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中国基建狂潮这二十年的大好机遇,在中国,诞生了一支“筑梦之队”。2009年,他们组建了日后赫赫有名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
2018.9.29 中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15.80)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下线
从第一台国产盾构机的诞生,到产销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从破解国外“卡脖子”,到挺进研发“无人区”,实现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两次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并将全国盾钩行业唯一个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揽入怀中……他们用20年走完国外百年历程。作为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迎来了它自己的王。这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树立了教科书式的样板,在中国建党百年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家企业并发表了指引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个转变”重要讲话。自2017年诞生的“5·10”中国品牌日也从这里起源。
此笔者梳理中铁装备高质量发展历程,发现他们用“三大战役”,演绎了中国制造业的“盾构精神”。
时间之战
无中生有,20年=国外100年
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而言,时间,是一道绕不开的门槛。谁能后来居上,谁能弯道超车,才有机会逆风翻盘。中国速度,说的就是这样的企业。
在盾构机领域,能否实现“无中生有”?中铁装备在时间战场创造了传奇。
时间回溯到1997年,穿越秦岭的西康铁路开工,引入了德国两台直径为8.8米的敞开式 TBM进场施工,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大型掘进机。
那时候,一台机器3亿元,将近工程造价的一半;机器出现故障后,请制造商的专家到现场服务也极尽曲折。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永远只能受制于人!” 亲历者李建斌这样感慨。当时他只是工程施工方,这些机器的采购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01 年 10 月,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机研发项目组正式成立,一个由18人组成的“筑梦之队”盾构机研发项目组,开启了盾构国产化的新征程。
2002年,由中铁隧道股份新乡机械制造分公司(中铁装备前身)承担的“关于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的研究”被正式列入 863 计划。中国需要自己的盾构机,成为国家意志。
2008 年 4 月 26 日,“中国中铁 1 号”下线,成为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首次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2009年,中国中铁为加快推进盾构产业化步伐,于当年12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现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正式拉开。
2009年12月23日,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国产盾构产业化发展序幕正式拉开。
多年来,中铁盾构的新物种频现:中国首台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国内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等创新产品,标志着中国盾构产业正式迈入世界领先行列。他们还推出了世界最大直径硬岩TBM、世界最大直径矩形盾构机等开创性、奠基性产品。
产权之战
破解“卡脖子”,挺进“无人区”
盾构机研发涵盖了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数十个技术领域,精密零部件多达3万多个,单单一个控制系统就有 2000 多个控制点。项目组没有现成的图纸,没有技术,没有指导,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2002年至2007年,中铁装备相继承担了“6.3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研究设计”、“盾构掘进机刀盘刀具与液压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等5项国家“863”计划,在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基建狂潮的到来,加上复杂的中国地形地质,还有这个团队本身就是盾构机使用者,这三点,让一群最熟悉盾构机和最懂中国的人,开始了对“盾构机”的重新定义,为中国盾构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技术路径。中铁装备联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大力开展联合创新,深耕盾构机“卡脖子”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就“卡脖子”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2年6月29日,中铁装备与马来西亚MMC-GAMUDA公司签署两台盾构采购中标通知书,“中国中铁号”盾构首次打入国际市场。2014年10月29日,实现马来西亚地铁合同段的双线贯通,这也是中国中铁利用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在海外施工并贯通的第一条双线隧道。
2010年,中铁装备鏖战市场的第一年。为顺利拿下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盾构采购项目,他们根据重庆地质情况,提出了“硬岩盾构”的全新设计理念。针对重庆的泥岩,针对硬岩掘进中产生的高温现象,针对敞开式掘进情况下螺旋输送机的排渣情况——一切都是“量身定做”。
成都是冲积平原,是地下隧道施工中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堪称“中国地质博物馆”,2012年以前,只有国外品牌盾构才能进入成都施工。中铁装备团队实地进行了专业分析和数据调研,根据成都无水砂卵石的地质条件,在刀盘中心加了高压喷水枪,彻底解决了堵仓的问题。“现在国内外的盾构机,只要在成都施工,都会加装喷水枪”。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每一次的技术创新背后,都是中铁装备向研发“无人区”的全力挺进。
如今,中铁装备主参编行业所有国家标准,攻克主轴承、大排量泵等掘进机行业80%的“卡脖子”技术,已有13项技术国际领先,10项技术国际先进,30余项技术国内领先,首创了多个“世界第一”掘进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好设计金奖、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专利金奖等重要奖项和荣誉。
品牌之战
后来居上,领先全球2/3市场
2019年,中铁装备创新性的提出了“蜂巢式”党建,入选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该企业把蜜蜂与蜂巢与蜂孔构造的相互逻辑关系引入党建当中去,让党建落到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产品、速度、创造、质量、品牌的业务追求中,真正成为引领国有企业发展的根与魂。
“大家认识到,创新和创造不光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不光是公司商业实现的需要,同时要有社会责任,同时要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
这是时任中铁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普周在清华大学国企党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朴实无华,但道出了“蜂巢式”党建最核心的功用,在于大家对创造、品牌的认知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这对于如何身体力行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提供了精神指引。
如今,中铁装备集团基于“三个转变”的“同心圆”质量管理模式,以“高端定制、卓越品质、智慧服务”为循环驱动,形成“同力创造、心系质量、圆梦品牌”的“同心圆”,全力打造地下工程掘进装备和服务领域世界品牌。
2020年5月10日,首批国产化6米级常规盾构3米直径主轴承、减速机通过试验检测,国产盾构有了“中国芯”。
2019年底,中铁装备的海外业务再获突破,中国盾构机第一次反向出口到世界盾构机的发源地——欧洲。
到2021年,中国品牌促进会评估企业品牌价值50.44亿元,是中国掘进机行业品牌价值最高企业,中铁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九年国内第一、产销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已远销新加坡、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中铁装备为全国大型非标定制产品的质量品牌提提升树立标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她的愿景是为世界地下空间开发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杨会玲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企业篇)| 中铁装备:“三大战役”与中国制造业的“盾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