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 | 今天是环卫工的节日,他们的手让人心疼

一起来看看环卫工人的手

他们冬顶严寒,夏冒酷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呵护了万千马路,却忘记呵护自己的双手。现实中,有人竟因乱扔垃圾被制止对环卫工大打出手,还有环卫工捡垃圾时殒命……今天是环卫工人节,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尊重环卫工,从你我开始!

(来源:光明网)

何为环卫工人节?

198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率先设立了“环卫工人节”,日期就定在10月26日。这一创举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早在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少奇同志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环卫工人,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引起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和环卫事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原建设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在各地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有广东、广西、海南、天津、山东等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环卫工人节,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数的45.2%;有沈阳、昆明、武汉、成都、呼和浩特等408个城市设立市环卫工人节,占全国668个城市的61%。

一位环卫工的“人生信条”——“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只要能帮到别人就够了”

成都环卫工唐洪成没想到,一件“小事”让他成了红人。

7月23日早晨,大雨倾盆,唐洪成巡点时看到不少人滞留在地铁站门口,顺手拿起两件雨衣、一把雨伞递去,却被误解为强行推销雨伞,他便塞给其中3人后离开。一位受助者愧疚于对他的误解,在网上发文道歉并寻找他。最终,唐洪成被网友找到,并获得来自公益组织的5000元正能量奖金。

“老唐,你成了大红人啦,我们都为你骄傲!”工友们纷纷称赞他。唐洪成却摇头回应:“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只要能帮到别人就够了!”

被误解的善心

《工人日报》记者见到唐洪成时,他正在成都市锦江宾馆地铁附近巡点清运。

记者注意到,清运车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右手车棚处挂着一盏带有中国结的大红灯笼,座椅靠背上方依次排列的是自己的防水草帽、作业手套,还有两把雨伞。他取下其中一把淡蓝色雨伞,向记者示意:“就是这把雨伞,前两天那位女士还专程给我送了回来。”

老唐所说的这把伞,正是7月23日早晨他送出的其中一把。

市民赵女士在社交平台记录下了当时的经历:“一位环卫工对挤在地铁口的我们说‘给你们雨衣,还有一把伞’,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接受,大家都以为他是来高价卖雨衣的,周旋了大约两分钟……”等老唐把伞塞到自己手里后匆匆离去,赵女士才反应过来,自己误解了对方的好心。

“当时有点不理解,好心好意送伞,怎么大家都异样地看着我。”老唐说,后来他在路上又碰到两个在雨中顶着背包赶路的人,顺手又送出了一把伞,行人十分高兴,得知是免费的更是感谢不断。老唐心里的疑惑顿时云消雾散,“原来相互误会了,他们以为我在卖伞,我却在担心大家嫌弃我的东西。”

老唐说,他在工作中时常看到被丢弃但仍然可以使用的雨伞,自己会把雨伞收集起来挂在车上,遇到大雨时送给行人应急。“一年差不多能捡到十几把,基本上都送出去了。”老唐说,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专程回来还伞,虽然觉得没必要,但内心感到很高兴。“下次有需要时,这把伞又能帮助其他人了!”

常做助人小事

平日里,唐洪成负责的清运区域不小,认真巡一次点位至少需要3小时,赶上清运量大时,甚至忙得脚不沾地。尽管工作忙碌,除了送伞,老唐还在举手之间做了不少值得赞誉的“小事”。

几年前,老唐在工作时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除了身份证、银行卡以外,还有一张总额十几万元的欠条。为了寻到失主,老唐拿着银行卡跑到银行寻找失主联系方式,当事人接到电话时,甚至还未发觉钱包的丢失。还有一次,他在垃圾箱里捡到一个背包,里面有一个只有20元现金的钱包、一部老年手机和部分证件,通过电话联系,他才得知失主是外地游客,失而复得的证件为失主免去不少麻烦。

老唐同在成都工作的女儿常常担心他因为管这些“闲事”和“小事”惹上不必要的纠纷,但老唐十分执拗,只要遇到绝不会放手不管。“将心比心,谁丢了东西不着急?能帮助别人总是幸福的。”

受助于老唐的失主们常常会向他表达谢意,或钱或物,老唐总是全力谢绝。

此次送伞善举,因受助人赵女士的公开感谢,老唐获得广泛关注,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台为其颁发的特别奖及5000元正能量奖金。

“大雨倾盆的早晨,环卫大叔一个质朴举动,让人心瞬间转晴。他送出去的是雨伞,更是治愈人心的良药……”这是公益组织写给唐洪成的颁奖词。

珍惜身上的橙色制服

唐洪成今年62岁了,11年前因腿部做了手术,无力再承担农耕之劳,又想离唯一的女儿距离近一点,便与老伴一同离开资阳老家到成都,一起寻得了这份环卫的工作。

为了上下班方便,老两口在所负责片区附近租了一间每月600元的屋顶单间,合计近5000元的月收入,一半以上存进了银行。

“只要肯劳动,就能过好日子。”老唐感到生活上没什么压力。虽然和老伴十余年如一日从早到晚、风吹日晒地忙碌,内心却感到安定又充实。前年,资阳老家的土房子垮掉了,夫妻二人计划着重修一间新房,虽然钱还没攒够,但好像也不是什么迫切需要完成的事。

从事清运10余年,从脚蹬三轮车到小电瓶车,再到今天的大电瓶车,老唐的工作设备不断更新。眼见着周边平地起了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城市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他希望自己也能跟上美好生活的节奏,“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好事”。

如今,老唐依旧开着清运车奔波在大街小巷,他告诉记者,环卫的工作对自己而言很称心。“称心便会感到富足,我很珍惜身上的橙色制服。”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李娜)

一些环卫工人为何不青睐“环卫专班”?

“能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实训基地的设备能否在1月前到位?”……今天上午,福建省总工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和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四方在省环卫职工之家召开联席会议。

这是福建省环境卫生行业职工学历和技能提升专班开班以来主办方组织的第2次“碰头会”。会上,由工会与协会派驻的“班主任”就开学以来专班学员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向校方反映。

作为今年福建省环卫工人节上福建省总为环卫行业职工定制的“节日礼物”,“环卫专班”面向福建省环境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开放报名。记者注意到,“环卫专班”的新生中有环卫行业一线管理人员、环卫器械销售员,也有环卫装备制造工人和环卫企业财务人资管理人员。不过,首批85名学员中仅有12名一线环卫工人。

只有12名一线环卫工人报名

“‘环卫专班’汇集多方资源和力量,是实打实为环卫行业职工量身定制的爱心项目。”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院长雷乃旺告诉记者,为了让“环卫专班”能真正“专”起来,工会、协会、企业、学校都根据环卫行业职工的需求,对教学课程等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增加了具有环卫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选修课程和视频教学内容。

在学费方面,为减轻环卫行业职工学历提升的负担,专班开设的3个专业均选自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专业目录,享受专项学费优惠。省总工会和行业协会还依托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为学员提供专项补贴,报读专科专业5个学期的学费仅168元,本科专业学费也不超过1200元。

在师资方面,在实施双班主任制的基础上,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和行业协会聘请“金牌环卫工人”、行业技术专家作为课程讲师,为专班学员提供技术技能辅导。双方还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后续联合开展环卫行业技能培训、劳动竞赛提供阵地支撑。

然而,专人、专项、专门定制的“环卫专班”,首期却只有12名一线环卫工人报名。这样的局面与主办方的良好初衷有些差距。

专业不对口让环卫工人

对教育机会热情不高

一些环卫工人为何对这个难得的“充电”机会热情不高?在雷乃旺看来,原因之一或许就出在这个“专”字上。

2020年秋季,“环卫专班”开设的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科专业为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及行政管理。记者采访得知,没有符合职业需求学以致用的对口专业成了很多环卫工人放弃报名的原因,但主办方对此也深感无奈。

雷乃旺告诉记者,目前,福建尚未有高校设置专门的环卫专业,要办专班就只能在现有的专业目录内寻找突破口,“环卫专班”开设的3个专业已是多方争取后的结果。而要促成环卫专业的开设,从专业立项到认证、再到验收通过后面向全国招生,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等问题,需要2~5年的探索周期。

“虽然首期‘环卫专班’并没有开设环卫专业,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环卫一线职工尽可能多地享受到对口的、有用的教育。”福建省财贸轻纺烟草医药工会工委主任刘冰新说。

比如,专班特设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业自主开设的课程比例高,可以调整出20%的学分,根据环卫工人的职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同时,专班配备了专业教学骨干“跟班任教”,将根据课程实际和环卫工人需求,尝试研发环卫专业课程教材,为后续开设环卫专业甚至环卫学院积累经验。

除了专业原因,记者发现,年龄大也是影响环卫工人报名学习积极性的又一因素。

本次专班并未对报名人员的年龄进行限制。今年48岁的龙马环卫工程有限公司道路保洁项目主管黄强是专班的首批学员,也是大龄学员之一。但在黄强所工作的项目组里,他却是最年轻的工人。

福建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福建6万多名城市环卫工人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让我们‘老同志’下班后再来上学,很难。”黄强说,让他下定决心报名的原因是听说提升学历后每个月的工资能增加500元。

要为环卫工人提升学历和

技能敞开资源破除门槛

一线环卫工人有必要上“环卫专班”提升学历吗?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扫大街用不着高学历”。

对此,福建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秘书长欧丽彬有自己的理解。她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2017年,福建省的道路保洁面积是1.75亿平方米,到今年,这个数字达到2.18亿平方米;与之同步攀升的是城市机械化清扫率,比例由37.6%提升到72.5%。

调查显示,预计到2025年,福建省一半以上的一线环卫工人都将直接或间接从事机械作业,学历和技能将成为未来环卫行业的“刚需”。

欧丽彬介绍,目前福建一线环卫工人队伍中,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比超过58.9%。

“帮环卫工人摆脱低学历、低技能状态,为行业未来的发展积蓄动力,是我们设立专班的初衷。”刘冰新认为,希望通过专班唤起全社会对一线环卫工人提升学历和技能的关注,敞开资源和平台,破除门槛,完善各项制度,帮助更多环卫工人提升素质。

“专班的大门永远向环卫工人敞开。”刘冰新说。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李润钊)

让环卫工住有所居体现城市的良心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住建局获悉,到2023年底,宁波市住房保障政策全面覆盖目前从事一线环卫工作的工人,对1万余名符合条件的“无房环卫工人”实现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美容师,无论酷暑寒冬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任劳任怨,用辛勤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是不少环卫工人尤其是外来务工的环卫工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为政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眼下,宁波市拓展住房保障受益覆盖面,拟对万余名“无房环卫工人”实现应保尽保,这充分体现了当地对环卫工人生存与权利的关照,也彰显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担当和作为。

有尊严地工作,体面地生活,是所有劳动者的心愿。近年来,各地推出了不少实实在在关爱环卫工人的举措,其中既有落实薪酬增长、劳动保护之类的“硬待遇”,也包括提供公租房、安排子女就学等“软福利”。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卫工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安心地留在城市。

在环卫工人的住房保障上,不少地方都作出了安排,有的为需要就近居住的环卫工人定向提供专用房源;有的通过租赁市场试点培育等方式,为环卫工人提供更多小套型、低租金的市场房源。这不仅会最大限度地帮助环卫工人实现住有所居,而且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关爱环卫工人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让“城市美容师”有尊严地劳动、更体面地生活,归根结底是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充分的社会保障、安全的工作环境、公平的福利待遇。只有从制度上完善保障,才能系统性、持续性地提升环卫行业待遇,使从业者更有获得感,行业更具吸引力,城市的卫生与文明更有保障,这应该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打工新鲜事 | 今天是环卫工的节日,他们的手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