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宜学”目标提出,提供便捷可及的全年龄段学习空间,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人文体验。新华·趣学“走向新校园”展览,收集和呈现了上海近年来为各年龄段服务的优秀校园设计案例。同时,引进深圳新校园计划的案例和思考,双城互动,共同倡议提升校园设计品质,加强校区和社区的融合。
本次展览邀请观众进入一个真实的社区学校沉浸式看展,也希望籍此让更多的观众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学校。
SUSAS
走向新校园:融入社区的学校
暨8+1建筑联展上海展
新华社区学校灵活应用社区的各类设施,让全龄教育走近居民身边。社区学校办公室设于社区文化中心,教室、图书馆、科普基地、剧场等都在此处。在市民里巷也有几间功能教室,为老服务中心的艺术教室、烘焙教室更是深受欢迎。
新华·趣学“走向新校园”展览将新华社区学校作为展场,请观众进入一个真实的社区学校沉浸式看展,也希望籍此机会,让新华居民更喜欢社区学校,让更多的观众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学校。本次展览将从以下两个方向探讨当代的新校园设计:
融入社区生活的学校
•新校园建设应当呈现社区记忆,拓展地方历史、融入社区日常生活。
•新校园建设应当促进校园自治、开放与共享。
•学校作为学习型社区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发展。
结合教育创新的校园
•新校园计划不是交钥匙工程,而应该是教育改革及新型教育空间的思考和探索。
•新校园需要构建新型设计管理模式,回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改革需求。
▲展场效果图
“上海样本”:融入社区的学校
近年来,上海的校园建设实践在教育理念和校园建设上有所探索与发展,并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展览关注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兼顾教育理念创新,分享上海的新校园优秀案例,可以为校园建筑的集约化高质量的建成贡献可供参考的 “上海样本”,从而推动校园设计的发展。
上海样本不仅汇聚了中国设计力量,同时也致力于公众参与,共绘、共建和共享,在快速建造过程中集聚智慧,以呈现校园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鼓励使用者、社区居民及全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共同实现卓越的空间品质和高远的文化愿景,以制度创新对高品质公共建筑的遴选与实现提供持续性保障。
▲展场效果图
▲参展学校
上海新华社区
1. 社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
新华路街道社区学校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抓手,依托社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强组织管理,注重整合资源,坚持创新机制,不断塑造“人文新华”品牌。
学校教学服务水平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个助推剂。社区学校本着“创建终身学习乐园”的宗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因需设课,因需施教。
▲毛芥暋《家庭烘培课》
▲新华街道社区学校聆音合唱团
社区学校深入社区,积极打造以区级指导单位、街道、教学点(居委)、睦邻点(居民家中)的四级教学服务网络。向社区输入丰富的课程与活动,真正满足了社区儿童、中青年、老年等各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
▲社区教学点
▲百姓家园包粽子活动
2. 社区中的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
新华路街道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14所,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近年来,新华路街道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为基础,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社校联建,积极探索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外延和内涵。
▲中秋兔子灯亲子活动
▲“小脚丫”成长训练营
在街道社校联席会的推动下,社区与学校实现了空间、场地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中各类学校资源,在疫情常态化管理允许的情况下开放校园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场所、为文化团队提供排练场地和大型活动场地等。另一方面,社区成为学校展示教学成果、学生优秀作品的舞台,校外社会实践场所。
▲小小普法员进社区
▲国防教育入校园
▲学生参与社区微治理
上海落成学校设计展示
此部分共有27个方案参展,均为近年来的上海落成项目,包含了大学、中学、幼儿园等各种学校类型。以方案图纸、建筑模型、方案动画、建筑师访谈等方式较为全面展示了上海近年来的学校设计在社区融入、教育教育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与发展。
部分“上海样本”参展项目展示
▲上海轨交16号线周浦东站07-05地块配套小学
建筑师: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建筑师:李虎、黄文菁(open建筑事务所)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建筑师:刘宇扬(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嘉定区德富路中学
建筑师:张佳晶(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南汇新城中法学院
建筑师:庄慎(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深圳样本”:结合教育创新的校园
深圳样本起始于“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该计划为高密度城市建设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及场地自然人文精神的新校园、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及高效优质的设计管理提供改革创新思路。展览关注城市高密度空间中的学校设计、教育改革下的学校设计,结合教育改革下新的校园空间,重点展示“新校园行动计划”中的落成案例。
▲展场效果图
▲参展学校
第一季: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走向新校园”第一季“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对高密度校园类型首次破题——从红岭实验小学实践,到“8+1建筑联展”,经历了从个案到范式、从先锋理念到常态化落地实践的过程。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空间设计和管理的精准创新实验,其中,全国首创的“校舍腾挪”,破解了城市学校改扩建难题。
▲“8+1”建筑联展
在此基础上,本次展览增加了第二季“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与第三季“书院营造六联展”的内容。
第二季: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
“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在实现了首季设定的速度和效率目标之余,反思了“高密度校园”的普适性及潜在问题,聚焦于高密度校园建设语境下,如何重塑社区与校园边界,实现校园与社区的积极互动和共享实验。
▲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
第三季:书院营造六联展
“书院营造六联展”,致力于延续深圳龙岗的社区记忆,展拓地方历史,创造具有书院文化特色的校社共享空间,同时强调塑造安全、卫生、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境,探索兼具当代性和文化使命感的社区共享型校园的范式,树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文明标杆。
▲书院营造六联展
参展项目建筑师
原标题:《宜学 | 走向新校园:融入社区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