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红色历史的革命根据地浮雕、感恩革命先烈的感恩井雕塑、可歌可泣的抗战主题墙绘……走进司前镇白庙村,一组组红色文化景观,讲述着一幕幕红色历史。行走其间,心潮澎湃,如同翻开一卷悲壮的“松山战斗史”。
白庙村位于司前镇西北部,东接新建村,西接司前村,村委会下辖19个村民小组,是革命老区村。在这块曾经遭受战火考验和革命洗礼的红色热土上,新鹤抗日游击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其中,以少胜多的松山战斗震撼人心。
为了充分发挥白庙村的红色资源优势,近年来,白庙村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利用,通过融合红色文化,激活时代价值,为革命遗址遗迹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打造成具有司前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
《江门日报》报道
“松山战斗”在这里打响
白庙村革命遗址松山炮楼。
(上下滑动查看)
关于白庙村名字的由来,司前镇人民政府编著的《印象司前》一书这样解释:白庙旧称程村,因为过去村民以程姓为主,当地村民曾在上台山建造一座寺庙,名叫“上台寺”,寺内饲养一匹白马供僧人交通用,故寺庙又叫“白马庙”,雅称“白庙”。南宋景炎年间,有梁、凌两姓因兵祸南迁于此,随着程姓族人迁走之后,梁、凌两姓村民便以“白庙”作为村名,并沿用至今。
在白庙村,最著名的革命遗址是松山炮楼。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松山自然村,远远便望见,一座土黄色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以昂扬挺拔的姿态守望着大地。松山炮楼高三层,墙身古旧斑驳,外敷暗黄色。在灿烂的阳光下,屹立于斜坡上的炮楼披一身金黄,犹如卫士,凛然生威。
白庙村党总支书记梁自忠介绍,松山炮楼建于民国初期,由当地爱国华侨梁世荣捐资建立,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旁边学校里的师生安危,免受盗贼侵扰。上世纪40年代,松山炮楼被各抗日武装力量用以保卫家园,抗击日伪军、国民党反动派,后又作为新鹤抗日游击大队队部地址,1945年曾成功击退日伪军、国民党的进攻。“要不是炮楼在解放后被重新批灰,我们还能看到它身上弹痕累累。”一位村干部带着记者到炮楼东侧,手指一处外墙的弹孔,感慨地说,“当年它曾遇猛烈战火,并遭受大炮轰击。这墙上有一个弹坑,大如斗笠、深达10厘米。”
翻开新会的红色历史,可以看到曾发生在白庙村的风雷激荡的一幕。1945年,抗日游击队在白庙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史称“松山战斗”。
1944年12月31日晚,国民党反动派得知新鹤抗日游击队护送珠江纵队首长和重武器途经松山炮楼的情报后,于1945年元旦凌晨,调集1200多人包围松山村的新鹤抗日游击大队。
1945年元旦天刚亮,松山炮楼后山第一道岗哨连续传来枪声,战斗正式打响。双方从早晨激战到夜晚,新鹤抗日游击队利用事先占领的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最后,游击队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突出重围,转移到鹤山泮坑村。在此次反围歼战中,新鹤抗日游击队一名机枪手和一名副射手牺牲,多名队员受伤。
“‘松山战斗’以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令人刻骨铭心。”梁自忠说。
历史不曾忘记,人们亦不曾忘记,松山炮楼是新会革命历史的重要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1979年被新会县人民政府列作文物保护单位。
党群合力打造红色文化村
革命根据地浮雕记录白庙村红色历史。
(上下滑动查看)
作为革命老区村,白庙村深入挖掘新鹤抗日游击队革命精神内涵,让红色火炬传承、发扬光大。近年,司前镇着力挖掘新鹤抗日游击队的抗战故事和感人事迹,通过打造人物雕塑、场景浮雕、立体墙绘等形式,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引导党员、群众从历史中感悟和汲取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
2018年,白庙村投入约10万元,以“修旧如旧,尊重历史”的原则,对松山炮楼进行检测和加固、修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山炮楼吸引众多党员、群众前来参观,聆听松山炮楼血与火的动人故事,感受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为了深入挖掘、全面展示“松山战斗”以及新鹤抗日游击队革命精神,白庙村积极配合司前镇委、镇政府,对位于松山炮楼侧方的新鹤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队部地址进行保护性抢救,打造成“松山战斗”纪念馆。
“松山战斗”纪念馆所在地是湧翠、懋所梁公祠,是新鹤抗日游击队留下的红色遗迹。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的“松山战斗”纪念馆将于10月份开工建设,外观上保留公祠的原始样貌,内部设置五个展厅,结合高科技多媒体设备对新鹤抗日游击队,“松山战斗”文史资料和党史文化进行展示,增加展馆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包括松山炮楼,湧翠、懋所梁公祠在内,白庙村处处留下了新鹤抗日游击队的红色遗迹。”梁自忠告诉记者,1944年10月,珠江纵队主力大队挺进粤中之后,随即在司前白庙村的松山整编新会、鹤山区域内的各路抗日队伍,将过去松散的队伍正式整编为凝聚力、战斗力更强的游击大队,新鹤抗日游击大队正式公开宣布成立,并发表了《告同胞书》。随即,还在司前镇组建了税站、建立第十区(司前)人民抗日行政委员会等。江门五邑地区新鹤抗日游击力量的组织、机构更加健全,打击日伪军的活动更加活跃。
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敢挑重担敢当先锋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松山战斗”精神。围绕白庙村的红色遗迹和红色文化,白庙村党群合力,积极行动,一方面挖掘整理出一批红色革命史料,做好红色口述史记录,让老党员当讲解员讲好革命故事;另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遗迹,将研究成果转化,打造出革命根据地浮雕、感恩井雕塑、抗战主题墙绘等一批本土红色文化景观。
通过弘扬“松山战斗”精神,白庙村党总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抓实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合力,2019年7月获评“新会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11月获评“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2021年6月获评“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来源:江门日报 文/图 冯瑶君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白庙村革命遗址遗迹,焕发红色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