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侨心中华魂!法属圭亚那龙岗籍华人的故事是这样……

一阵带着咸味的海风刚吹过

远处热带雨林四季繁盛

目之所及均是异国风情

这是位于南美大陆东北部

接近赤道的法属圭亚那

踩在细软的沙滩上

远眺一望无际的大西洋

那是家的方向……

海涛声此起彼伏,泛起阵阵乡愁:150多年前,第一批华人远渡重洋,穿越惊涛骇浪来到陌生的南半球一隅。百余年间,他们在这片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凭借着勤俭刻苦白手起家,与当地人共融相处,又无时无刻不心系祖(籍)国。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法属圭亚那龙岗籍华人对家乡的思念正如这层层叠叠的浪涛一般,情感交织百转千回。

法属圭亚那街景(资料图片)。

大型文史项目《龙岗记忆》

第二季“乡愁印迹”第四十七期

带你了解法属圭亚那龙岗籍华人的故事

名片

法属圭亚那,系法国在南美洲东北部的一个海外属地,热带雨林气候,面积8.65万平方公里。一个多世纪前,华工陆续抵达法属圭亚那,他们主要来自今天的深圳龙岗、宝安以及东莞、惠州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人移民逐渐增多,至今约有8000人。

成立于1957年的中华公所(即华侨公所)在侨界颇有影响,不仅提供华侨事务服务,还开设学校教中文。来自横岗的何恕如系创办人之一。

异国他乡谋生不易

小本经营白手起家

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一群与殖民者签订契约的华工从码头登船,迎着狂风挨过巨浪,兜兜转转来到南美一隅。顽强的他们,靠着惊人意志力,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扎根生长。

19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一艘船在英属圭亚那乔治敦港口靠岸,甲板下最底层的船舱里是一群奄奄一息的华工。数月前,这些主要来自广东惠阳及宝安的华工,从中国南海出发,窝在暗无天日的底层船舱之中,熬过了饥饿、疾病,经历了与同伴的生离死别,穿过狂风巨浪后终于抵达南半球陌生的城市。

当时,乔治敦屡遭海潮侵袭,当地的英国殖民者从中国招募数百名华工前来筑堤,以3年契约为期。期满后,各人可自由谋生。随后,期满的华工得知其他各岛谋生较易,便转至他地。

1870年左右,首批法属圭亚那华侨就是从英属圭亚那的乔治敦移民而来。当时,法属圭亚那除了法国殖民者外,大部分为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印第安人,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加上语言不通,最初华侨来到此地谋生举步维艰。

这里有大片茂密的热带雨林,气候极度潮湿令人难忍,在苛刻的自然条件下,华侨靠着顽强的毅力,白手起家,在相隔万里的地方扎营安家。至1880年前后,交通条件逐渐发达,加上当时没有移民限制,各处可自由来往。华侨写信给家乡亲属,邀他们陆续前来团聚,共同谋生。到1918年,法属圭亚那的华侨有五六十人。那时,他们在当地搭建起家庭式小铺,做起食品店生意,出售各类罐头和日常食品,靠着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逐渐在当地立足。

大西洋的巨浪并没有将漂泊者的意志打翻,殖民者的压榨也没能让他们低头。凭借着中华民族的血性和韧劲,他们在大洋彼岸顽强地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当生活趋于平稳,那股对家乡的思念时时刻刻在这些海外游子的心中萦绕。

龙岗移民艰辛创业

诚信经营做强做大

创业艰难,难不倒从龙岗迁入的移民。这些客家人无论走到哪,不变的是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生意越做越红火,为当地作出不少贡献。

法属圭亚那首府官方称为“卡宴”,但老一辈的华侨更愿意称之为“皆因”,那既是最接近客家乡音直白的音译,也是心底对家乡的牵挂。随着华人不断迁入创业,也为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法属圭亚那有金矿,但不如美国加州旧金山金源丰富。20世纪早期从横岗移民来此的何广富见采矿没前途,便转身经营小生意,后于20世纪20年代开创了第一间中国人的进出口公司,并从龙岗一带引来大批同乡,主要经营食品店。因为中国人吃苦耐劳,逐渐打破了垄断。其中代表者有开贸易行的何襄明、吴观姐、曾宪荣和地产发展商何锦香,他们都是龙岗人。

1936年,来自横岗的何恕如与妻子李玉英跋山涉水到卡宴创业。最初,他们在堂兄的店铺学做生意,而后自开食品店,逐渐发展成小超市。来到异国他乡,维持生活十分不易,但何恕如和妻子一直坚持着。

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属圭亚那华侨已有120多人,开设的店铺也有六七十间之多。那时的法属圭亚那还处在殖民地时期,当地居民生活既简单又非常贫困,何恕如等华人对当地人保有同情并且相处融洽,所经营的食品店允许他们赊购食物,待月底有收入才慢慢还清。华人老板通常将心比心,对欠账的顾客十分谅解,有时甚至不加追讨。但事实上,华人店铺也属小本生意,利润微薄,生活也相对困难,节俭才得以勉强度日。

何恕如凭借勤劳智慧,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到美国人的汽水厂进货,专营汽水批发。1968年,他办起自己的汽水厂,取名“中华”。中华汽水厂占地5万多平方米,厂房、设备在当地都堪称一流,主要生产百事可乐和多宝苏打水。由于牌子响、质量好,中华汽水厂很快实现产销一体化,占领了南美北部市场。由于长期以来在当地侨界的影响力和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的贡献,199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骑士勋章。至今,得此殊荣的华人,在法属圭亚那只有何恕如一人。

“虽然华人只占法属圭亚那当地人口的一小部分,但在当地经济中日益发挥强大的影响力。有统计显示,华人贡献的税收最多时占到了当地的25%。”龙岗籍华人、华侨公所原主席陈文新说,“值得一提的是,龙岗籍华人华侨的后代中不乏优秀者,还有人活跃于政界,比如曾被选为省议会长的何志光、卡宴副市长何友发”。

华侨公所为侨服务

凝聚侨心弘扬传统

海外游子都有一颗念家的心,但无奈与中国相隔万里,借着同宗同族的同胞之情,他们抱团成立华人团体,尽心尽力为华人华侨提供服务。

虽与祖(籍)国相隔万里,却无法阻隔法属圭亚那华人华侨时刻想念家乡的心。百余年间,他们不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传承,身在异国勤劳刻苦,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生活稳定后,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的方式,从家乡申请移居过来的华侨逐渐增多,侨务活动也逐渐开展起来。

华侨公所。

1950年后,法属圭亚那再次迎来移民潮。当时,由已在法属圭亚那取得居留权的华侨向当地政府申请,接国内的眷属前来团聚,一般会获得当地政府批准。华侨到法属圭亚那后基本以开店经营为主,所开大大小小店铺达600家之多,主要集中在卡宴市区和近郊。广东籍华人的商店经营方式很有特点,多为食品店,出售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食品,还有一些以粤菜为主的中餐馆。店铺门面有大有小,摆设的货品琳琅满目,大大小小达几千种之多。

身处海外的游子都有一个特点,聚居人数一多,就需要成立一个团体,以便联络团结乡亲、寄托乡愁、互相关照。何恕如、吴观姐、张亚梅等谋划成立一个可以集众人力量、为侨众办事的团体,中华公所应运而生。

由于所需资金庞大,法属圭亚那华人华侨竭尽全力捐款,有些老华侨节衣缩食把钱捐出来,有些打工者甚至捐出数月工资,但所筹集资金远远不够兴建公所。当时,移居在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广东客家华侨为数不少。何恕如除了带头捐款外,还到苏里南、亚路巴等地筹集捐款。客家人向来看重乡情,素有互相帮助、团结互爱的优良传统。当得知法属圭亚那华人华侨筹集资金兴建中华公所时,积极响应,踊跃捐款。1957年,法属圭亚那卡宴海滨公园内,面朝大西洋,中华公所修建而成。

自从公所成立以来,一直本着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积极促进当地华人就业,帮助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1974年,中华公所更名为华侨公所,积极协调华侨事务,协助华侨办理身份居留文件。公所与法国政府交涉,为180多家新移民争取合法身份,前后使800多人在法属圭亚那安居。公所还于1986年创办设立卡宴华侨学校,开办华文教育学习班。

1994年,华侨公所牌楼举行揭幕典礼,法属圭亚那省省长、卡宴市市长及政界要人、中国驻苏里南大使、中国驻法使馆代表出席典礼,共同剪彩。华侨公所在当地影响可见一斑。

华侨公所现任主席何祖树祖籍为横岗,其祖父何广富1907年来到法属圭亚那创业,父亲是一位法学教授。何祖树曾于1989年和2002年当选公所主席,他大力促进华侨华人的团结互助,不论省籍乡籍,使华侨公所成为面对当地政府的华人代表机构。2002年后,华侨公所大兴土木进行重修,并重建体育礼堂,重整开办华文学校,健全制度,使华侨子女受到良好教育,促进华人与当地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谐相助、团结友爱,为华人在当地安居乐业创造了美好的环境。

2003年6月9日,是法属圭亚那华人华侨激动不已的日子。这天,原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到访法属圭亚那,这是自中法建交以来首位中国驻法大使造访,期间专程看望了卡宴华侨公所的华人华侨。

跨越山海龙岗寻根

华文教学延续乡情

法属圭亚那320公里的海岸线被大西洋覆盖,与中国相隔万水千山,这里的华人华侨面向大海朝着家乡的方向,抒发心中的爱国爱乡之情,托阵阵海风将思念传递。

漂泊海外的日子里,陈文新一直心系家乡。陈文新于上世纪80年代离开横岗到香港谋生,又于1990年前往法属圭亚那创业。身处异国他乡的日日夜夜,他经历了创业的困惑,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他在当地开了一家商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生意越做越红火,并将其打造成当地有名的超级市场。

尽管事业有成,但在陈文新的心中,浓烈的爱国爱乡之情始终无法寄托。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不断回乡投资,并积极为深圳与法属圭亚那之间的交流作贡献,热情接待来自家乡的访问团体。

2007年,时任华侨公所副主席的陈文新努力促成了“寻根之旅”夏令营,23名来自法属圭亚那的学生在龙岗开启了一次特别的体验。

“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时常挂在孩子们的嘴边,他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客家话表达着自己对于祖(籍)国的热爱。在当年的夏令营中,通过参观客家风情浓郁的鹤湖新居,学习客家民俗文化课,让这些生活成长于异国他乡的孩子在龙岗寻得了祖辈漂泊万里艰辛创业的故事,还进一步理解了民族传承的根与魂。

尽管法属圭亚那华人华侨并不算多,但华侨公所为传播中华文化仍做了不少努力。在陈文新等爱国华人华侨的不断努力下,2002年,华侨公所内的华文学校开始启用由国务院侨办提供的教材,教室课桌也焕然一新,并由原来2个班级扩至7个班,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教学,课程设置一至六年级。2018年,华侨公所副主席周伟东还带领公所足球队回到深圳市龙岗区开展友谊赛,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和友情。

捐赠仪式。

如今,法属圭亚那龙岗籍华人的孩子们不仅可以阅读中文报纸,还可以回复家乡的来信。“母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陈文新说,漂泊海外的日与夜,可能不经意间就会感到孤独,乡愁无处寄托,唯有母语和客家乡音,成为夜空中驱散孤独的灯,让人感到温暖亲切。

来源: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张鹏)

原标题:《百年侨心中华魂!法属圭亚那龙岗籍华人的故事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