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杂志上海空间SeP落成:首展“不辨其貌”本周六开幕

Special edition Project(SeP)上海空间首展将呈现由策展人王欢策划的群展「不辨其貌」(Being an eccentric),参展艺术家为刘玗、辛未、张晓。在展览中,策展人邀请三位艺术家分别用不同方式参与进展览话题和空间——辛未在现场重塑了一段有关“消失的独角兽传说”,刘玗将最新录像装置作品改造为一微缩剧场空降于此,张晓则化身为藏家展出他近年来徘徊于地摊文化中所收藏的民间手工制品。展览将于9月11日SeP上海空间开馆当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并将展至2021年11月14日。欢迎大家来到现场,看本次三位“访客”如何与SeP空间交谈。

不辨其貌

策展人

王欢

执行策展人

韩倩

艺术家

刘玗、辛未、张晓

展览开幕日

2021.9.11(周六)

14:00-20:00

展期

2021.9.11—11.14

周二至周日 11:00-19:00

(最后入场 18:30)

展览地点

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八号桥三期1601室

城市里总有这样一位游荡者,他迷信自卑,满身怪癖,惧怕光亮,无视道德,对真理又有着情欲般的执着,为此,他总是夜不能寐,每天紧着日落时分便在外走动,逢人便问“您能告诉我,我的容貌和身形吗?”

有人说他“有着鱼鳞般的身体,矿石一样的双眸,散发着寒铁般的气息,盛气凌人。”

有人说他“有青色的脸庞,如月的双臂,矫健的身形。”

也有人说他“老态龙钟,却长着一张鲜活的与身体极度不匹配的脸。”

……

游荡者困惑于每一次都近乎南辕北辙的答案,这使得辨析出自己究竟是什么变得无比艰难。他的询问动作陷入永恒的轮回,时间久了,被反复询问的路人也把他当做疯子,避而远之。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新搬来的邻居,遂与他闲谈起来。

“我出生之时就患了一种怪病,并不能辨析出自己是什么,即便双手的触觉可以替代我的视觉,但认知的基础是从未存在过的。”

邻居只是回复,“您如此在意形貌,可您没有察觉到您的身体在燃烧吗?它在变幻,在消失!”

或许,那位游荡者从未拥有过一副稳定的身躯,以至于每一次对身体的描述都不尽相同。而他每一次对于答案的执念,都淹没于无限排列的身体材料之中。单一的身体不再能描述自身,不再能辨识物种,甚至不再能印证存在,只有将复合的信息重整,才能轻微触碰真理。

刘玗《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2020

双频道播放,彩色,双声道,影像装置,3D泡沫雕

12’’38’’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重要的艺术主题,即是将不同物种的器官混合,拼凑出想象中的异兽,并广泛用于不同材质,如:鹰、狮、虎、鹿、羊与金、银、铜、玉、陶……近乎无限组合,它流行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品中。

中世纪欧洲,也曾涌现大量关于怪物的木刻版画题材——半人马、海僧、无头人……从山海经到博物志,对异兽的想象演变成流动的笔触,同时也成为一种创作逻辑和思维意识的共同基础,萦绕在整体人类历史中。这种跨物种式的思考方法所暗示的,或许正是在于将看似无关紧要且星罗棋布的信息重新排演的潜能。

辛未,浮雕与独角兽首,2021

作品基于Special edition Project制作

当前人类发展进程的复杂性,让人们面临的问题很难再被单一学科知识和思维法则所规范。以至于我们似乎不得不去用更加驳杂,或称近乎装置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这样一反外科医生式的炽热眼光,几乎重新召回了如上述古代人对异兽想象般的思维。

展览无意于重提志怪传统中的奇珍异兽及其典故,正是那样一副拼贴、交错、复合的身体器官所结构的怪兽形象,几乎表征了当前人类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得这样一种如今看来显然在生物学上不可行的杂交行为,依旧以一种思维方法重新踏进现实。

张晓 《年代不详》,2019-2021,由张晓收藏

陶器、瓷器、木雕、画布等,尺寸不一

配合此次展览,我们还特别选择了10本与展览主题相关的书籍,可在展览现场翻看。

◎赵仁辉「New Forest」

◎冯立《白夜》

◎Aladin Borioli「HIVES」

◎巴晓光「诸神的游戏」

◎Roger Ballen「Ballenesque」

◎RYUDAI TAKANO「KIKUO」

◎Charles Fréger「Yokainoshima 妖怪之岛」

◎Charles Fréger「CIMARRON:自由和化妆舞会」

◎Juan Valbuena「Secreto Sarayaku(Copia)」

◎Bjargey Olafsdottir「Rofurass」

关于策展人

王欢,现居中国北京的写作者、艺评人和策展人,他是文化艺术品牌《普遍》(手册)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兼主编。他在实践中尝试一种去文体化的写作,艺术批评散见于众多艺术刊物及媒体。他于2018年获第五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一等奖,2019年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青策计划”大奖,2019年入围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展览计划”终选名单,入选2020台北国际艺术村驻村计划。他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策展人之一。2020年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丛书《小径:赤贫得只剩语言》(假杂志)。

个人网站:www.huan-wang.com

关于艺术家

刘玗的创作生涯从2014年开始,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纪录式田野的工作模式。从人类的视点、空间属性的变化与物在体系中流动的身份,作为勾勒人类演进的过程。从隐匿在社会结构下的族群作为研究主题发展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些族群的存在总是可以对照出当下社会或历史结构中的时间切面,将我们日常熟悉严谨的体制、科学方法做一种模糊分界的重组工作。作品中参考了多种影像语汇的原形,从文字出版、纪实影像仿电影形式、类纪录片的形式,由于大量现地的田调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也促使我重新编排了这些语言的可能,从空间、历史、影像、叙事各种零碎的片段,做一相互紧密连结、补叙的整合工程。

辛未,目前在广州,是一名儿子。他常用建模、写作以及雕塑进行复合叙事;同时他认为世界的生产逻辑已从日常品中作用于生活、个体叙述、乃至语言与权力建构。

张晓,1981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05年毕业于烟台大学建筑设计系。在2009年成为摄影艺术家之前,他曾于《重庆晨报》担任新闻摄影记者。2018年,张晓获得哈佛大学罗伯特·加纳德摄影基金。张晓的《海岸线》系列曾获得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2011)、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冠军(2010)及候登科摄影奖(2009),《他们》系列则在2010年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张晓曾参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2015年作为理由”和“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及瑞士摄影基金会的“Unfamiliar Familiarities”和法国巴黎布朗利码头博物馆的“Photoquai 2015”,以及连州摄影博物馆的个展《苹果》,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摄寻千里:十见天日》,成都麓湖A4美术馆《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chi k11艺术空间《农场》等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展览,张晓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媒体开放

SeP现已开放媒体申请,如需参加开幕式并报道采访,请提交资料至specialedition@yeah.net,审核通过后将发送邀请函及媒体包。

成为SeP会员

原标题:《假杂志上海空间SeP落成!首展「不辨其貌」本周六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