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曹州木版年画② (市区篇)

大付庄义成老店传承人付来起(右一)展示家中老版

玉盛老店印制的对金抓门神

冀鲁豫边区二专署文工团印制的1948年节气图

⇐带有孟庄马子店标识的 双头灶色版

同盛老店印制的五子登科门神

大屯村吴氏印制的女子洋枪队扇面

□张宗建

作为地市级概念的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地级市之一,下辖4区7县。不过,本文所指的菏泽,则主要指由现牡丹区、开发区与高新区组成的原清代曹州府所辖菏泽县一带区域。此处区域在历史上一直是鲁西南一带的行政区划中心地,亦是州府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所以,从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的角度而言,该地区相对其他县区是发展较快的,这也使此地在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在城市中设店售画的年画画店。

当地的木版年画作坊分布十分广泛,可以说是除郓城县之外,涉及村落最多的一处区域,其整体面貌也相对综合,曹州木版年画中所涉门类亦皆有之,通体风格也成为南部县区与北部县区的过渡区,以灶神像为例,既生产北部县区风格的三头灶,亦有南部与西部县区代表性的双头灶。

戏曲故事类年画则半印半绘为主,少有套版印刷者。另外,该地区历史上优秀画工众多,现遗存的诸多扇面、罩方画及神像画粉本水平极高,代表了曹州木版年画绘稿的顶级水平。

从时代发展来看,菏泽木版年画源起与周边相近,亦为清末民国时步入高峰,清光绪六年《菏泽县志》有载:“元旦皆于院落结棚插竹,陈酒脯供神,门贴画像。祀灶于灶陉,设纸像祭之。祀祖先于祠堂,无神主者亦设纸像致祭。”在这一记载中提到的“门贴画像”“纸像”“神主”等先后对应着曹州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灶神、家堂及三代宗亲,它们的存在也共同营造了鲁西南年节期间的祭祀场景与空间仪式。

此时,菏泽的乡村与城市年画印制同步发展,除大量民间作坊生产的作品供鲁西南一带乡村民众使用外,在菏泽市里亦有年画画店存在。1993年《菏泽市志》曾载:“1917年(民国6年)明记三房印刷馆在城内平正街建立。创办人为聊城东昌府人吕兴三。初办木刻印刷,印制信封、帐折和有色纸张、年画、门画,后发展为石印。”另外,由范慕韩主编的《中国印刷近代史》一书中还提及了同时期的“聚星楼印刷社”,该社为“黄宗汉1919年开办于菏泽县,初建时以木版印制年画、家谱、色纸等,后增置石印、铅印设备。”

“明记三房印刷馆”与“聚星楼印刷社”的记载,为我们复原民国时期曹州木版年画在城市市场中的存在与销售状况提供了重要参照。另外,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解放区时期,冀鲁豫二专署文工团成立两个“农村画店”,刻印了十几种新年画,其流传区域亦以菏泽周边为主,这些作品在中国年画史上也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就笔者在田野考察中所见的乡村画店来看,其空间分布呈现以菏泽市区靠东及北部分布为主的特点,尤以市区北部较多,如大付庄、孟庄、大屯、半堤、张和庄、小留镇等地。但随着菏泽市区周边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拆迁工程的开展,一些村落改变了原初的面貌,年画艺人随之迁至他地,传统的年画制作空间与使用空间发生剧烈变化,年画技艺的传承亦随之出现危机。

在这些村落中,较为代表的是大付庄、小留镇与大屯等地,其中大付庄、小留集以专职印制年节时的神祇信仰类年画为主,大屯吴氏则以纸扎为主,兼做年画制作,其画店留存清末线稿水平极高。

大付庄村付氏曾有长期的年画制作历史,且不止一家印制,目前可见有堂号的为义成老店与玉盛老店。该村制作的年画题材基本以神祇信仰类为主,包括五子登科门神、对金抓门神、马上扬鞭门神、双头灶、三头灶、天地全神、牛马王等。可惜在20世纪中期,木版年画被认为是封建糟粕,大付庄各作坊刻制的画版与画样均被焚毁。据传承人付来起回忆,当时从家中装了满满两车的画版,全被拉到曹寺焚烧。

小留镇年画亦以神祇信仰题材为主,当地刘氏印制年画的技术由宋堂村传入,堂号为同盛老店,主要制作题材包括五子登科、赵公明燃灯道人、天地神马、灶神、财神、保家奶奶等。

大屯村吴氏则以纸扎制作为主,兼制扇面画、神像画等题材,在其画店中发现的早期画样粉本水平极佳,内容包括戏曲故事、门神、各类神像,且有与鄄城复兴永画店印制的《女子洋枪队》画面不同的洋枪队训练图像,极为珍贵,显示出该画店在历史上的画工水平及其时代敏感性。

另外,作为鲁西南地区长期以来的政治与经济中心,菏泽一带所受其他地域年画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在目前可见的一些清末书本子年画册页中,如杨家埠、平度、高密等地的年画画样被剪裁粘贴入册,显示出强烈的文化传播与交融性,这些实物的存在为山东木版年画乃至中国木版年画传播网络的构建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

关于曹州木版年画田野考察是一项艰苦而又充实的旅程,民间文化脆弱的生存状态,其厚重底蕴与精神传承需要我们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已近消失的,我们要紧急抢救式记录;尚还存在的,定要深入考察与保护。只有真正将脚步放到土地上,才能看到更丰富的民间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