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生机的察汗淖尔湖。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9日电(记者勿日汗 哈丽娜)9月的一个清晨,天空刚下过一阵急雨,在太阳的映照下,察汗淖尔湖波光粼粼,水面上水鸟翩翩起舞,湖水周边绿草茂盛,野花绽放。
察汗淖尔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交界处,距离北京直线距离240公里。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察汗淖尔生态恶化,威胁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
周边水草茂盛的察汗淖尔湖。受访者供图
2020年以来,商都县积极推进察汗淖尔湿地保护和修复行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恢复地下水位,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节水抗旱作物,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察汗淖尔湖生态系统。
“经过一年的有效治理,今年,察汗淖尔湖水域面积明显增加,丰雨季节察汗淖尔水域面积达到14.9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开始改善。”商都县委书记高永斌说。
农业用水曾是察汗淖尔湖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湖水和地下水抽采量,商都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压减蔬菜、甜菜、马铃薯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燕麦、杂粮等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
李景是商都县小海子镇董家村农民,他的27亩耕地临近察汗淖尔湿地,为了保护湿地,今年他在地里种了黍子、燕麦等耐旱作物。“过去我主要种甜菜,喷灌种植用水量大,今年改种黍子和燕麦,主要靠雨水,不下雨时使用滴灌,每亩地能节省200到230立方米水。”
在小海子镇董家村,一眼望去,七八十厘米高的黍子、长势喜人的燕麦,犹如浪花随风摇摆,丰收在望。
“原本还担心水地改旱地后收入会减少,但算下来收入不但不减,还多出了一部分。”李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亩黍子每亩收获300斤,一斤平均2元;9亩燕麦每亩收获300斤,一斤平均1.8元;再加上“水改旱”政府每亩补贴400元,算下来比往年还多挣一些。
2021年,商都县在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区域实施“水改旱”,截至8月已完成13.45万亩,封停灌溉机电井1470眼,节水2600多万立方米。
“从去年开始,商都县利用退灌还旱耕地建设旱作种植示范基地1.2万多亩,集中种植以杂粮杂豆、燕麦饲草为主的抗旱新品种。目前,试验品种即将收获,到时候让农民来参观,让他们自己选择种植品种,最终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商都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张秀说。
为进一步保护察汗淖尔湖周边湿地,商都县还投入1100万元,完成核心区湖内滩涂围封5.3万延长米,围封面积64.31平方公里,并在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周边村选聘巡护员,加强对湿地公园的保护。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云
▍编 辑:李 宁
▍审 核:孙存瑞
▍投稿邮箱:sdxrmtzx@163.com
声 明:商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新华社】华北最大内陆咸水湖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