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 康平路1号:丰富人文内涵中沉淀出的宁静气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建筑是历史的脚印,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是审美品位的结晶和象征。

建筑,可以供历史学家考证历史的细节,可以让建筑学家研究建筑的发展,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回望过去的岁月,可以让经过这里的人们寻访先人留下的曲折脚印。

故人已去,建筑仍在。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先人们,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那些留下了他们的脚印、记录了他们的音容笑貌的老房子,却依然安安静静地待在原地,一如当初的模样,让人感叹岁月竟在不经意间流逝得如此迅速。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邀您倾听这些用上海话诉说的、

有关老建筑的故事……

今天

要给大家讲述的是——

丰富人文内涵中沉淀出的宁静气质

康平路1号

康平路1号位于康平路和高安路口

1949年前曾是金融实业家李祖夔的居所

建筑为砖木结构两层,平面长方形,转角处作弧形处理。主立面有外廊,入口凹进,有圆柱支撑突出的雨篷,雨篷和柱子均作简单几何形体。红瓦坡顶,出檐较深,有烟囱凸出屋面。黄色水泥拉毛墙面,白色窗套,方形绿色钢窗,缓坡顶。

户主李祖夔祖上系江南望族

生于宁波镇海小港

幼年随父移居上海

曾跟从叔父李征五参加辛亥革命

并出任上海县知事兼沪海道尹

北伐后,李祖夔弃政从商

生平喜爱收藏古董字画

尤以收藏缂丝、田黄著称

在收藏界有“千黄百缂”之誉

康平路1号之所以有名

还因其和抗战时期

成立的一个爱国同人聚会有关

1943年,著名画家郑午昌、吴湖帆和京剧大师梅兰芳三人倡议发起成立民间爱国社团“甲午同庚千龄会”,具体事宜由李祖夔和汪亚尘筹备。这个“千龄会”由当时上海社会名流中二十位爱国志士组成,除三位发起人外,其他十七位成员分别是周信芳、范烟桥、陈少荪、汪亚尘、李祖夔、席鸣九、蔡声白、秦清曾、张君谋、张旭人、章君畴、汪士圻、孙伯绳、陆铭盛、陆兆麟、杨清磐、徐光济。他们都生于光绪甲午年,在他们五十大寿之际,嗟叹华夏蒙难、国土沦丧,黎民遭殃,亲友零散,而日伪逼迫,强压诱降,事业受阻,生计维艰。他们以庆寿为名,坚定抗战决心,誓不屈从日伪,特组织此同庚会,以表同声相求,同心一致之意。由于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恰巧是一千岁,故取名“甲午同庚千龄会”,又因为都属马,亦称“千龄马会”。

从1943年开始的此后五年,每逢元宵、中秋等佳节之际,会员们均相约聚会;而根据聚会的签到单,李祖夔的康平路1号又是他们相聚最多的地方。2016年12月16日,“甲午同庚千龄会”聚会地旧址铭牌因此而挂上了康平路1号的墙面,展现了这栋历史保护建筑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

李祖夔1947年追随黄炎培

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

曾任民建初期财务处长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多次拒友人赴台港之邀劝留在上海。同年11月不幸在上海康平路寓所遇害身亡。此乃上海解放后第一件抢劫凶杀大案,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下令限期破案,务必严惩凶手。数月后作案者悉数落网,凶手伏法,首犯系国民党残余特务。这之后,李祖夔夫人毛文英将李祖夔所收藏之珍贵缂丝悉数捐赠国家,现存于南京博物馆。

20世纪50年代

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上海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的

哲学家、教育家周抗

曾入住康平路1号

并创作过一幅名为

《康平路一号》的油画

后来这里曾作为

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校舍

现为居民住宅

来源:东方网

编辑:小刘、卞英豪

审稿:钱程灿

转自:“东方网”公众号

原标题:《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 康平路1号:丰富人文内涵中沉淀出的宁静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