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通常有五个阶段

原创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戳蓝字,关注我关注肺部健康知识

苏先生,53岁,两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并伴心包积液,当地医生预测他活不过半年,对此,苏先生完全不愿意相信,自己年纪尚清,还没退休,怎么就活不过半年呢?离开了人世。

01

他来到上海希望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然而,医生再次告诉他,诊断明确且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治疗,虽然内心不愿相信,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经过多次化疗,苏先生的病情一度好转,不咳不喘,生活能够自理,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02

这个时间维持了八个月,病情再次发展,换方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二线治疗方案起初也是有效的,苏先生心里再次燃起希望,与医生积极配合接受治疗。

但维持了差不多一年之后,病情快速进展,肝脏、骨和脑部都发生了转移。体质逐渐虚弱,脾气变得暴躁,苏先生时常与家人和护士发生争吵,非常抗拒家人说“回当地治疗”这句话,在他看来,回当地治疗意味着家人放弃了治疗,预示着等死。

然而,最近几天,疼痛和气喘加重,苏先生吵着要回家了,无论家人如何劝阻,坚决不肯输液,出院前他伸出枯瘦的手一再地感谢我们医护人员。

从整个患病及治疗过程来看,苏先生的心路历程代表了绝大多数的晚期癌症患者,从质疑到接受治疗,从绝望抗拒到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

03

美国健康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1969年提出把癌症终末期病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进而逐步进入死亡。

1.否认期:在刚开始得知患有癌症时,绝大多数病人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会否认晚期癌症的事实,甚至认为医生诊断错误。有的病人会去三个以上的不同医院检查,想推翻之前的诊断。

2.愤怒期:病人在否认事实时,心中多少还会存有一些希望,当看到事实无法改变时,就会由否认转为情绪愤怒,发出“为什么会是我得这种病”的自我质问,并可能表现出暴躁的言行。

3.协议期: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愤怒和发泄,会慢慢地平静下来,但其内心的心理活动却没有平息,心想“如果当时早点看病就好了”。病人会与自己信任的医生商讨病情及治疗方案,这一期的病人非常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够好转,求生的欲望增强,甚至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治疗。

4.绝望期:在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当治疗的副作用难以忍受,治疗的效果不佳癌症复发时,面对残酷的事实,病人会表现出悲伤、沉默、忧郁、无助感及绝望感等,有的甚至不吃不喝,严重失眠。

5.接受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后,病人的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重新接受事实,接受疾病与治疗造成的生活的巨大改变,接受自己的疾病或死亡的时期。此时,病人还会出现其他的心理反应,如负罪感等。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因为收入减少、医疗费用高等因素背上很大的心理压力。

实际上,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来预测或者“规定”我们的情绪反应并不一定准确。在悲痛面前,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脆弱。癌症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内心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家属作为患者最亲近的人,是他们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所以,作为患者家属,不仅要照顾好病人饮食起居,心理上的安抚也是相当重要的。

胡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