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又出错了?老子其实不姓李?

更新时间谜一般的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再次令人惊喜地出现两周联播的情况,继9月5日播出第八期《徐霞客游记》之后,时隔一周,又播出了第九期《道德经》,精彩演绎了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让我们对《道德经》这部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有了更为亲切的了解。

好奇心害死猫,看完节目后,我们也像青年老子一样,好奇一些问题,忍不住做个“问题先生”。例如,节目中老子名叫李耳,还被戏称为“李大耳朵”,那么为什么姓李的老子,没有像其他先秦诸子(如孔子、墨子、孟子之类)那样被称为“李子”呢?撒贝宁见到老子时,说老子的书在后世叫《道德经》,为什么又有人将其称为《老子》?这两个书名究竟孰先孰后?老子真有一位叫商容的启蒙老师吗?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些问题。

为啥同一本书,既叫《道德经》又叫《老子》?

01

老子其实不姓李

节目中说老子名叫李耳,依据的应该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于老子的记载,其中说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里司马迁说得非常清楚,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史记》(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按理说,司马迁《史记》记载得如此清楚,老子的姓氏问题似乎应该无可怀疑了。但问题就出在“老子姓李”这四个字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跟老子同样身份的先秦诸子,像孔子、墨子、孙子、曾子、庄子、孟子、荀子等,称呼惯例都是他们的姓氏加上“子”。依次类推,老子既然姓李,就该叫“李子”,怎么又叫“老子”呢?这属于不按套路出牌嘛。而且据学者研究,先秦文献中,如《礼记》《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都称老子为“老子”“老聃(耽)”,没有记载说老子姓李。所以,老子可能真不姓李。

《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是最早的《老子》注解

好吧,你说老子不姓李,那他姓啥呢,难道姓“老”吗?恭喜你,答对了,确实姓老。有学者指出,古注引《世本》记载帝颛顼有儿子叫“老童”,而《风俗通义·姓氏》也说:“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而且《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宋以“老佐为司马”,昭公十四年记载鲁有“司徒老祁”,可见春秋时代确实有“老”这个姓氏。有学者甚至认为,春秋时期可能还没有“李”姓,李姓人物,最早的是见于《战国策》《韩非子》的“李悝”“李克”等。所以,按照诸子的称呼惯例,老子姓老的可能性更大。

我证明,真有姓老的!

那么为什么《史记》记载老子叫李耳呢?这有多种可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古时“李”“老”音近,李即由老音转而来。另一种可能,今本《史记》的这段记载并非司马迁原文,而是被窜改过。比如“楚苦县”,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曾子问》引作“陈国苦县”。又如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提到,他看到有的《史记》版本记载老子“字伯阳”而非“字聃”。可见唐代所见《史记》这段文字版本异文颇多,则今本《史记》所载未必是司马迁原文。不过,我们认为前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司马迁后文还记载了老子的后人在汉代做官的情况,大概当时老子的后人说他们祖先姓李,所以司马迁就这样记载了。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老子究竟是姓“老”还是姓“李”,似乎没有必要太纠结,既然司马迁《史记》都说姓李,就当姓李好了。顺便说一下节目中“李大耳朵”这个戏称吧,其实这也是有依据的。老聃的“聃”字,《说文》说“耳曼也”,就是耳朵长大的意思。相传耳朵长的人长寿,老子据说也长寿,估计耳朵也长,所以被称作“老聃”,“李大耳朵”这个戏称,就是从“聃”字衍生出来的。

瞧,我“李大耳朵”名不虚传吧!

02

《道德经》其实最早不叫《道德经》

节目中,撒贝宁见到老子,说老子的书在后世被称为《道德经》。其实,老子的书,一开始并不叫《道德经》,而跟《庄子》《孟子》等先秦子书一样,被称为《老子》。从马王堆帛书本看,《老子》那时已有《道》《德》两篇的篇名,那什么时候书名成了《道德经》呢?

大约在西汉时期,开始出现尊《老子》为“经”的情况。《汉书·艺文志》记载了好几种《老子》“经说”的书。后人所辑《七略》佚文中也记载刘向定著《老子》二篇八十一章,“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据说为刘向所写的《列仙传》也称老子“作《道德》上下经二卷”。可见那时大概已有《道经》《德经》的说法,但还没有合起来称《道德经》的情况。大约最晚到东晋葛洪时,已经有将《老子》称为《道德经》的说法了。

《列仙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其实,除了《老子》《道德经》这两个书名外,还有第三个书名——《道德真经》。从《老子》变成《道德经》,说明《老子》的地位从子书升级成了“经”,那么为什么又要加一个字称作《道德真经》呢?

据考察,《道德真经》这一书名,最早大约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太平广记》卷六十一《王妙想》记载,女道士王妙想遇到了帝舜,帝舜对她说“吾昔遇太上老君,示以《道德真经》”。而这篇小说出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虽然只是一篇小说,但也表明当时的道教人士中,已经有把《老子》称为《道德真经》的情况了。而这一书名,大概与唐玄宗给一些道家著作赐封“真经”称号的行动有关。

《太平广记》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下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亢桑子》为《洞灵真经》”。而《道德经》大概因为早已被称为“经”了,所以这次没有改称《道德真经》。据南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北宋末年道君皇帝宋徽宗亲笔批示,要求将“太上老君所著《道德经》”改称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经》”以示尊崇。大概从这里开始,《道德真经》这个书名算得到官方确认了。

原来我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南华真经》!

不过,大概由于《老子》这个书名太过古朴,《道德真经》这个书名又有些宗教色彩,所以大家最喜欢的似乎还是《道德经》这个书名。

03

商容其实也不姓商

节目中,少年老子因为总是提出奇怪的问题,没有老师愿意收他做学生,他父亲便将他带到了商容老师那里。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商容这个人吗?他真的是老子的老师吗?

不错,古籍中确有老子向商容问道的记载。较早地如《淮南子·缪称训》记载,“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说苑·敬慎》关于这次问道活动的记载更为生动,不过商容写作“常枞”,说他张开嘴问老子:“你看我舌头在吗?”老子说:“在。”又问:“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又问:“你懂了吗?”老子说:“舌头存在,是因为它柔软吧。牙齿掉光,是因为它刚强吧。”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的来源。

《说苑》(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不过,商容这个人,看过老版电视剧《封神榜》的读者应该有印象,他是商纣王的宰相。那虽是小说家言,但这个人物并非虚构,历史上确有其人。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诛杀商纣王后,曾经“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则商容应该是殷商末年的一位大贤人,所以周武王要对他表示特别的尊敬,以安抚民心。

老版《封神榜》商容剧照

按常理,殷末周初的那位商容,不可能活到春秋时期,成为老子的老师。这要怎么理解呢?这也有几种说法。比如《淮南子》古注说,商容是位“神人”,既然是神人,那能活几百年也就正常了。又比如郑玄认为,商容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职业名称,指懂殷商礼容的司仪人员。古代往往好几代人都从事同一个职业,所以虽然都叫商容,但其实不是同一个人。这样说来,商容其实可能并不姓“商”。

好了,关于老子与《道德经》的话题,就跟大家分享这些。《道德经》这书,中华书局出版了不少版本。如三全本中既有《老子》,又有《道德经》,前者重在注释,你可以从中了解各家的不同理解;后者重在解读,结合故事案例解说《道德经》的智慧,通俗易懂,都是不错的入门读本。正如节目中所说“典籍如灯,能照亮世人”,那就请翻开《道德经》,给自己点亮一盏智慧之灯吧!

【赠译注者张松辉先生签名笺纸一枚】《道德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原标题:《《典籍里的中国》又出错了?老子其实不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