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她,择一事终一生

网友暖心热评

近日,一段《爱心路上“拾荒人”》的视频火了,3天时间点击量就达到了27万次。这段视频的主角是谁?为何能有如此超强磁力引人关注、令人动容呢?请看报道——

2006年,李玉坤从报纸上得知几个寒门学子后,主动定向资助3个大学生每人每年一千元,直到他们毕业,其中就有康玉静。那时的李玉坤每月工资仅500多元。

此后,康玉静与李玉坤四年的书信来往中,称李玉坤为“伯伯”,李玉坤一直没有告诉她真相。

李玉坤,今年75岁,退休前是我区一名环卫工人,她资助过的人,绝大部分未曾谋面。对于捐助他人的事,老人从来不愿多说。

李玉坤的经历十分坎坷。1986年,丈夫患病花了4万多元,这对于当时的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为了照顾好生病的丈夫,李玉坤带着瘫痪的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从老家迁到柳林村。

李玉坤说:“俺家里要是不叫党和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当时,丈夫每月工资只有80元,还要常年吃药,两个女儿上学,还欠着村一万多块钱。

李玉坤大女儿吕玲玲说:“学校组织上威海旅游,收十块钱,我妹妹回来向我妈要钱,我妈告诉我妹家里就剩十块钱了,还得买面。商量别去,我妹就不听,那时候小不懂事,就不听,我妈都哭,现在想起来心里都难过,为了十块钱,我妈在我妹面前哭一顿。”

1990年,经好心人介绍,李玉坤开始干环卫工人,当时工资一天仅 4块钱。工作脏累、工资低,但她兢兢业业,要求早上五点半到岗,她四点就开始清扫。

为了还债,李玉坤和大女儿通宵做绣花厂刻花边的活,一个花边只挣几分钱,晚上有时去冷藏厂打工。

“我最心酸的就是,我老公说, 咱一辈子也没捞着大对虾吃。后来他过生日,我寻思他说他一辈子没捞着对虾吃,我借钱也去买一个你吃吃,我去买了一个大对虾,拿回家他高兴得像小孩一样直拍手。我就用水冲冲,上锅里烀,烀好以后他高兴地把对虾掰两截,说你娘仨吃一截,都尝尝。”李玉坤说。

一家人靠着省吃俭用和勤劳还清了债务,但丈夫1998年因病去世。也就在那一年,南方特大洪灾牵动着李玉坤的心,她把给女儿准备结婚的被面和棉花,缝了一床新棉被,和手头仅有的200元钱,一起捐了出去。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210元。

从那时起,李玉坤踏上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爱心捐献之路。非典捐款1300元、南方雪灾3000元、玉树地震3200元、雅安地震6000元、新冠肺炎疫情捐款10400元......面对这一堆捐款汇票和收据,很难想象老人仅靠微薄的工资和捡拾破烂,是如何积攒下这些爱心款的。

1999年,老人得知有个帮助贫困生的“温暖工程”,便把上级奖励的2000元钱,加上五年熬夜刻花边积攒的1200元,捐给了温暖工程。从此,老人开始每年捐助一些寒门学子。

为了攒钱助学,每天李玉坤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捡拾废品,运回家再分类, 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女儿心疼母亲,晚上经常给母亲送饭。

“她经常坐那吃着饭就睡着了。”李玉坤大女儿吕玲玲说。

李玉坤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简朴到了极致。家具大多是别人不要捡来的,暖壶已经用了半个世纪,床单、被面是刻花边的边角料拼凑的,两张废弃的办公桌拼在一起就成了床。

李玉坤曾经一年之内同时资助了30个孩子,每个孩子开学给一千元,周转不开时,她会向女儿和熟悉的人借钱 。

几千、几万地往外捐,但十多年没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鞋子是捡来的,一直穿到鞋底磨穿。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有的给她捐款、捐物,最大的一笔一万美金,也被她再次捐了出去。

2014年,李玉坤积劳成疾做了手术,出院后就急着去扫街。单位考虑到她身体和年龄状况,安排她在单位门岗值班。为了方便老人捡拾废品,社会爱心人为老人买了三轮车。

初略统计,二十多年来,李玉坤捐款30多万元,资助100多人,其中省内外学生80多人。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她生活的真实情况,即便是有来谢恩送钱的,老人又以对方的名义捐了出去。

她总是把外人的困难放在前面。两个女儿买房贷款,她没给过钱,大女儿现在一个月只有2600元的工资,还要利用中午工休时间去餐馆做一小时只有十元的钟点工;小女儿一家靠打字社维持生活,但一家人都很理解和支持她捐资助学。

老人想把遗体作为生命最后的礼物,留给这个世界,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玉坤说:“像我做这些事,有的人问我,是什么动力推动你做这些事?自己不吃,不买穿的,你资助别人,你是信的什么教?我说我管什么教也不信,我就相信共产党,相信勤劳的双手。你没这双手,你不去干,你想着凭空来钱,这是不可能的,把资助贫困学生、把资助孩子当作一种事业来做,继续资助贫困孩子,让他们有学上,有书念,直到我爬不起来的一天为止。”

《爱心路上“拾荒人”》视频发布后,迅速刷屏文登朋友圈。李玉坤的事迹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市民,评论区里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都是爱的涌动和传递。

“在朋友圈看到李玉坤大姨的事迹以后,内心很受感动。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长久持续做下去就很难。李玉坤大姨就是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一份爱心资助贫困学生这么多年。希望李玉坤大姨晚年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市民邢女士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得知李玉坤大部分牙齿已经松动甚至脱落,已经严重影响日常进食的情况后,团区委第一时间联合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到我区王红口腔诊所,免费为她修理牙齿。

“给阿姨免费做一副牙,让她可以吃饭。因为她帮助了很多人,这样的人也应该得到大家的帮助。以后我也会像她一样资助几个学生。大家如果都像她一样互相帮助的话,社会会变得更美好。”王红口腔诊所王红说。

团区委书记吴超表示,李玉坤大姨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虽然收入微薄,但是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公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认真学习。按照区委“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要求,团区委将广泛挖掘榜样、宣传榜样,同时发动广大青年企业家关心关爱榜样,为他们解决切身困难,让奉献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李玉坤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传递着榜样力量,用星星之火燎起爱心之原。

“看到这个报道以后太受感动了,我看的时候,眼泪都止不住地流下来了。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能作出这么大的奉献,那么我们生活比她好,挣得钱也比她不少,我真的做得不如她。今后她就是我的榜样,我一定会多奉献自己的爱心,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市民周晓军说。(记者/侯肖笑 谭琳琳)

短评

在国家重拳整治“饭圈”乱象的当下,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明星?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网红?追什么样的星?如何追星……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

共产党员李玉坤之所以“走红”, 是因为她有“别人过好了我就感觉好”“只要能动我就要去帮别人”的人生信念;是因为她始终把热心奉献给工作、把爱心奉献给他人、把真心奉献给社会,用朴实的行为默默书写着共产党人的坚定誓言。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原标题:《“27万+”!她,择一事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