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人民城市的守护与担当——从阻击“德尔塔”看成都抗疫背后的治理逻辑

编者按

8月12日21时,高新区石羊街道美洲花园68栋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周边封控区全部解封。至此,成都市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目前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

从2020年年初到今年8月,成都先后遭遇三轮疫情。面对新冠疫情,成都的反应越来越快,防控越来越准。在三轮疫情“阻击战”中,成都做了什么?

我们陆续推出深度报道,讲述成都这座超大城市的常态化防控范本。

一次分别来自机场和医院的新冠疫情外溢,带来的是一次“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中国大规模的“兵临城下”。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背景下,“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疫情态势,成为各地不得不面对的考验。成都也在“应考”之列。

作为国际门户枢纽的超大城市,因境内输入性疫情,成都于7月27日拉响警报,至7月28日18时,成都新增5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凭借反应速度、行动精度、城市温度,成都稳稳地取得了此轮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自8月11日15时至12日21时,青羊区光华街道优品道曦岸、高新区石羊街道都城雅颂居、美洲花园68栋先后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成都市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目前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全过程做到了疫情“零外溢”。

双“零”的背后,绝非疫情平息过程的“风平浪静”。

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此轮疫情中成都以底线思维、风险意识,系统部署、统筹兼顾,进一步构建起科学、理性、精准、高效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以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城市韧性的确定性,对冲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的各种不确定性,值得总结;在新冠病毒常态化侵入城市的大概率态势下,成都这个管理着2000万人口超大门户枢纽城市将如何构筑常态化防控的精准防线?又以怎样的治理逻辑作答?需要探索。

(一)

这波疫情,有几个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门户枢纽城市,面对凶悍的“德尔塔”, 努力在防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之间取得平衡。病例少,控制快,成本低,无外溢。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控制住了疫情,防住了疫情外溢。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在不断演进。

今年以来,载毒量是2020年初流行毒株的1260倍,传播力是原始毒株两倍以上的“德尔塔”毒株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世界各国疫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而在国内,此轮疫情自暴发以来已波及中国17个省份,截至8月11日21时,全国有高风险地区21个、中风险地199个。

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除武汉以外,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在内的诸多中国重要的门户枢纽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抗疫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疫情防控将是一场持久战,一个现实需要正视——新冠病毒常态化侵入一座城市是大概率事件。这次引发疫情的“德尔塔”毒株,不会是新冠病毒的最终形态。

图据成都高新区

这波疫情,有几个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门户枢纽城市,面对凶悍的“德尔塔”,却很好地阻击了疫情。

病例少,控制快,成本低,无外溢,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控制住了疫情,防住了疫情外溢。他们是,在GaWC制作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中,Alpha+的上海、Alpha-的深圳和Beta+成都。

他们做对了什么?

接受疫情“常态化”的现实,增强系统思维,注重统筹兼顾,不简单化,不一刀切,努力在防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之间,取得平衡。这或许是不同城市能够打下“漂亮仗”共同的抗疫之道。

(二)

超大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巨系统。人员集聚、交易集中和企业集群,对于城市来说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但规模往往又与风险正相关。面对病毒和疫情,作为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逻辑起点毫无疑问来自“人民至上”的责任与“为国守门”的担当。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在城市中追求美好生活,首要是足够的安全感。

7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卫健委副主任何晓通报,成都新增报告5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溯源结果显示,引发此次成都疫情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与南京疫情同源。

任何逻辑都有它的起点,面对病毒和疫情,成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逻辑起点毫无疑问来自这座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图据视觉中国

超大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巨系统。新一轮疫情的不确定性叠加成都的超大人口规模、超高人口密度与超强人员流动性,也带来城市安全与发展的双重承压。对成都而言,3039个城乡社区、2093.78万的常住人口。如此数量级,以及由此汇聚的人流、物流、商流,让疫情防控中的变量激增,也对 “人民至上”的城市责任锚定下新的高度。

——旅游名城。正值旅游旺季,宽窄巷子、武侯祠、春熙路等一些标志性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共接待游客1850.5万人次。

——会展之都。仅今年上半年,成都就举办重大会展活动428场。春季糖酒会更是吸引到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参展商。

——消费“第四城”。遍布全城的茶馆、火锅店、购物中心、书店,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识。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位于春熙路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单日客流就达到30万人次。

惯常时,这里是烟火成都,安逸生活。疫情下,这又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

图据成都国际铁路港

生活之外,还有生产。

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企业已超30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1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24家。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30.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313万户,居全国第2位。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成都已开通的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达15条,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000列。铁路、公路、民航累计货运量达到1.57亿吨。

人员集聚、交易集中和企业集群,对于城市来说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但规模往往又与风险正相关。紧盯采购、生产、物流、交付的全链条全周期,在“人物同防”的同时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是推动社会持续运转的必要条件。

于市民,城市是安放身心的家园;于国家,成都是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堡垒。作为中国西南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大范围、大量的人员流动,也对“守好国门”的使命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2019年,成都就已成为中国第四个、中国中西部唯一一个年出入境人员流量突破700万的一类航空口岸,是中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出入境窗口。

2020年6月8日,民航局发布公告,增加成都等4个城市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第一入境点。

当前,成都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已增至131条。今年上半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客运吞吐量2376.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投运,每天有超过1200架次航班飞抵或离开成都双机场。

成都每天有261趟火车通向周边7省省会城市。成都东站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火车站,日发送旅客最高达3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成都轨道交通客运量达到8.96亿人次,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最高突破1000万人次。

作为冲刺世界城市的超大城市,遭遇“德尔塔”,成都各方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新一轮的“抗压测试”。

(三)

城市治理的逻辑基础来自于自身能力建设,这正是成都“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底气所在。在和疫情一次次“升级”的交锋中,成都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城市抗疫经验教训,科学“升级”常态化防控的专业能力。

病毒在演进,城市的防控能力也随之升级。

城市治理的逻辑基础来自于自身能力建设,这正是成都“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底气所在。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王伟直言,疫情防控考验城市领导者的智慧、考验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建设。

在和疫情一次次“升级”的交锋中,成都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城市抗疫经验教训,科学“升级”常态化防控的专业能力。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根本。一套隔离闭环的起点是一个创新的工作“专班”。

2020年2月28日,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由市卫健委牵头,外事办、口岸办、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海关、边检、机场、双流区等单位为成员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机场现场工作组,进驻双流机场24小时值班,从乘客登机、航班到港、入境检疫到人员转运,实施全流程集中健康监测和防控管理。

每天超过1200架次航班飞抵或离开成都,闭环管理的背后,隔离酒店支撑起“隔离带”和“防护带”。

目前,成都以政府购买服务、整体承租等方式,确保18个接机区(市)县隔离房间均不少于1000间,其他区(市)县不少于600间,在此基础上,各地还会再备用600间。不完全统计,直接服务于这闭环的工作人员超万人。

核酸检测的能力,是常态化、精准化防控的基础。

30秒完成个人信息采集,3分钟完成采样。目前,成都已建成25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214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103.5万份,按照1比10的混检比例,3日内完成在全市人群的全员检测。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检测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精准锁定重点人员是防控的关键。还有一个“专班”负责找人。

“总是在数据屁股后面追不行。”去年,涵盖多个警种的市级流调专班就成立了。“从抓坏人到找病人,颠覆了过去卫生事情卫生办的情况。”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杨晶介绍,流调溯源从被动地“追”变为了主动地“围”,“病毒捕手”完成从静态溯源到动态溯源的招式迭代。目前,市一级的专班有200人以上,区(市)县一级的100人以上,确保本土病例出现后,1小时内工作,2小时出流调报告。

基因测序对于锁定传播链和传染源意义重大。和时间赛跑、前期越快,后期成本越低。

2020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和成都市疾控中心三个平台联合建了一个基因测序平台。 “基因测序也是‘吹哨’。”成都市疾控中心主任梁娴说,从郫都疫情开始,基因测序的联合平台一直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医疗救治能力是一座城市应对疫情冲击的韧性所在。

306家规范化发热哨点是医疗救治的前哨,54家三甲医疗机构是医疗救治的保证。数据显示,成都的储备床位超过6000张,各区(市)县组建了不少于100人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医疗机构物资储备保证30天以上的满负荷运转。

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江维提到,“体制机制是核心,战略储备是保障,但群防群治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

疫情常态化以来,成都组建了6465支由小区物业、驻区单位、志愿者等参与其中的社区应急响应队伍,分设6个工作组,确保紧急情况下社区有力量、防控跟得上。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耿云提到,社区是防疫抗疫工作的最前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被充分彰显。抓社区,就抓住了一盘大棋局的顶层布局。

图据石羊街道

成都有一个全国首创。

2017年8月,成都开全国之先,成立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分散在三十多个部门的基层治理力量整合为一,开启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党领导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

疫情之下,让成都党委党组迅速从“平时领导机关”转为“战时前线指挥部”,城乡社区迅速从“城市治理单元”转为“一线战斗单元”,治理常态迅速从“共建共治共享”转为“联动联防联控”。2020年初的疫情,4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带领50多万名干部、群众骨干,接续开展三轮“全覆盖”上门摸底排查;2020年底的郫都疫情,14.9万人组成的社区应急响应队伍第一时间组建完成;这一次,一天之内40万多基层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四)

把该管住的管住,把该放活的放活。无论疫情如何变化,成都治理逻辑坚持 “动静之道”的原则始终未变。历经数次疫情正面交锋,成都均做到了“零外溢”。

在时间轴线上与14天抗疫时间对应的,是与“德尔塔”病毒遭遇最开始的“黄金48小时”时间线——

面对疫情,超大城市的治理逻辑总能在“时与势”间得以提升,伴随着病毒的持续变异而不断动态演进。

8月4日,成都完成了风险区圈层划定,以及三轮核酸检测。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成都不搞 “一刀切”,实施疫情分区精准化防控策略,科学划定“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其他区域”4类圈层,分类制定区域管控方案。同时,风险区圈层管理引入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对达到解除管控要求的区域,及时缩小管控范围、降低管控等级,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

在本轮疫情中,全市共划定4个封闭区、12个封控区、11个风险区周边区域,36.6万人纳入应急管理,4567人纳入密接、次密管理。

把该管住的管住,把该放活的放活。无论疫情如何变化,成都治理逻辑坚持 “动静之道”的原则始终未变。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笨仗、结硬仗”,11天时间内,成都市动员49万基层力量,开展3轮全覆盖上门走访排查,敲开875万户居民家门。那一轮疫情中,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经济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2020年12月7日郫都区疫情。坚持“流调到哪里、核酸检测到哪里”原则,累计完成核酸检测235.6万人,成都未发生社区聚集性传染,也未造成疫情外溢。

此次直面 “德尔塔”毒株,成都快速反应、科学精准防控,有效切断传染源和风险点,守住了社区传播的“家门”,以最小社会成本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截止到11日24时,成都本土病例连续14天“零新增”,做到了“零外溢”。

当前,全球疫情发展趋势不明朗,立足“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的基本判断,成都将坚持常态化、专业化防控思路,加强疫情信息统筹调度,健全完善来(返)蓉人员风险信息归集——派发——排查——分类处置——结果上报机制,持续深化网络理政、卫健、社治、公安、交通、文旅、火管办、机场专班等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常态化疫情风险预警机制,动态归集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蓉人员、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协查人员、社区排查人员等9类信息,经网络理政办分析处理后,统一推送至区县,由属地进行专业化防控。

疫情防控是场持久战,城市需要持续学习的能力。成都常态化疫情防控甚至考量了诸多“小概率”场景范畴——遭遇极端天气带来的城市公共应急问题,促使成都立即升级城市洪水内涝、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中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五)

面对疫情,来自于2000万人民群众支持与配合,是成都治理逻辑中最核心的一环,更是底气所在。在从容不迫的成都身后,是2000万成都市民凝聚而成的强大的守护力量。

面对疫情,成都最大的底气来自于2000万人民群众支持与配合。在一次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谱写下的不仅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振奋故事,更有群众自发总结出“人民城市由人民来守护”的动人乐章。这是成都治理逻辑中最核心的一环,更是底气所在。

——疫情防控是一场为了所有人、依靠所有人的人民战争。用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来坦诚面对市民公众,也是题中之义。

7月28日晚,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疫情防控情况,成都市新闻办、市卫健委、市社治委、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毫不保留的细致解答。

自从病例发现以来,这样的信息公开持续且及时。

7月29日上午,“健康成都官微”发布成都7月28日0至24时疫情最新情况;7月29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发布消息,即日起实行“乘坐地铁亮健康码同行”措施。

成都各大媒体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组建全媒体报道小组,深入一线采访,不仅24小时滚动更新发布疫情防控进展和科普知识,也积极报道成都党员和群众在共同抗疫中的那些温暖和感人故事……及时迅速的信息公开,瓦解了隔阂、跑赢了谣言、消除了猜忌。

为了“每个人”,更不能漏掉“每个人”。党员志愿者们众筹买书送给隔离小区的孩子们;老人、孩子和行动不便的市民有了绿色通道;针对“黄码”人员,确定了27家专门医疗机构就近就便提供相关服务……一个个防控管理的“缝隙”,折射出对“人民至上”的坚守与执着。

——在天府文化的浸润下,成都人的素养和成都发展的格局一样,大气从容。

27日下午4时50分,成都市疾控中心接到了流调指令——四川省人民医院报告有患者核酸检测呈阳性。

仅仅2小时左右,在患者积极配合下,便完成了对3名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居住的小区、工作及停留的场所、通行的轨迹等一一清晰,一系列封控防疫措施有序展开。

这2个小时,为成都有效切断传染源打下了宝贵提前量。这背后,则是这一家三口及时核检的自觉和积极配合流调的自律。而他们也收到了来自众多邻居、市民和网友们发自内心的感谢。

而现在,成都人就连在封闭区的日子,也过出了“成都味”的诗意。

两位装修师傅因在乐颂居的入户工作而被封控,男业主邀请他们在家居住,三个“猛男”一起同居追剧的日子,让人在笑中感受一座城的温馨。

图据受访者黄博维

而“困”在店里的咖啡师Henry则成了“街宠”。周围居民自发为他送饭和蔬果,他也主动为居民和工作人员送去咖啡,杯杯的香醇陶醉了一座城的人们。

图据天府最生活微信公众号

抄手店老板王世国给防疫人员免费送餐,一坚持就是十多天。火红的川味抄手里满溢着一座城的深情。

市民杨先生把房车改装为核酸采样车,车载空调中为防护服里的医疗人员吹拂着一座城的感激。

乐观还有才,在管控区里的成都市民写了一首歌《天府二街走九遍》,火爆全网,引来一座城的追捧……

在天府文化的浸润下,成都人延续着乐观与从容,理性与温情。

——闻令而动、遵令而行,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半个月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用高度的政治执行力和科学的专业防控力,在疫情防控前线凝聚成一抹亮色。

8月3日,成都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的通知》。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其他区域4圈,及时组建了一支支党员志愿服务队。

“我是党员,我先上!”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昆华社区党员李德春说。

在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咽拭子临时集中采样点,党员志愿者邵淑琳在高温下连续工作3小时,因中暑体力不支一下瘫坐在地。

医疗疾控、流调队伍、公安民警、社区干部、新闻记者、志愿人员……党组织屹立在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强大的抗疫战队由此诞生。

在疫情防控中,成都坚持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决策,坚决把统筹的文章做出实效。而从容不迫的成都身后,是2000万成都市民凝聚而成的强大守护力量。

(六)

城市治理逻辑必定落脚于经济社会发展上,落实在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中。疫情面前,两条新赛道已铺就完成,一条比拼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另一条则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实力。

无论身处何时,城市治理逻辑必定落脚于经济社会发展上,落实在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中。

疫情面前,等不起,慢不得。两条新赛道已铺就完成,一条比拼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另一条则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实力。8月4日,成都“零新增”的第7天,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进一步健全科学精准常态化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保障的举措,强调了3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支持企业稳产满产;千方百计支持服务行业精准防控、有序经营;千方百计抓好城市安全生产稳定运行,条条直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图据视觉中国

这样的速度似曾相识。

2020年,最严峻的考验随疫情袭来,城市亟待复苏。

依托“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成都8个产业专班、1万多名服务专员持续蹲点,一对一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路上的实际困难。2月26日,成都358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积极促进户外消费,成都针对餐饮商户等,出台了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等措施,创造了10万多个就业岗位。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都举办新经济“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发布会,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

那轮疫情中,成都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图据视觉中国

而在今年上半年交出的众多成绩单中,依然可见动能澎湃的经济成都——GDP达9602.72亿元;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客运吞吐量2376.4万人次,居全国第一,国际全货机航线增至15条;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3000列;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79.5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30.8万户,其中新登记新经济企业增长43.9%……

时值年中,疫情再来。以最小的社会成本高效完成疫情防控工作,成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上半年的“火热”?

7月起,“成都造”汽车凡尔赛C5 X首批展车从成都运送至全国各地,9月上市后,将出口至亚洲和欧洲地区。

8月2日,新希望控股集团成为四川首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映射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步调。

各行各业都在开足马力,火热如7、8月的天气……

图据视觉中国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成都将以统筹全局的能力、治理城市的定力、所向披靡的魄力、鞠躬尽瘁的心力,面向未来,驰而不息。在常态化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以一座超大门户枢纽城市治理逻辑构筑起人民至上的韧性防线。

原标题:《一座人民城市的守护与担当——从阻击“德尔塔”看成都抗疫背后的治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