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画坛三绝”,果真名不虚传!

清末民初年间,古城邯郸出了三位声名显赫的文人。一位是城内新街的清代最后一科进士王琴堂,一位是与之比邻而居的银匠世家杨洞庭,还有一位是城北刘二庄的清末举人李世昌。

他们在当时被誉为邯郸画坛之“三绝”,凡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商贾俚人,皆以能求得他们的一字一画为幸。

王琴堂不仅是一个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慈善家,还是一个诗人、书法家和画家。《邯郸县志》称其“为文皆典丽矞皇,诗更扬扢风雅”。他写的大楷,结构严谨、体形妖媚而蕴筋骨;行书则婉转自如,清逸劲秀;他善画梅花,笔韵高洁简朴。

王琴堂一生以梅为友,爱梅如痴,崇尚梅花的品格。在他的正房前,对称栽种有两棵梅花老树,这两棵梅树给王琴堂作画带来了不尽的灵感。他不仅自己作画,还教四子王缵作画。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他的梅花作品,仅留有丛台上的“梅花五古诗碣”、丛台碑林里的“梅花诗画碑”及黄粱梦卢生庙碑廊中一方配有“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楷书对联的梅花图石刻。

李世昌,字少安,出生于邯郸市丛台区刘二庄村的一个耕读世家。李世昌先生一生爱国求真,豁达大度,能诗能文,善书善画,堪称清末民初邯郸文坛一巨匠。

李世昌先生精丹青、善水墨、谙指墨,虽无名师指点,率皆应手而得。在众多绘画中尤以画兰著称,栩栩传神,是为妙品。

他笔下的兰草重在写意,意在抒情。兰叶飘洒,舒卷自如,错落有致,一气呵成。淡墨润花,浓墨点蕊,使观画者如临兰室,如闻其香。因画兰有名,故求画者络绎不绝。

1928年,李世昌先生参与丛台的修葺,并绘“兰草诗画石刻”嵌砌于丛台“据胜亭”西侧。此石刻书画合璧,意趣卓然。兰石构图简洁明快,用墨沉实,意境疏宕清隽。画面左上方书七言绝句四首,字迹潇洒豪放,配以姓名章两枚,闲文章两枚。兰草、怪石、草书、印鉴,组成一幅完美的佳作,成为邯郸丛台的一道靓丽景观。

  

杨洞庭,名振澜,号海泉,字洞庭。据杨氏家谱记载,新街杨家祖籍山西,明代初年随着大迁民的潮流举家来到邯郸。杨家世代以诗书传家,对后代子女的文化教育自是非常重视。

杨茂林的长子杨洞庭,就是其后代中在书画上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其自幼心灵手巧,工于银饰制品的造型美术设计。他设计出的银饰花样,个个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晋德楼”的银饰也由于样式新颖、做工精细而享誉冀南,极盛一时。

杨洞庭的银匠生涯为他在绘画、篆刻和书法的发展上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他对工笔重彩画法潜心研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笔下的葡萄晶莹欲滴,松鼠活泼灵动,在当时的古城邯郸与进士王琴堂的梅花、举人李世昌的兰草齐名。由此可知,一个平民出身的银匠能与官僚、名绅的进土、举人相提并论,足见杨洞庭的画艺精深。

来源:邯郸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