙江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

走进官河古道边上的黄岩博物馆,有一个名为“千峰翠色”的主题展厅,陈列了大量沙埠窑出土的青瓷文物。沙埠窑青瓷釉色青翠,纹饰精美,独树一帜。其装饰手法多样,以刻划纹为主,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可以与耀州窑青瓷相媲美,极具艺术价值。

沙埠窑青瓷窑场总面积约八万平方米之多,文化堆积层十分丰富,不同时期的烧造遗弃物较为明显,一般堆积层1—2米,最厚处达6米。当地村民自古流传着“九龙透天”的故事传说,足以见当年窑业之盛。

沙埠窑在两宋时期到达巅峰,但是南宋之后就突然销声匿迹了。

沙埠窑消失的原因,专家们众说纷纭,黄岩籍作家朱幼棣先生在《沙埠古窑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纵观沙埠古代陶瓷业的兴衰,可以发现,黄岩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对外开放是密切相关的。外向型经济历史上就是黄岩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海波流,滚滚滔滔,我们的祖先,既有脚踏实地地坚守与耕耘,也有烧窑制瓷的智慧与文明,更有漂泊天涯的勇敢与浪漫。”

成就“东南小邹鲁”的美誉

目前,黄岩孔庙公园即将完工,通过绿道,它与官河古道有机融合在一起。

孔庙即夫子庙,又作文庙,是纪念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始建于唐代的黄岩孔庙是台州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古建筑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黄岩孔庙还曾作为黄岩师范、黄岩文化馆的场所,一直是黄岩的文脉所在。

孔庙的有机更新,按照历史样式,复原万仞宫墙、棂星门、明伦堂和教谕衙等,完整孔庙“建筑制度”,同时增加绿化修葺场所,打造孔庙“儒学文化”新地标。

南宋一代黄岩文风蔚然,这与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在台州大地启蒙、倡导理学有很大关系。史载朱熹“传道江南,而台特盛”,他对台州文教事业的发展,居功至伟。

在黄岩,朱熹驻节翠屏山樊川书院讲学,黄岩著名学人赵师渊、杜烨、杜知仁、林鼐、林鼒、赵师夏、赵师雍、赵师端、杜贯道、池从周等纷纷拜其为师。从此,黄岩文风蔚然,涌现出大批的名士英杰,成就了东南“小邹鲁”美名。

朱熹还与赵师渊合作编写了突出儒家纲常、汇集儒家学说精华的巨著《通鉴纲目》。杜烨、杜知仁兄弟受业于朱熹,创立南湖学派。从南宋中叶至清末民初,南湖学派是朱子学在浙江传承的唯一学派,在台州南部传承了近800年,在浙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熹不仅在黄岩留下了学者身影,也留下了一位踏实细致、一心为民的官员形象。

台州在北宋时期曾建有四个水闸,因为年久失修,河道淤积,朱熹担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时,在《又奏兴修黄岩水利状》中提出在黄岩建造水闸,“(黄岩)近来出谷最多,一州四县皆所仰给……”“水利修,则黄岩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无饥馑之苦”。同时他也确定了蛟龙、鲍浦、金清、长浦、仙浦和回浦(今温岭新河南鉴)等六座大型水闸的闸址。

经他踏勘所确定的闸址,历史证明是合理有效的。历经十年,6个水闸得以建成,作为台州主要产粮区的温黄平原,水利条件从此得到根本性改变。

南宋时期,永嘉学派也对黄岩影响较大,其代表人物陈傅良、叶适经常来往于黄岩与温州之间,尤其是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曾多次寓居黄岩,交游广泛,培养了一批传承衣钵的弟子,经世致用思想在此落地生根。其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成为黄岩人民创业精神的思想发端。

千百年来,自县城城墙修筑和护城河体系形成之后,城墙有兴废,护城河有变迁,但一直延续至今的是黄岩人生生不息的守望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内在张力——这难道不就是官河古道隐藏的精神密码?

文:沈海洲、黄微

来源:台州日报

编辑:张萍

觉得好就点亮“赞”和“在看”↓↓↓:,。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黄岩“官河古道”:桨声灯影中梦回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