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照片 一起看一看解放阁所在地过去的样子!

在济南黑虎泉斜对面,矗立着一座雄伟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解放阁。

各位粉丝都知道,解放阁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解放济南而建的。而在此前,这里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就跟着我们来探索一番。

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解放阁所在地过去曾是济南府城城墙的东南角,上面曾建有一座气势宏伟的魁星楼,又名“奎星阁”“奎阁”,俗称“三角楼”。这一段城墙“城势逼狭,乃委折以因其势,上有九峰” ,“九峰” 即九处高出的女儿墙,故魁星楼也称之为“九女楼”。

(清代魁星楼)

魁星楼,最早建于明代,清道光五年(1825年)又进行了重修。当时,魁星楼是济南城墙上最为恢宏的建筑,结构非常精巧,共有三层,第三层内塑有魁星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大多会认为主管文运的魁星是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恰恰相反,魁星像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在一条大鳌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手持一只斗,左脚摆出扬起后踢,以求在形象上呼应“魁”字。

清末,科举废除后,魁星楼失去了它的功能,后因年久失修,于20世纪30年代初被拆除。

(城墙东南角上的测候所,摄于20世纪30年代)

民国时期,又在魁星楼旧址建起了气象台。1928 年,山东建设厅在泰安设置仪器观测气象,不久移济南按察司旧衙署,设简易气象台。1931年,拆除了已残破不堪的魁星楼。同年11月,在东南角的城墙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气象台,并在城墙东侧修筑了登城台阶,正式成立了山东气象测候所,隶属山东省政府建设厅。测候所每日于0时、3时、6时、9时、12时、15时、18时、21 时共分8次进行气象观测,每日6时和14时向北平、青岛、南京等地拍发气象电报。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则刊载于济南的《民国日报》,并编印《济南气象月报》及《气象变迁图》。该所还承担全省各县气象测候所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帮助各县设立测候所。

1937年12月,济南沦陷,测候所停止气象观测。1938年5月,伪山东省政府建设厅在魁星楼恢复测候所,改称“山东省立气象观测所”,每日在7时、10时、13时、16时、19时、22时共进行6次气象观测。

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军队曾在此驻扎。

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由此登城突破。

(20世纪70年代的解放阁)

1966年,济南老城墙北拆除,辟成环城马路,但把当年作为突破口的东南城角保留了下来,并用花岗石砌护四周,使之成为高10米、占地2150平方米的方形台基。并在其南侧墙面上镶嵌了陈毅题写的“解放阁”三个大字。此时,这里是有台无阁。

这种有台无阁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台上建阁,以缅怀革命先烈。1985年开始于台上建阁,1986年9月24日落成。

如今,解放阁不仅是济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已成为济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来源: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