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血型最招蚊子?你们要不要先统一下口径?

“我们A型血的人最招蚊子了!”“我每次跟朋友出去都是被蚊子咬的最多的,O型血真不好!”

你是否也经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似乎每个人都声称自己的血型最招蚊子,但结论却如此不统一,几乎涵盖了全部的血型。

生活中确实能发现有的人要更讨蚊子的喜欢,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因为血型吗?

下面我们做了几个实验,来逐一验证这些说法的真伪↓↓↓

第一个实验

蚊子叮人和血型有关么?还真有科学家做过这个实验,研究成果还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面。实验过程是找来102个不同血型的人,然后让他们把胳膊伸进装有20只蚊子的密封箱里。10分钟后,通过检验蚊子肚子里的血液的血型来判断叮咬情况。

一个AI

此处本来有图片,不过你们靠想象也就够了

对100多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O型血的人被叮次数最多,作者得出结论O型血可能最招蚊子。对于原因作者并不清楚,但推测可能由于决定血型的抗原在皮肤表面和汗液中也有分布,因此造成血型间对蚊子吸引力的差异。

这个实验完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对于蚊子的研究还在探索中。这个好玩的实验结果可靠么?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蚊子到底怎么决定叮咬目标的吧!

嗡嗡嗡,咬谁呢?

大家不难猜到,被蚊子叮咬肯定是由于你身上的什么东西指引它们找到了你,但你一定想不到指引蚊子的物质竟然如此之多。只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发热量,你的温度,你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学物质,林林总总几十种都在诱惑着蚊子,让它们循着细微的踪迹找到你。

二氧化碳 | pixabay

在这众多诱惑中,最重要的当数二氧化碳,这是蚊子找到你的主要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蚊子的不是单纯的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气流,通过辨别气流方向,蚊子才能锁定目标。在野外实验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没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类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而给人戴上一个装有碱石灰(以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面罩,可以让他被蚊子叮咬的几率大幅下降。虽然不同种类的蚊子之间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靠着二氧化碳它们就能找到你,如果再配合上其他主要身体气味物质,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寻找起目标来会更加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指出,众多驱蚊产品所含的避蚊胺(DEET)成分起作用的原理就是通过抑制蚊子感受这些线索的感受器,让蚊子找不着北。[3]

所以一个刚运动完大汗淋漓的人就是蚊子的最爱,大口喘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汗水中的化学物质都对它们有强烈的吸引力。一些二氧化碳排出量比较多的人,比如新陈代谢较普通人快的孕妇等,也可能比其他人更易被叮咬。

另外,有人经常提到深色衣服易招蚊子,也是有道理的。当蚊子找到并飞近目标后,视觉就开始起作用,甚至对蚊子最终会不会落在这个目标身上有很大影响。蚊子的视觉系统在阴暗的环境中最活跃,太充足的光线或者完全黑暗都非它所爱,所以反光效果较弱的黑色最吸引它们。因为这种视觉偏好,在白天,蚊子喜欢黑色的温暖且潮湿的物体,比如你身上略带汗水的黑色T恤。所以想躲避蚊子的话,下次出门要避免这类着装喔!

关于蚊子的一些基础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大致明了,可在教科书中提到了那么多吸引蚊子的因素,却没有提及任何血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的原因可能正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血型吸蚊?众说纷纭

让我们回到那个有趣的实验上吧。做这个实验的科学家叫Wood,是一位研究疟疾的专家。1972年她提出了蚊子叮咬与血型相关这个新颖的想法,设计了实验并给出了血型抗原的解释假说。现在看来这个实验略显简陋,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都没有考虑和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但创新精神可嘉。

此后,Wood又改进了她的实验,观测上对蚊子的着陆(landing)和吸血(blood meal)进行了区分(因为蚊子着陆在皮肤上并不一定会吸血),并且进一步考察了肤色、湿度、皮肤温度、相同血型中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泌型,即血型抗原会分泌出现在汗水、唾液等体液中的人;非分泌型,则是汗水、唾液等体液中不含血型抗原的人。如果因为汗液中的血型抗原对蚊子确实有吸引力上的差异,那么不同血型的分泌型之间、分泌型与非分泌型之间应当会表现出吸引蚊子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是肤色、湿度、皮肤温度并不影响蚊子叮咬的次数,并且O型血的分泌型比O型血非分泌型、A型血的分泌型都更受蚊子青睐,与假说吻合。

只是,这些实验都没有考虑到诸如出汗、二氧化碳这样重要的变量。这样的不足在Thornton的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出汗 | pixabay

第二个实验

Thornton和他的团队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考察血型、出汗情况、肤色、体毛对蚊子叮咬的影响。

Thornton实验的优点是消除实验对象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在单独考察某种影响因素时最大可能的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发现蚊子叮咬与血型存在必然联系,肤色和体毛也同样没有影响,而出汗的影响则很显著。在分泌型和非分泌型的比较实验中,Thornton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不同。

对于这个和Wood完全不同的结论,Thornton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Wood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受到志愿者呼出二氧化碳——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的影响而带来误差,并指出Wood的文章中存在两处统计错误。

而后这个话题沉寂了二十多年,直到2004年,日本科学家Shirai重新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第三个实验

这次的实验对志愿者比较人道,使用的都是被锯了嘴的蚊子(对蚊子就不太人道了),但这样也就混淆了着陆和吸血的情况。亮点则是针对血型抗原假说进行了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实验。

结果显示,O型血对蚊子的吸引力除了较A型血而言有明显优势,较B型和AB型则不明显,与Wood的结果(O型血较A型和B型都有显著优势)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同血型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之间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实验则显示,O型血的H抗原较A型血的A抗原更吸引蚊子,A抗原较B型血的B抗原更受到蚊子的喜爱,这倒是与Wood的结论类似。

但对于这样的结果,Shirai自己也认为,即使是血型抗原实验也无法作为蚊子对血型存在偏爱的实证,因为实际情况中抗原在人体表面分布的浓度低到蚊子侦测不到的程度。综合来看,Shirai认为自己的研究并不能证明血型与吸引蚊子的程度有关。对Wood实验结果与自己实验结果的差异,Shirai推测,可能的解释是蚊子的品种不同。

敲黑板:

血型不是重点啊同学们!

其实就血型吸引蚊子理论的主要假说——分布在汗液和表皮中的不同血型抗原吸引了蚊子——本身而言,这种抗原分布的浓度如此之低,如Shirai的研究中所说,蚊子可能侦测不到。

而根据蚊子的觅食习惯,侦测并找到远距离的目标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比较明确的认识是,蚊子在寻找目标时,主要依赖的是二氧化碳、热量以及一些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些线索在空气中易于传播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它们觅食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更好的选择。相比之下,身为糖脂的抗原不具备“远距离传播”这个优势,目前也的确没有发现血型抗原对蚊子有什么确切的作用。

总体来看,关于血型和蚊子叮咬的这些研究都还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程度,并且都有着诸如样本量不够大、各血型人数相差巨大(可能志愿者实在很难找)、对各种变量的控制和比较存在不足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有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表现出兴趣,但针对血型吸引蚊子的研究也还是不多,并且这些研究之间也存在诸多分歧,使得目前并不能得出不同血型的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的结论。

结论

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不同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有差异。

血型 | pixabay

如果连昆虫都可以从十米之外区分出一个人血液抗原类型的话,我们早就发明快速无创免接触的测血型方法了好吗……

作者:绵羊C

编辑:王雪莹

一个AI

所以正确的防蚊秘诀是:好好洗澡,勤换衣服,多穿浅色,以及憋住气。反正AI不被蚊子叮。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