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除了张杰院士,还有谁获得“中国诺奖”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9月12日在北京公布2021年获奖名单。2021“生命科学奖”颁发给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和裴伟士教授;2021“物质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杰;2021“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暨电子研究所终身讲座教授施敏。

生命科学奖

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和裴伟士教授摘得2021“生命科学奖”。此次大奖之所以颁发给他们,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袁国勇,1956年12月出生于香港。医学微生物学专家。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是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发传染病的新型病原体,他带领团队发现了人类冠状病毒HKU1、蝙蝠类似SARS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HKU2-24和多种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曾作为“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裴伟士,1949年出生于斯里兰卡。临床及公共卫生病毒学家。2006年当选伦敦皇家学会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他是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讲座教授,香港大学世卫H5和新型冠状病毒参考实验室联席主任。他的研究涵盖了人类和动物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先天免疫反应、传播模式、生态学和流行病学,如:H5N1、H9N2和H7N9甲型禽流感,猪流感,以及引发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等的冠状病毒等。2021年获得盖尔德纳全球卫生奖。

物质科学奖

2021“物质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杰,奖励他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张杰,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物理学家。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于2006年11月-2017年2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17年-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是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激光束有效生成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100 keV 到 10 MeV)方法的先驱。利用这一技术,张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快电子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高效产生非热电子、用激光调节电子束能量、实现高定向电子发射,以及创时空分辨世界纪录的电子束成像。他们研发的可精确控制的高强度快电子束为一系列其他重要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可能。曾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奖励。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1“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暨电子研究所终身讲座教授施敏。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作出重要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肯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施敏,1936年3月出生于南京。1998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是国际知名的微电子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器件专家和教育家,是非挥发MOS场效应记忆晶体管(NVSM)的发明者,在金半接触、微波器件及次微米金属半场效应晶体技术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在电子元件领域做出了基础性及前瞻性贡献。他还撰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研究专著《半导体器件物理学》。这是一本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究人员“必学”之书,一直被研究生院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电子和光子行业的工程师使用和引用。

关于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现场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2016年至今,共评选出24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

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人民币约650万元), 每项奖金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现场

11月16-21日将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今年大奖周的亮点非常值得期待:将以未来科学艺术展的开幕式拉开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的序幕,希望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大众体验和感受科学创新与艺术创作的魅力;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十五场涵盖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天文、数学、化学与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峰会,邀请60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分享前沿科学成果,共同探讨学术创新;青少年对话获奖人以及颁奖典礼也将回归线下举办。

原标题:《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除了张杰院士,还有谁获得“中国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