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背景解读与政策思考

原创 张得煜 中制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李克强总理多次部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21年7月27日上午,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长沙召开,主题为“专精特新 成就未来”。在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线致辞指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而做出的应对策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中小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代呼吁我国众多“专精特新”企业颖脱而出。

一、 经济全球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出现并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国家间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技术服务等方式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并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也出现了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的利润,需要不断降低成本。跨国公司或称头部企业往往把自己最具优势、价值最大的部分保留下来,而把他们看来价值不太大,而且自己不擅长或者没有优势的环节外包出去,外包的环节或产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管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也随之形成。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引进、吸收了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成功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机会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直接相关。

但是,由于基础、历史等原因,我国除了在个别领域处,大部分领域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

二、 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需要科技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成为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更高效益的必然选择。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产品的价值链或产业链被无限细分,形成了头部企业或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生产代工企业和装配服务型企业等多种多样的企业形式。其中,头部企业基本上被国际跨国公司所主导,处在价值链的顶端,它基本决定了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对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典型企业有美国的GE、苹果,德国的奔驰,法国的空客,英国的罗罗等公司;“隐形冠军”是在专业领域掌握了“独门绝技”,产品或服务具备不可替代性,处在价值链的次顶端,也有着源源不断的可观利润,典型企业有日本的堀场制作所、YKK、JAMCO,德国的ALDI等公司;生产代工企业长于生产制造系统,在关键工艺、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独树一帜,具有风险小、利润稳定的特点,典型企业有我国台湾省的台积电、富士康等公司;装配服务型企业在人力成本、生产管理方面优势明显,但处在价值链的末端,利润较小且容易受制于人,我国的大部分制造企业属于这一类。这些企业相互链接、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全球制造业的产业生态系统。

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的我国制造企业,其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一些产业严重国外,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发动机、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上,主要都是依赖进口;在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核心专利上,基本上受制于人;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等领域都有难以克服的瓶颈或短板。如果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或产品,必然导致日趋严重的技术空心化问题,给我国的产业及产业链安全带来隐患。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这是我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唯一现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三、 “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要义

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 号),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并对“专精特新”进行了定义。

“专”,即专业化。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精”,即精细化。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新”,即新颖化。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显然,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要义是提倡“创新”。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四大发明”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重燃对发明创造的心灵之火;让“嫘祖始蚕”般的伟大创举再次为人类贡献华丽之“核”与舒适之“基”;情系“创新”、心衷“精细”,让“精益求精、匠心独具”成为中国制造的普遍品质;推崇特色、创新品牌,让“出神入化、巧夺天工”成为中国人渗入骨髓的耀眼时尚;崇尚新颖、注重品位,让“独辟蹊径、炉火纯青”成为中国人鉴赏世界的本质习性。

四、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思考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支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高质量梯次发展格局和梯队,这无疑是我国保持制造业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就如何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我们进行了如下政策思考。

(一) 制定 “专精特新”发展战略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2018年10月,美国出台了《美国先进制造战略》(Strategy for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这是美国国家科技委NSTC下属的先进制造技术分委会最新撰写的报告。重点仍然是如何激活美国制造的创新力,从而维持美国在全球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它提出了三个目标:发展和推广制造新技术、培育先进制造业所需要的新劳动力、建立可控的弹性产业供应链,以及相对应的举措。

与此同时,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来打击不公平的全球贸易。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促进美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报告将三大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了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商务部、卫生部、自然基金委、宇航局、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而国防部几乎参与了所有三个大目标的行动,有点包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的意思,这种细致的发展战略值得借鉴。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是一种结构化的规划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技术规划管理、行业预测、国家宏观管理等方面。人们熟知的半导体行业的摩尔法则“每18个月半导体集成度将提高两倍”就是基于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的一个表述。摩尔法则的意义不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在半导体开发技术的精细化、高度化的过程中,对关联企业明示了应该开发的具体技术和达成期限,使其向此集中。英特尔公司握有自己绘制的半导体开发技术路线图,随时察看技术发展动态,预测技术创新点,督促关联企业的开发竞争。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更加清晰地描述这种技术的发展轨迹,帮助企业减少盲目性,明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方向和未来市场,凝练企业核心能力,制定达到目标所需的步骤。

针对我国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根据我国自身实际情况,综合政府、企业、社会全部的资源,以一个统一的技术路线图指导各方,实现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 重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美国企业在研发、知识产权、标准、战略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四者通过联动机制变成行业规则,形成技术壁垒,在这里企业扮演了一个“引链者”的角色,通过标准规则从源头主导和控制技术进步的方向和节奏,进而控制产业链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企业先行、他国企业跟随”的现象。以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为主导的美国标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由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使用者主导标准化的活动,在美国就制定了超过10万个标准,且几乎都被批准为美国国标。美国非常善于将专利嵌入标准,也就是专利标准化,这样所形成的技术壁垒会更加坚固,而且通过技术授权、认证许可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效应,最典型的就是高通,高通一直在主要芯片标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有时甚至是占据主导地位,其很大的一块利润来源就是技术授权。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颁布了大量的技术标准,但在标准的技术含量、对产业的指导作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未来的技术标准应主要从我国“专精特新”企业中来,收集、总结这些企业长期的技术沉淀,并上升为技术标准,指导这个行业的发展。

(三) 发展我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一直为人所称赞,主要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指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培训人员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工匠。

双元,指的是职业教育过程中两个培训场所,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是传授与职业技术相关的内容;另一元是以企业等为实训场所,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学生要交替在学校和企业两处分别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其中,每个学生至少学习三年,毕业后,还要在师傅带领下,经过3-5年的学徒训练,系统培训学习350多种工匠技艺,且注重良好的职业品德与素养、守时诚信、精益求精以及团队精神等的培养。学生不但要获得学校的毕业证,还要有相应的合格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德国政府通过各类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要求自己国家的企业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给学生。

这种教育体系在德国被广泛应用,对学校、企业以及学生都很有利。学校通过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企业通过招聘具有相关知识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能提前储备人才;学生可以促进自身技能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四) 营造宽松和有吸引力的创业环境

回顾硅谷的成功之路,宽松与容忍失败的文化是秘诀之一。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创业评论》(MIT Entrepreneurship Review)的共同创办人在访问硅谷之后所发现的,在硅谷存在 “失败可以创造机会和更好的创新”,这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所以有人认为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文化成就了硅谷。

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美国西南部地区成为美国新的制造中心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等美国西南部地区,为了吸引企业到这些地方投资设厂,除了这些地方独特的地理优势外,当地州政府还出台了许多务实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培训教育配套等。这些政策的特点是务实,可操作性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把低房价、生活舒适、配套学校等生活因素作为重要的条件向人们展示,主要目的是吸引年轻人来这里长期工作和生活。

“专精特新”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生长环境,国外的经验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THE END

编辑:一阳

声明:文章来源中制智库张得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原标题:《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背景解读与政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