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油大王”李文达:以“思利及人”行稳致远

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于7月26日去世,享年91岁。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单上,“蚝油大王”李文达以174亿美元(约合1132.13亿元人民币)身价排名第110位,同时他也是香港第六大富豪。在第三代传人李文达手中走向巅峰的李锦记,曾历经2次家变,5代传承,依然长盛不衰130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李文达身后的衣钵,不仅是享誉国际的百年酱料王国,更是“永远创业、永不封顶”的企业家精神。

从蚝油鼻祖到酱料王国

1888年,在广东珠海南水的一个小渔乡,李文达的祖父李锦裳还在依靠卖生蚝的收入维持生计。有一次,李锦裳煮生蚝的时候忘记关火,等想起来的时候,生蚝已经煮成了褐色的浓稠汁液,却透出一缕香味。李锦裳一尝,觉得鲜美无比。于是他灵机一动,干脆把煮蚝炼出的油制成一种新的调味汁,这就是最早的“蚝油”。李锦记生逢乱世,先后因火灾和战乱辗转澳门、香港,然而不论在何处立业,李家人都一丝不苟地保持100斤蚝熬2斤油的制作方法,并采购最鲜嫩的原料,从澳门到香港一路卖响了名气。

1972年,李文达接任父亲李兆南,成为李锦记主席。在李文达手上,李锦记开始全面驶入扩张快车道,真正实现从一个小调味铺到大企业的腾飞。李文达接任主席以来,不断改良配方,降低成本,让蚝油逐渐变成人人都吃得起的调味料。此外,李文达投入重金引进日本的酿造技术,制作受众更广的酱油。此外,李文达在调味品行业引进自动化设备,并攻占北美、欧洲、东南亚和日本的市场。为了抢占市场,李文达不惜成本,别人订1箱货,他发2箱,就这样客户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李锦记也正式在海外扎根。短短几年,渔村起家的李锦记就占到美国近90%、香港80%以上的蚝油市场,在日本排名第二。乘胜追击的李锦记,1990年代又接连在中国香港、广东,北美和东南亚建设万吨级生产基地,由原来只做蚝油和虾酱的小门脸,发展成蚝油、酱油、辣椒酱、方便酱、XO酱等数十个品类、220多款调味品的酱料王国,行销100多个国家。

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

世纪之交,李锦记第四代接棒,第五代也下场历练。此时距离家族开山人李锦裳在渔村灶锅前辛苦煮蚝,已过去130多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做酱,中国人是祖师爷。与许多起源于中国的工艺遭遇类似,后来居上的日本孕育了龟甲万这样绵延300多年的酱料大师,稳居北美市场第一;而中国古法制酱工艺早已凤毛麟角,20天速成的流水线酱油充斥厨房。论制蚝油,原料、火候以及什么风味配什么菜式,李锦记是行家。可是论制酱油,工艺断层,李锦记能做的,是虚心借鉴日式“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以脱脂大豆和小麦为原料,守住半年发酵期,改良日本酿造机械,中西合璧,奋起赶超。在广东新会李锦记生产基地,4套直径20米、年产18万吨的生产线昼夜不息地运作着。这套设备不仅能自动控温、控湿、控风,还能自动进出原料、翻曲、清洗、消毒、吹干,严格监测密封环境安全,节省2/3人力。凭借精选原料和精密流程,市面上,李锦记是为数不多无需氨基酸类添加剂就可在鲜美度上与日本酱油媲美的中国产品。然而,要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除了学习精良工艺,还要有撼动消费市场的品牌力。

李文达苦苦思索如何在美国扩大市场,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其时恰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送出两只熊猫作为国礼,李文达灵机一动,推出“熊猫牌蚝油”,并亲赴美国做市场调研,认为平价蚝油大有市场,只是行销上的细节与新品牌的形象还需改进。他一方面迅速将熊猫牌蚝油的包装主色由黄变红,以增强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针对经销商们担心存货的疑虑,李文达让他们先拿货,卖完了再付货款,由此“熊猫牌蚝油”成功打开美国市场。在李文达的带领下,李锦记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外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开创李锦记崛起的新纪元。

日本酱油虽好,但日本消费者喜冷食,酱油主要功能是点蘸。而中国饮食煎炒焖煮一应俱全,李锦记,包括内地的后起之秀海天味业,都以此为突破,在生抽、老抽、味鲜酱油等中餐调味品类上推陈出新,扎入细分市场曲线逆袭。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李锦记研发的酱料新品超过200种。其首创的蒸鱼豉油和改良款顶级XO酱在华人和欧美市场大获成功,豆瓣酱、蒜蓉辣椒酱等爆款甚至卖到一些连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岛国。近几年,李锦记迎合适应现代都市人对饮食日趋讲究的潮流,又推出方便酱料包、低盐酱油等新品,还跟随神十、神十一冲上太空,获得航天级食品背书,将品牌做得既传统又时尚。

秉持“100-1=0”的严苛质量管理理念

“100-1=0”,这条在李锦记厂房里随处可见的“军规”,意在告诫操作者:一百个步骤中只要有一个出了问题,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与部分跨国企业“因地制宜”地制定生产标准不同,李锦记在全球各地的工厂都“同线同标同质”——直执行一个标准生产线,恪守三条安全红线:一是所有环节必须经过内部全面检测原料及生产安全指标;二是主动邀请政府检测机构,定期识别原料危害及管件控制;三是加入世界食品标准检测体系,接受不定期抽查。

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食品行业还在国际化质量标准上摸索时,李锦记就已获得英国颁发的ISO9002证书,成为全港首家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商。“当时美国FDA检验组来集团验收时,对我们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只使用全世界一个标准的生产线表示非常惊讶,因为我们产品的标准超越于世界上最严格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标准。我们的准则就是:‘超越标准’。也正基于此,我们获得了一次性全部验收合格。我们的产品按照航天食品来做,是给太空人吃的。”一位李锦记高管自豪地介绍。在接连跟随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船进入太空后,李锦记将航天级安全标准列为生产指标之一,成为全面运用SAP系统管理的调味品企业:从原材料开始,自己选种、种植,自己采购、运输,真正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就这样,李锦记从负资产开始起步,快速发展,员工由当时的20多人到现在7000多人。在美国,马来西亚、香港地区、我国福州、广州黄埔、大连、新会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仅仅新会一个生产基地在去年就给国家纳税数亿元。

一瓶李锦记酱油从黄豆到成品,需历时3—6个月,完成936项安全检测。每一批辣椒原料,必须空运至德国Eurofins实验室检测农药残留599种,全部合格再投入生产。李锦记早在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企业的审核中,成为零缺陷通过的中国食品企业。2017年,美国FDA对李锦记实施二次审核,依然零缺陷通过。李锦记已连续3年参展中国进口博览会,是世界500强林立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里,为数不多的调味品老字号。

李锦记所有产品的瓶身上,都印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扫描即可追溯产品信息、批次、生产日期、原料和食用方法,各个环节有源可查。“在品质控制上,只要你有一件事做错了、做不好,结果就是零。”130多岁的李锦记或许很难概括成功的秘诀,可它太知道死亡的捷径。

顺应改革开放发展大势

回首李锦记的发展历程,恰是“国与家”紧密相连的历程。在这40多年来,除了家族成员持续努力打拼的因素之外,还在于国家的大政策和大环境为李锦记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李锦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顺应了国家的发展大势。

早年的李锦记,在海外风生水起,声名远扬,在中国内地却并不起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彼时,李锦记正在美国市场全力推进熊猫牌蚝油。听闻消息后,李文达抱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回到中国内地去”的信念,在当时内地很多人没听说过蚝油这种调味品的情况下,坚持投下数亿巨资,在广东筹建万吨级生产基地。当时香港尚未回归,内地政策尚不明朗,外资纷纷观望,但李文达仍然放手布局。事实证明,李文达顺应内地改革开放大势,是走得最正确的一步。李文达及其家族的战略眼光、爱国爱港的拳拳之心,为李锦记赢得了腾飞的先机。1992年改革开放深化,中国南方经济腾飞;1997年香港的回归,吃了定心丸的港商们开始一拥而上。而此时,李锦记在广东新会建设的50万吨级生产基地已经投入生产。进入新世纪后,李文达带领企业加快内地布局,紧跟方便酱料包、减盐酱油等健康生活概念,赞助奥运会、G20峰会、金砖会晤获得广泛知名度,还早早搭上电商营销快车,将品牌做得既传统又时尚。进入内地以来,李锦记始终保持每年25%的增速。目前,中国内地已经取代美洲,成为李锦记全球份额最大的销售市场。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李文达也心系祖国、服务社会。李文达以“思利及人”的经营理念,坚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李文达多年来在中国各地捐建学校,包括在故乡广东新会创办的李文达中学,在四川绵阳市平武县的李锦记博爱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和四川省名山县捐建两所“无极限”希望小学。为支持国家培训医学与科研人才,李文达捐资清华大学兴建李文达医学与生命科学图书馆。2013年,李文达又成立李锦记航天奖学金,为国家航天事业培养后继人才。

2018年,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年近90岁高龄的李文达银紫荆星章,以表彰他对香港的贡献。特区政府赞扬李文达长期支持香港的慈善和社会服务,成就斐然;更表扬他带领李锦记成为香港著名的中式酱料及调味品企业。李文达先生始终对于中国的明天充满信心,他曾说:“中国的发展已今非昔比,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发展内地市场,祖国是大有希望的。”

以“思利及人”诠释中华饮食养生中国梦

“在我心中,始终有我自己的中国梦,这个梦就是要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做成民族企业;要将中国的保健养生文化做成民族企业。这个梦也是我的两个使命。我的这个梦,很大又很具体。说它大,是因为实现这个梦想,责任很大,意义很大,能量很大。说它具体,是因为实现这个梦想的行动非常具体:做好产品,做好质量,做好品牌,没有一样不具体,所有的具体工作,又都围绕着四个字,‘思利及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思利及人,就是思考对方有没有获得好处。”李文达先生曾经说过。“思利及人”是李文达的座右铭,也是如今整个李锦记集团秉承的宗旨。他时常讲述着他如何将以一个品牌带到有华人的地方,带到有人的地方,带到无人的太空的三个境界的故事。

“务实,诚信,永远创业。我在1972年接管公司时不过20人,当时只有高档耗油出口北美,我认为李锦记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了,于是大胆放款赊账,抓住时机抢注‘大熊猫’商标,成功开发中高档酱油、酱料等市场,经过一系列创新,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开始在家乡新会设厂,更是捐巨资在内地兴建学校、兴建大桥等基础设施。”这些功绩背后的支撑力量到底是什么,在李文达先生口中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做人做事用良心,就可以帮到人帮到己”。李文达就是凭着“思利及人”的信念领导李锦记集团数十年下来,为社会默默地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怎样才能代代相传,永不衰败?这已是李文达多年来思考的问题。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李文达曾坦言:“最大的困难是来自于‘人’,若企业用人不当,便难以持续发展。”李文达先生参与制定的“家族宪法”有很多规定,例如不准离婚,家庭成员要对家庭作出承诺,信守诺言等等,李锦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得到中外企业界的认可,并被纳入《清华大学》企业管理案例库。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1年08月19日08版)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蚝油大王”李文达:以“思利及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