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令人翘盼已久的苏州博物馆西馆终于揭开面具,呈现在人们面前。
苏州博物馆西馆
从建筑风格上来看,由贝聿铭操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充满江南园林气息的建筑风格,而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西馆,充满着当代感和未来风。
苏州博物馆西馆俯瞰图(效果图)
苏州博物馆西馆外景
苏州博物馆西馆对面景致
苏博西馆外形由25米长的10个盒子型建筑构成(因此,苏博人将西馆戏称为10个盒子),中有挑空玻璃连廊衔接。因此,尽管在空中俯瞰其为10个盒子型建筑,但其实内里是一个相互连通的整体。其建筑外立面和内部墙体均选用葡萄牙灰石材,与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建筑单体的组合与玻璃廊道交错的设计,与苏州水陆并行的街巷、江南错落有致的民居不谋而合。
●
本馆&西馆
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谢晓婷在谈及西馆的定位时,如此说道:“苏博西馆将区别于本馆以展示江南文化为主的定位,把目光放眼于世界,以体验为主,致力打造首家博物馆学校,立足江南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寻求探索与世界文化的链接、融合”。
开馆后,观众接待中心排队的参观者
而在谈到本馆与西馆之间不同的缘由时,谢晓婷表示,苏博本馆位于姑苏区历史文化街区内,包含了国保单位忠王府,边上也有拙政园、狮子林等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在请贝聿铭先生设计时,理念就是‘不高不大不突出,中而行,苏而行’。配合建筑特色和区域文化氛围,本馆是以江南文化为主;而西馆在高新区,除了苏博外,未来还将有歌剧院、科技工业展览馆,构成狮山文化广场的文化片区,这也是苏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文化片区。而在建筑上,德国GMP建筑事务所也将更多的空间让渡给馆方,以进行教育活动和展览。所以,西馆会着重世界文化和中国文明的展示、科技/体验中心。
开馆当天上午的接待处
接待处对面的折枝
诚然,从馆藏来看,苏州博物馆本馆以历代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古籍善本、工艺品见长,因此在展陈内容上十分侧重吴文化及江南本土文化的挖掘与研究;而本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吴文化和书画的展陈特色,但也十分注重引进诸如大英博物馆等国际顶尖博物馆的展品资源,及当代意味十足的展览策划。
西馆“苏色生活馆”运用科技手段,营造沉浸式观展
而在展陈方式上,苏州博物馆本馆主要为传统展陈方式,而在西馆则更多运用科技手段,如苏色生活馆则是主要依赖科技手段,呈现苏州及江南传统文化,实现沉浸式的观感和体验效果。
这也表明,在立足苏博馆藏优势、延续其展陈特色的同时,西馆将目光放在中国当代文化展示,以及国际博物馆版图拓展上。
西馆内部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苏博西馆十分重视“博物馆学校”的概念实践。除了推出针对3-12岁儿童的“探索体验馆”外,馆内还将推出针对各个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实现年龄段、兴趣面的全覆盖,重视并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总的来说,本馆与西馆,一传统,一当代;一江南,一国际;一重观展,一重体验。两馆错位发展,彰显着苏州博物馆“代表江南文化、创新发展和引领行业发展的一流的世界级博物馆”的发展野心。
西馆的馆内陈设
苏州博物馆西馆实行实名制全预约制度,观众可提前七天通过线上渠道(官网及微信小程序)进行参观预约(系统服务时间为每日8:00-23:00),可预约的参观时间分为9:00-12:30和12:30-16:00两个时间段。预约名额为9月25日上午时段和下午时段各2500人,9月26日上午时段和下午时段各5000人。
●
五大基本陈列&三大临展厅
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总建筑面积达4.84万平方米,是苏博本馆面积的将近2倍,其展陈面积更是苏博的4倍。西馆分为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其中特意设计了4座地下庭院,地铁口可以与地下庭院相连通。
在四层的建筑中,苏博西馆共有五个基本陈列:通史陈列、苏作工艺馆、国际交流馆、探索体验馆、苏色生活馆。其中,通史陈列、苏作工艺馆为常设展;探索体验馆、苏色生活馆将根据不同的时段推出不同课程、科技展;国际交流展在未来也将定期推出国外博物馆合作交流展。
探索体验馆
通史陈列以城市、历史、人物三个层次来集中展示从三山岛旧石器时代起至1911年,前后一万年间,苏州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迁。展出文物总量2000件左右,其中重点文物180-200件。
苏作工艺馆现场
苏作工艺馆展示苏州技艺,展出文物总量1500件左右,其中重点文物120—150件。主要分为雕琢苏州、乐土苏州、营造苏州、锦绣苏州四个主题,展示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香山帮营造技艺、苏绣等内容。
国际交流馆 “罗马:城市与帝国”现场
罗马:城市与帝国,观众戴着VR眼镜观展
苏州博物馆x大英博物馆的艺术商店
国际交流馆首期推出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五年期的世界文明展。首个为“罗马:城市与帝国”,在267件文物原件中,有11件为大英博物馆特为苏博量身修复的作品。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谢晓婷介绍,苏州博物馆有10家境外友好博物馆(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目前均在磋商展览事宜,在未来将推出更多侧重世界文明的主题展。
探索体验馆
探索体验馆,为3~12岁儿童提供探索博物馆的儿童专属空间。这是全国首个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内设置的儿童博物馆,有着丰富的亲子互动体验,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探访姑苏城的悠久历史,也可以与家长一同研究苏博镇馆之宝之谜,更可以探索自然博物世界。这里展教结合,通过不断实现“博物馆学校”的教育拓展功能,苏博西馆正发挥着它的“大教育”功能,也势必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博物馆界的一张特色名片。苏色生活馆也可被视为一座数字体验馆,结合苏州民俗和24个节气,推出不同的数字体验展览。
除五大基本陈列外,苏州博物馆西馆还有3个临展厅。目前有两大展览向公众开放,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与当代艺术展与当代艺术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与当代艺术展”现场
“书画苏州”聚焦苏州书画,展览主题贯通古今,以“苏州”为立足点,多维度展示苏州的书法、绘画艺术。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现场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以“糸”为名,从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丝”及比丝更微观的视角出发,聚集国内4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纲的共12件(组)作品。这是一个以此时、此地为根而开始生长的展览,一头伸向远古,一头伸向未来。策展人吴洪亮。
西馆的艺术商店
除此之外,西馆还设有观众服务中心、咖啡厅、文创商店、报告厅、观众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参观时的各种需求,让观众收获愉快的游览体验。
●
五大开馆展最全介绍
地上一层
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
为苏州地区首个通史性质陈列,以文物讲述苏州自旧石器时代至民国一万多年的发展历程,详细揭示苏州之东南重郡、商业辐辏、人文荟萃等“姑苏繁华”意象,追溯江南由“尚武”至“崇文”的民风嬗变。可以说,展览从“城、史、人”三个方面展现苏州万年文明史、二千五百年城市史,溯源苏州文脉传承和地域文化。
金龙 宋代 林屋洞遗址出土
线刻石屏风 黑松林
展厅陈列吴王余眛剑等重量级文物,并展示天宝墩汉墓、黑松林三国墓、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太仓樊村泾遗址等数十年来苏州地区重要考古发现,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套,重点文物150件/套。
画像砖 西汉
1973年,苏州博物馆发掘清理葑门外天宝墩汉墓,墓中出土大量精美玉器、金器、铜铁兵器等文物,是研究汉代苏州的珍贵实物资料。“汉代,苏州并非诸侯王都城,可以说不是当时有代表性的政治中心城市。但类似天宝墩墓葬的发现,则以考古资料说明当时苏州是一个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的城市。”策展人介绍说。
连弧星云纹镜 西汉 天宝墩27号墓出土
玉璧 西汉 苏州天宝墩27号墓出土
西汉 玉觽 苏州天宝墩27号汉墓出土
在城市繁荣的同时,苏州自古以来就走在中外商贸的前沿。展览筹备期间,策展团队也注重补充体现苏州中外交通史方面的最新考古成果。
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资料图
太仓樊村泾遗址
2008年,张家港黄泗浦发现唐宋时期港口集镇遗址,经过六次考古发掘,该项目于2018年入选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16年,太仓樊村泾发现元代外销瓷仓储遗址。两处新遗址的发现,再次实证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将“立江南,观世界”写入了文化基因。苏州博物馆特向相关考古单位借展龙泉窑青瓷等近100件出土文物,再现海丝风华。
“纯粹苏州”展厅,设计有繁、简两条参观路线。进入展厅,观众可以选择重点看150件左右文物的精简路线,以点带面,纵观苏州一万年的历史。但如果要细细地看,一千件文物中,又埋藏着策展人保留的很多“彩蛋”。
雕版印刷熟药仿单 宋代 瑞光塔出土
在“宋元意境 人间天堂”展区,陈列有一件出土于瑞光塔的北宋“雕版印刷熟药仿单”。虽然略有破损,但上面写着“苏州饮马桥……药铺”“近有人……改药名……请细认”等药铺名或防伪文字,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广告。从中可以看到竞争,看到原始的商标意识,看到宋代商品经济涌动的影子。一张薄薄的纸笺,背后却仿佛是宋代苏州市肆繁荣的惊鸿一瞥。
陶枇杷供器 元代
与仿单相隔不远,还有一件元代的陶枇杷供器。68颗果实,粒粒饱满,鲜嫩欲滴。虽然文物本身原料质朴、品级不高,但造型生动,看到它仿佛口舌生津。策展人谈道:“枇杷供器说明元代的时候咱们苏州人已经非常喜爱枇杷,这也与我们今天的饮食习惯和太湖东山西山的传统是对应的。” 原来老苏州对枇杷香甜的眷恋,已经在苏城的时空中回荡千年。
在“刺客故事”单元,有一组金属丝绕制的雕塑,在场景复原的同时,注入设计感,配合展厅的灯光,在白墙上形成运动感的阴影。
吴王余濒剑 春秋
策展人说,在这个氛围中,希望观众有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它可以是专诸刺王僚,也可以是要离刺庆忌,甚至可以被联想成荆轲刺秦王。“不是说每个场景都要对应到个人,而是说这个场景配合我们青铜器、古兵器的一些展示,能够让人感觉到当时吴国的一种社会风气,或当时苏州的一种气质。给观众一个引子,让观众来发挥。”
地上二层
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
在即将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则专门开辟了空间打造“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讲述一个从宋元及至当下的苏作工艺故事。
“雕玲珑”,以精工雕刻玉石竹木牙角凸显苏州技艺;“琢绮丽”,用民俗雅玩再现古今苏州人的雅致生活;“绣华彩”,凭锦绣缂丝还原蚕桑禀赋的江南织造。展览包含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苏绣等传统工艺,共展出文物800余件/套,重点文物180件/套。
元雕漆镶银如意纹碗
明洒金摺扇
清竹雕草虫笔筒
清乾隆子冈款白玉琢瓜瓞绵绵烟壶
民国紫檀鸟笼(钟鸣钩)
“从古到今千余年来,苏州的文脉没有断裂,手工艺的发展脉络也一直在延续。”
宋元以来,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滋养出巧夺造化的苏作技艺。在文人品位的熏陶下,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等技艺,无不精巧雅致、神乎其技,不仅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更由江南及宫廷,由宫廷及海内,引导了“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的全国时尚风潮。“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正是一个陈列千年工艺精品,讲述工艺起源流变的陈列展览。
苏作工艺展现场 雕玲珑
与本馆展示不同,西馆在呈现予苏州古代工艺精品的同时,也展现解放后苏作玉雕的重新崛起,以及仿真绣、乱针绣等苏绣工艺不断拥抱时代的产物。这批令人眼前一亮的展品,来自苏博近年来的收藏积累。
2020年,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并入苏州博物馆,更加丰富了馆藏工艺作品的时间层次和品类,为西馆展品遴选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技艺在当下不断变革,文博工作者对手艺、手艺人的追溯也在不断深入。对这两种“传统”的当下阐释,贯穿了策展的各个环节。
展陈设计中,环境配色多使用天青色、藕粉色等传统江南文人色彩;景观设置时又对太湖石、屏风等江南意象做了符号化处理,使展区之间“隔而不断”,与现代风的建筑环境相适应。
既往的苏作工艺展,展出文物多数为精巧、雅致的文人系列,但在“琢绮丽”环节,一批富有生活情趣的民俗工艺品也将集中展示。
戏文泥塑金雁桥
长坂坡戏文泥塑
明末清初,婉转雅致的昆曲颇为流行,还原剧情的戏文泥塑也受到市场青睐,《红楼梦》中就有薛蟠在苏州购买泥塑的记载。在梳理馆藏文物时,工作团队发现馆内的戏文泥塑很多,是苏州昆曲繁荣的见证,也与经典名著的情节契合。这些文物可以引发观众对自己阅读和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思考。
或许由于明清时期苏作工艺的高峰太过耀眼,此前展览涉及的文物大多都集中在明清时期。而“技忆苏州”则向前延伸到了宋元,向后从民国一直延续到了当下,直面传统手工艺在近代受到的冲击和传承问题。
手工艺背后的非遗技艺传承,也是展览希望呈现的一条暗线。
髹漆展品:明剔红花形圆盒
诸如髹漆工艺,自宋代便开始在苏州生根,高潮时苏州织造府承办清廷大量的漆器生产,却在清末民国后日渐凋零。策展人告诉我们,“走到这里,观众可
能会产生一个问号——为什么这些工艺现在传承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希望以此启发观众和专业人士,让他们有兴趣研究,甚至是探讨手工艺的复兴议题。”
苏作工艺展现场 苏式家具
苏式家具厅,有一处留白的空间,展厅里有可供观众小憩的台阶,也有一方小小的舞台,这是为观众预留的互动和共享空间。未来,这里可以举办先锋艺术展或实验性质的现代工艺展,对话传统、再造技艺。
地上二层“国际合作馆”
古罗马:城市与帝国
位于苏州博物馆西馆二层的“国际合作馆”首期展览“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将陈列大英博物馆古罗马文物218件/套,是大英博物馆该序列展品首次在亚洲集中展示,展期一年。
藏品文物涵盖了大型雕塑、工艺品、绘画以及金银币等珍贵文物,既追溯了“永恒之城”罗马的起源发展,也展现了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如何吞吐和辐射欧亚非文明的过程,具体而微地讲述世界文明交流互动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还专门为此次展览修复11件馆藏古罗马文物,并整合专家资源进行了全新的专业化策展,打造“向中国观众呈现世界文明伟大时刻”的展览盛宴。
戴波斯头饰的女子胸像,公元2世纪 拷贝
非洲奴隶坐像胡椒粉罐,公元200-270年 拷贝非洲奴隶坐像胡椒粉罐,公元200-270年
作为帝国权力的心脏,无论是城市中的古罗马斗兽场、戴克里先浴场、图拉真广场等恢弘的古罗马建筑,还是五贤帝、执政官、角斗士等真实生活在这里的历史人物,都是古罗马文化和精神的最佳缩影。
展览细致呈现了这些永远令人心驰神往的罗马城市意象。与此同时,双方策展团队也希望向公众科普:罗马文化不止体现在首都城市,它扩展在庞大帝国的广阔疆域,也吸收和辐射着亚非欧文明。
化妆瓶,公元400-500年
凯乐符号戒指,公元4世纪
密涅瓦雕像,约公元1-3世纪
女祭司雕像,约公元25-50年
在英格兰、希腊、土耳其等帝国腹地出土的罗马风格文物,在帝国核心区域出土的波斯风格人像雕塑,罗马城中的金字塔形建筑……仔细观察展厅文物,观众可以从中发现不同地域文化交融的痕迹,它们展示了罗马审美的形塑过程。
提比略献祭底比斯三柱神敬礼碑,公元1世纪早期,埃及
图密善金币(击败日耳曼),公元86年
图密善金币(击败日耳曼),公元86年
罗马人的精神世界同样包罗万象,他们不断从希腊、埃及等文明的神话中汲取灵感,扩充诸神阵容。
正如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在展览序言中所说,“这些文物讲述了一个真正的关于世界文明的故事”,这不仅是大英博物馆的愿景,也是两家机构未来共同努力的目标。
地上三层
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
展出自宋迄近代书画精品58件/套。展览分为两条主线,一方面贯通古今,以宋代写经、元代《七君子图》、明代吴门四家书画、晚明徐渭《咏墨》《咏剑》、清代扬州画派、近代海上画派等精品追溯苏州地区书画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以“苏州”为立足点,挖掘书画中呈现的江南地域文化,多维度展示苏州的书法、绘画艺术。
书画展厅现场
明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卷 明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卷
明唐寅行书七律轴
明陆治唐人诗意山水之一
地上三层临展厅
现代艺术特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由吴洪亮策划的当代艺术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Infinity:The Sequence from Known to Unknown)作为西馆首展的当代艺术版块进行展出
本次展览以“糸”为名,从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丝”及比丝更微观的视角出发,聚集国内4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纲的共12件(组)作品。
这是一个以此时、此地为根而开始生长的展览,一头伸向远古,一头伸向未来。
徐冰,《小民七言集·俏丽缘》(2015年至今)之《晨璐泉源》
徐冰,《蜻蜓之眼》(2017年)剧照
施慧《扇》(2006年)
施慧《书非书》(2021)局部
过去将来时、将来过去式、现在进行时在展览中反复叠加。
艺术、历史、科技缠绕在已知与未知的茧房里,期待着“破”而带来的惊喜。
如同“糸”甲骨文的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复杂而不无规律。
曹斐_《亚洲一号》(2018年)剧照Asia One 02_2018_Inkjet Print
曹斐,《11.11》(2018年) 剧照Documentary photos_05
王之纲,《容器》(2021年)局部
王之纲《经纬》(2021年)局部
原标题:《苏州博物馆西馆曝光!两馆:一传统一当代 一江南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