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各具特色的建筑民居?想重温那些济南老建筑?想了解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山东建筑大学老建筑博物馆可以满足你这些想法。
多年来,山东建筑大学用保护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方面的实际行动,构建了省内独具特色“博物馆”式的文化景观,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是学生教育的活教材,教育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如今,走进山东建筑大学,可以看到行程30公里整体迁移到新校区的民国老别墅,可以看到独具胶东特色的原生态民居海草房,可以看到众多老济南人记忆中的中国电影院前门楼,可以看到洗尽铅华、浴火重生的凤凰公馆和承载自然和谐哲学思想的全木质别墅雪山书苑……这些老建筑透过历史,穿越时空诉说着建筑的历史和美。
老别墅——建筑平移技术展馆
老别墅原位于经一路357号,是济南优秀近代建筑之一。经考证,它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济南商埠地区重要的近代建筑,别墅的原主人是民国时济南第一个在德国注册的建筑师。
该建筑结构复杂,比例尺度十分精确,在有限的面积中运用多种建筑处理形式,融合了西方与东方的多种建筑元素。别墅的正入口前面是四根陶立克柱式的外廊,东西南有三个入口,内廊布局,西南角为一层半地下室。别墅运用典型的济南近代材料,腰线以下基础是规整的济南青石,墙体是规整的机制红砖。窗台板为整块青石板精雕细琢,铺机制大瓦,整个建筑体现了良好的施工工艺水平。
老别墅,2008年被列入济南市中区保护历史建筑,它不仅是济南优秀的近代居住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1938——1949)具有极高的建筑研究价值的住宅建筑,对研究济南近代城市的变迁和近代建筑的发展轨迹都有标志性的作用。
2009年3月1日晚,山东建筑大学加固所将这座长15米左右,宽9米左右,重达200吨的老别墅用两辆运载量为1400吨的液压平板车,历时14小时,行程30公里,从经一路整体平移到新校区,创下了国内历史建筑最远距离的整体迁移记录,集中展示了建筑物平移技术。
作为国内首家建筑平移技术展馆,老别墅在新校园里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底蕴,传袭了建筑的文物价值,成为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中西结合范本。
海草房——山东民居展馆
海草房,又名海苔房,因其屋顶用胶东沿海特产的一种海草修缮而得名,房屋简洁朴素,以石垒墙,房顶就地取材以海草代瓦覆盖。为防止海风,屋顶用绳网罩盖,为防潮房基较高,屋顶较厚,山墙顶部开通风口。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的优点。海草房自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中期一直是威海沿海民居的首选。千百年来,胶东人凿山取石,捞取海草,厚石以砌墙,海草以苫顶,厚厚的墙壁和屋顶的海草形成一体,浑然天成,冬暖夏凉,在这些来自大海的特殊材料建成的房屋里,人与自然得到充分的接近,是真正的原生态民居。
修建海草房,关键技术就是往屋顶上苫盖海草,海草房的苫盖技术已列入了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海草原料的紧缺和苫匠人才的青黄不接,海草房日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我校新建这处海草房民居建筑,从胶东专门请来了苫匠,经过做瞻头、苫方坡、封顶、淋水拍平、剪瞻等70多道工序建成,苫盖所用海草也全部由胶东运来,是原汁原味的海草房民居建筑。
如今这座如童话世界般美妙的海草房落户在葱郁的雪山脚下,被学校开辟为集中展示民居特征的博物馆。
凤凰公馆——地图地契展馆
凤凰公馆,原坐落于济南普利街片区的西凤凰街40号院,是一座具有鲜明德式风格的建筑,也是济南为数不多的优秀近代建筑,被列为济南市中区保护文物。
凤凰公馆,建于2010年,曾做过侵华日军的情报机构和济南市电话局,长16.4米,宽13.7米,高9.1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墙体用石材砌成,是济南近代建筑中比较宏大的单体建筑。清晰的转角、相对简洁的造型、精确的比例和良好的施工品质给人整体感觉光洁而严谨,具有明显的欧陆风情。
2009年,济南普利门片区进行改造,具有百年历史的凤凰公馆面临灭顶之灾。我校艺术学院姜波老师带领建筑学院学生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保护古建筑的行动中,他们将凤凰公馆的3000余块石料,一一编号、拆解后,运往新校区进行异地重建,重建后的建筑外观保持了其原有风貌,内部空间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凤凰公馆成为山东省首座异地重建的历史建筑。为了丰富凤凰公馆的文化底蕴,姜波老师将自己十几年搜集的古今两万多张房地契捐献出来,陈列在凤凰公馆一楼,建成国内第一个房地契博物馆。二楼建成以济南地图为专题的地图展馆,广角多维地呈现济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承继、区域变迁和文化演进。
如今,历经百年沧桑的凤凰公馆,洗尽铅华,浴火重生,摇身一变成为展示各类建筑文物、老建筑构件和地契的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出其更加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山东建筑大学宣传部
原标题:《重温建大校园老建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