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罗书银 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贾蔼力与展览策展人沈奇岚在“莽原”开幕现场,油罐艺术中心
2015年,贾蔼力第一次来到油罐艺术中心。与空间的创始人乔志兵定下了一个模糊的约定——未来,要在这里举办一场展览。
6年之后,2021年11月10日,贾蔼力个展“莽原”终于在油罐艺术中心开展。这不仅是油罐开馆以来首个绘画作品展,也是贾蔼力近年来在国内举办的首次个展。
2015年3月8日 贾蔼力与乔志兵在油罐艺术中心
●
“莽原”——心血、友谊,和对时代感知的结晶
展览“莽原”的成形,要追溯到15年前,乔志兵最初与贾蔼力的相识。
当时贾蔼力还不是如今为人熟知的“千万级别”艺术家,但作品已经显现属于他独有的张力,让人震撼。作为圈内资深藏家的乔志兵,在当时便敏锐地发现了这位优秀的艺术家,被他的作品所吸引。
“莽原”个展布展现场,油罐艺术中心3号馆空间
一直到2015年,当时乔志兵正在筹备油罐艺术中心,邀请贾蔼力来看这些巨大的油罐空间。在现场,彼此心里都萌生了一个朦胧的想法,未来要在这个被誉为无边界的美术馆里举办一场展览——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巨大的,有关绘画的展览。
15年的友谊,彼此凝结的心血,基于二人共同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感知,最终结晶成了有关“莽原”的这次个展。并邀请了作家、文化学者沈奇岚博士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贾蔼力近些年的力作。
贾蔼力,《奏鸣曲》,2019-2021 布面油画, 540 x 1000厘米 © Jia Aili Studio. Photo: Yang Chao Studio
●
运动感
巨大的尺幅,画面中的运动感,是欣赏此次贾蔼力个展作品的关键点。
走进展览现场,在四面墙上,呈现了此次展览的4件作品。进入展厅,所有人都会被那四幅作品震撼。这些作品的尺幅巨大,使每一个站在它们面前的人,都必须要仰望观看。
《奏鸣曲》细节
此次展览展出的最早的一件作品是2019年贾蔼力在高古轩纽约展出的《奏鸣曲》,当时这件大型的四联画是整个展览最抢眼的作品。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力度与浓度让人惊叹。从左到右,画面中的色彩、造型结构渐次发展开来,不断变化、层次丰富,恰如一支奏鸣曲的弹奏。从平静低沉中生出复杂的旋律,最终产生汪洋恣意的效果。这幅作品也浓缩了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历,从童年到学习艺术,到作为个体艺术家的综合体验。其各个阶段对于艺术的探索与思考都尽收其中。
《奏鸣曲》局部细节
此次是这件作品首次在国内展出,与当时的画面不同的是,贾蔼力在作品的下方新增加了一部分,他说,是为了让这幅作品的构图显得更完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沈奇岚说到:“贾蔼力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总是能持续不断地爆发出全新的创造力。即使是对于一件已经完成作品。也总能通过新的创造焕发出新意。”
贾蔼力,《正午》局部,2021 布面丙烯, 400 x 1000厘米 © Jia Aili Studio. Photo: Yang Chao Studio
贾蔼力,《正午》局部,2021 布面丙烯, 400 x 1000厘米 © Jia Aili Studio. Photo: Yang Chao Studio
在《奏鸣曲》对面,是同样充满能量的作品《正午》,画面中的动感在两幅作品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两幅画面中都出现的“火娃”形象,似乎处于正在奔跑的状态。而倒着的老虎,趴在地上的人,躺着的骷髅,都带给人一种紧张感。在这幅作品里,贾蔼力所描绘的并非我们现实的世界,反而更像是一个我们不可知,也不可见的“彼岸”。
贾蔼力,《星尘隐者》,2015-2016 布面油画, 400 x 600厘米 © Jia Aili Studio. Photo: Yang Chao Studio
《星尘隐者》局部细节
展览中另外两幅作品:《星尘隐者》,以及同名作品《莽原稿》,同样彼此呼应。观众可以看到画面里相似的环形的运动的线条。这些线条,完全是艺术家手臂旋转,带动手中的笔,自然运动产生的。贾蔼力说自己作画时的状态,就如同古人书写狂草时的状态一样。除了这些运动的线条,画面中描绘的“闪电”,也是类似的一种状态。他阐释到:“这些闪电,就如同自然界中一切的事物一样,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是能被我们感知的,我们只是一直融入其中。它们一直在教我们‘天人合一’的状态。”
贾蔼力 《莽原稿》 炭笔、毛笔、铅笔,2021
《莽原稿》 局部细节
展览的同名主题作品《莽原稿》,更是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乍看画面,观众会发现作品中类似笛卡尔“坐标系”的线条。这些线条组合成的焦点透视,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理性,秩序感。然而,艺术家又在这些线条的上满叠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内容,它们是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构成。使得原本充满理性的画面,带有了感性的冲动。
沈奇岚谈到:“在这幅作品中,绝不是简单的由理性的思考所组成的画面,准确而言,应该是充满了涌动的信息:是过去、现在、未来在画面中叠加涌现,并产生出了与我们每个人的呼应。”
“莽原”个展开幕现场,油罐艺术中心
●
绘画,是通往彼岸的过程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纯绘画的展览。在策展人沈奇岚看来,展览究其要探讨的内容,是:艺术究竟是什么?
她说:“观众在面对作品的时候,如果去追问画面具体画了什么,是一个失效的问题。”
“在贾蔼力的作品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追问自己的内心,能够感受到什么!”沈奇岚谈到。
贾蔼力表示,这些年来,真正对他帮助最大的不是他想要在绘画中所表达的内容,而是绘画上不断的实践。正是因此,使他在创作时,能够达到完全忘我,甚至“天人合一”的状态。
这使得关众在观看贾蔼力作品时,会发现很多场景看似是真实的,但其实却是艺术家通过想象去构造的,因此,观众无法用常规的节奏与方式去欣赏贾蔼力的绘画。他们还会发现,这些作品,似乎越看越陌生,而且这种陌生感会从一个局部延伸到整体。
“莽原”个展现场,油罐艺术中心
某种程度上来说,贾蔼力的绘画,是对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的一种再现,同时又有许多精神的投射在他所描绘的物体或场景当中。但每个人如何去理解我们所身处的实地,和贾蔼力所虚构的现场,这便是贾蔼力的画作带给观众的思考。
就如同此次展览,当人们走进展厅,就像走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眼前的画作就如同万神殿,被所有的观众仰望着。不同是:万神殿里的绘画,描绘的都是神,而贾蔼力笔下所描绘的,却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以及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让普通人具有神一样的高度”便是贾蔼力在此次展览中所要追求的。因此,每一个面对贾蔼力作品的观众,在他作品面前都是无比重要的。
展览中这些绘画作品,无疑是西方艺术系统训练下的产物,但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很深的属于东方的哲学观。
贾蔼力坦言,自己的作品绝对不是纯理性的产物,就如同此次展出的作品《莽原稿》,肯定不是笛卡尔的“坐标系”,但最后将之称为“莽原”,又不可能没有理性参与。“这便是我们现代人看到的景观世界。但又是对纯粹的理性的反叛。就像我们即是东方人,又是现代东方人。”贾蔼力说到。
因此,贾蔼力的绘画,既不能说是此岸,也无法说是彼岸,或许,它应该是“通往彼岸的过程”。
海报设计:何见平
贾蔼力个展“莽原”
展览地点:油罐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0日-2022年5月29日
●
关于艺术家
贾蔼力,1979 年生于中国辽宁丹东,现于北京生活及从事创作。高古轩画廊代理艺术家。
他近年在各大机构举办和参与的展览包括:上海西岸美术馆“静默长假”(2020),北京 民生美术馆“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2020),西班牙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Jia Aili”(2017),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宇宙与艺术”(2016),韩国釜山双年展“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 场”(2016),意大利威尼斯葛拉西宫“Jia Aili”(2015),新加坡美术馆“寻找光影的使者”(Seeker of Hope)(2012),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ILLUMInazioni/ILLUMInations”(2011),英国伦敦国际当代视觉艺术中心(Iniva)“信...”(Make Believe)(2010),中国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 当代艺术中心“早安,世界!”(2010),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 John Hartell Gallery“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2010)等。他的作品被华盛顿美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坦帕南佛罗里达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 新加坡美术馆、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收藏。
原标题:《展览 | 贾蔼力:绘画,是通往彼岸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