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遗落在大渡河深山云中的中国传统村落:石棉县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遗落在大渡河深山云中的中国传统村落

石棉县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

在石棉县蟹螺乡大山深处,至今居住一个神秘的民族,那就是木雅、尔苏藏族。木雅、尔苏藏族以松林河为界,河北岸的藏族自称“木雅”或“门泥洛”,河南岸的藏族自称“尔苏”或“鲁苏”。同是藏族,但语言互不相通。民间以松林河为界,将河北和河南岸的藏族区分为“上八堡”“下八堡”,或称为“上凉山”“下凉山”,现有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3个中国传统村落。

蟹螺堡子

概况:蟹螺堡子位于石棉县城以西24公里的松林河核心地带,面积24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共304户村民,840人,尔苏音读旭罗罢沙,意为箭竹子多的地方。蟹螺堡子有尔苏藏族286人,是全县尔苏藏族最大集聚地,也是四川省尔苏藏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之一。这里生活的尔苏藏族是华夏大地唯一在八月过年的族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类似古厦历母虎历法还在活动传承的地方,保存有人类文字雏形之称的萨巴文,内容涉及到历史、宗教、天象、历法、医药、语言等。

蟹螺堡子

蟹螺堡子先后获得四川省“五十百千”示范村、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雅安市首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6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民族特色:蟹螺堡子居住的尔苏藏族在语言、文字、婚姻、丧葬、年节、建筑、习俗等方面较完整地保存了尔苏藏族文化传统,有着浓厚的尔苏藏族文化气息和民俗文化历史。这里的尔苏藏族民歌《觉里曼姆》《母虎历法》被列入第三批雅安市级非遗名录,萨里安多曼传统技艺、尔刺绣技艺进入县级非遗名录。

语言和文字:蟹螺堡子的尔苏藏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操东部语言,保留有“萨巴”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主要有萨巴文历书《虐曼史答》等十多种文献,内容涉及到历史、宗教、天象、历法、医药、语言等。

尔苏藏族萨巴文字

婚姻:蟹螺堡子尔苏藏族传统婚姻为一夫一妻制,一般由父母包办,同族内婚,盛行姑、舅表兄弟姐妹优先的通婚习俗。定娃娃亲、招赘、填房等也是相当普遍的习俗,基本上不同汉族通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禁忌已打破,与汉族通婚的渐渐增多,一些陈规陋习也逐渐抛弃。缔结婚姻关系主要有提亲、订亲(泼水、唱洒歌、待饭)、结婚等程序。

尔苏藏族婚礼仪式

丧葬:蟹螺堡子的尔苏人丧葬主要是火葬,主要经过葬礼、停丧、出殡、焚烧、开路、起“gusi”(应注明词义)、修坟等几个程序。

宗教信仰:蟹螺堡子尔苏人特别崇拜鸟类的杜鹃,认为杜鹃是神鸟,是祖先;同时尔苏人崇拜石头,特别是巨石、白石。他们仍处于原始宗教信仰阶段,无固定的偶像,更没有为神职开设的施教场地,没有成形的教条、理论。

节日:尔苏藏族的节日主要有尔苏年、环山鸡节等。

尔苏年:在农历冬月初一,尔苏语“布渣卓”。

环山鸡节:系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尔苏名“古扎子”,即古扎子祝福节,农历八月十五,意思是报答神的赐予。

环山鸡节

环山鸡节是县域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尔苏藏族迁徙定居的日子,也是祭奠祖宗的节日。主要以堡子为单位进行活动,蟹螺堡子在全县最具代表性。具体为:

八月十五一早,堡子以吹海螺为号催人上山,各家听到号声后,由主家男人将盛满供品的簸箕用头顶到集合地“弄作莫”,然后由全村最有威望的长者带路,按迁居的先后顺序依次排队上山。

全部人上山后,将由两位长者清点人数,然后烧上一堆大火,两位长者手持火把站在火堆两边,以示火门,所有上山的人都经过火门,表示祖宗同源,意为同进一道门,以示全堡子团结。

依次过门后,主家男人将供品在火堆上旋转一圈,以示清洁。进门完后,依次在祖先灵位前排列(始祖碑:族语为四板脚),然后由长者指定供奉灵位,各家将供品按先后顺序摆放在各自的灵位(始祖碑前),并将少许供品抹于“始祖碑”上,抹毕,由最有威望的长者向“始祖碑”祷告一番,尔后所有的人都跑到“始祖碑”前磕头,并由长者进行一番祝福,向跪拜者头上抛撒糌粑面。尔后,各家用白香杆架成十字架,上面放上少许供品烧在自家祖先的灵位前,并再次磕头,磕毕,全体起立,口呼“哦非”,并持食品向四方扬(表示召唤亡灵回),至此,上山拜访仪式基本完成。所剩食品将由长者按上山人头,每人一份(不分主客、大小),以示有福同享。

回家路上,要口呼“哦非”,以示吉祥如意,同时还要唱“始祖碑”歌,一直唱到“弄作莫”(集中出发地)。

到了“弄作莫”,在坝子中间放上一个三角架,上面烧一堆白香,挂一根腊肉,放一坛竿竿酒,以此为中心,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围在三角架周围唱、跳,然后,男女对唱,谁胜则由谁获得腊肉。一般要唱、跳到半夜鸡鸣。最后,由几名男士装神弄鬼,抹上花脸,手持各种器械相互打斗,尔苏藏族,名为“迷本儿”,直到跳累为止,至此,整个祭奠仪式宣告结束。

蟹螺堡子地处环山鸡节核心区,这里的尔苏藏族民歌《觉里曼姆》《母虎历法》被列入第三批雅安市级非遗名录,萨里安多曼传统技艺、尔刺绣技艺进入县级非遗名录。蟹螺堡子先后获得四川省“五十百千”示范村、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雅安市首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6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猛种堡子和木耳堡子

概况:猛种堡子,位于石棉县蟹螺乡西部,属猛种村2组,海拔1800米左右,有56户215人,均为木雅藏族,木雅音读蒙略呷,汉译大意养牦牛的地方。与木耳堡子隔木耳沟相望,为典型的原生态木雅藏族村寨,较完整地保存有木雅藏族建筑和文化传统,民俗氛围浓厚。主要体现在猛种堡子

的房屋均为原生态石板房,风貌保存良好,具有独特的木雅民族特色;堡子内人文风格和民间工艺(纺线、刺绣等)保存完整,木雅藏民都用木雅藏语交流;堡子内民族文物、经书、唐卡等实物保存良好,整个堡子具有浓厚的民俗氛围。

木雅猛种堡子

木耳堡子,位于石棉县蟹螺藏族乡西部,处在大渡河一级支流松林河上游洪坝河北侧的一座山腰上,堡子西面隔木耳沟与猛种山上的猛种堡子相望,属蟹螺乡猛种村1组,木雅音读牟奴呷,意为草多容易起火之地。海拔1700米左右,有39户168人,均为木雅藏族。木耳堡子木雅藏族的传统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石砌民居建筑上,传统精神文化则集中体现在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中。

猛种、木耳堡子较完整地保存了木雅藏族建筑和文化传统,有着浓厚的木雅尔苏藏族文化气息和民族民俗文化历史。2013年7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木雅木耳堡子

民族特色:猛种和木耳堡子均居住木雅藏族。木雅,旧译“弭药”,是一个古老的名称,无论是在吐蕃历史还是在《格萨尔史诗》中,它都占有重要地位。传说木雅藏族是古代党项羌的后裔,但当地族人普遍认为木雅藏族与青藏高原的藏族同出一源,具有更多的康巴血统,其迁徙路线自西北向南。在语言、居住、服饰、宗教信仰、节日等方面,完整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语言:猛种和木耳堡子木雅藏族最大的特点是表现在语言上,称之为“绒格”的木雅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是藏语言中的“活化石”,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系。

居住:猛种、木耳堡子的建筑以石木建筑为主,所有房屋建筑均分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楼住人,顶层放粮食和供神。每户人家都有神龛和火塘,火塘在堂屋中心,中间立有三个弯形的手石头就构成了“锅庄”,其个性鲜明,是藏族建筑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高碉文化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

服饰:猛种、木耳堡子中木雅藏族妇女的古老服装,是用自织的粗氆氇缝制的百皱裙(现年老的人还穿用),其外套用带毛羊皮作的过膝坎肩。男子传统衣装着青或黑色衣裤,个别着青色长衫,加羊皮褂或用牦牛手工编织的“咪瓜”,头缠白或黑色头帕,腰带藏刀或“编裤刀”,即古典又威武英俊。

宗教信仰:猛种、木耳堡子木雅藏族都信仰本教,即钵铍教,俗称黑教,融入生活中主要有鸡头卦、活鸡骨、羊膀卦、打鸡驱灾邪等。

婚姻:猛种、木耳堡子木雅藏族传统婚姻因为一夫一妻制,有父母包办、同族内婚,盛行姑、舅表兄弟姐妹优先通婚的习俗。随着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婚姻观念得到了更新,堡子内普遍形成了婚姻自主、自由恋爱并与汉族通婚的习俗。

木雅藏族婚礼仪式

丧葬:猛种、木耳堡子木雅藏族主要以火葬为主,也有土葬习俗,但只有老人去世才能土葬,其他的尤其是凶死者则必须火葬。

传统节日:猛种、木耳堡子木雅藏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晒佛节”“鼓起木节”。

晒佛节。每年农历冬月十五,在蟹螺藏族乡猛种村举行。节日以供奉两幅大唐卡(藏族人视为神物)开展祭祀活动,节日头天下午,朝拜唐卡的人在存放大唐卡的人家祭台上摆放各种供品、柏香和代表各种不同宗教形象造型面人儿。钵铍教喇嘛在台前摇法铃、打鼓、击钹、念经诵佛。其间所有朝拜唐卡的人,开坛喝竿竿酒,接受喇嘛祝福等各种仪式,直到节日的早上。节日这一天,首先在喇嘛引导下,将两幅大唐卡按一定规矩抬到展佛台展示,喇嘛即在唐卡展佛台前念佛经,存放唐卡的主人杀鸡宰羊,将血洒在唐卡下角,并沾上鸡毛,以示祭拜神灵。祭毕,跳舞唱歌直到太阳下山、将大唐卡原路抬回原地存放,所有朝拜人群在展佛地共进晚餐。晚上,举行被称为“什介拉布”或叫“给什古色布”的活动。活动由青年男子蒙面扮演一个家庭的人物,在“老夫妇”带领下,把一个捏成喇嘛的面人儿送给一户全是女孩想生男孩的人家,送上几句祝福话,听从喇嘛的教诲。此活动完毕后,所有人会唱歌跳舞到次日早上,整个节日方算结束。

木雅藏族晒佛节

“鼓起木”节。“鼓起木”节又称“烧袱纸”,在农历十月二十七至十一月初二之间举行。其间,有的家庭要为当年是本命属相且已故的祖先放羊(当地称“哦瓦尼毕”),以示祭祀。活动前,每家每户要在垫有“匹萋”(一种蕨类植物)神龛上摆放一堆可观赏的大米球、糯粑球、核桃、苹果之类的供品祭祀祖先,愿祖先保佑全家老小平平安安。从十月二十八连续三天下午,有“哦瓦尼毕”的人家在村口点燃柏香,鸣放火花枪,由“什教巫”(巫师)面对用长红绳拴着的白绵羊举行“哦瓦尼毕”活动。到第三天晚上,“哦瓦尼毕”的主人以最好的竿竿酒祭祀祖先,招待所有来客。酒毕,在场人通宵歌舞。

冬月初一,“哦瓦尼毕”家人在堂屋神龛下放上石板,并在石板上架起母竿,将备好的供品放在木竿上,当家男人用火炭在四个小饼上划上圈后,拿上供品跑出寨子向东、南、西、北方向扔掉,及时返回家中点燃木竿,全家人跪在火前,随“什教巫”法铃声磕头。宰羊开始,杀羊不能让羊出声,从羊的胸部开口,掏出羊心,放在正在燃烧的木竿上敬献祖先,“什教巫”念大意为“您带着全家的供品走吧,到尼玛拉萨天堂去,不要忘了把平安和幸福留给家人,让你的儿子、儿孙当武将,做猎人……”之类的“送灵经”。晚上做“哦瓦尼毕”人家点火祭祀,围坐分吃供品至次日天亮,用炖熟的羊肉招待全寨客人后,活动结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石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传统村落】遗落在大渡河深山云中的中国传统村落:石棉县蟹螺堡子、猛种堡子、木耳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