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郭小良 王俊虎 中国社会科学网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实现了新闻事业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全党办报与群众办报的相统一。这在百年党史、百年新闻事业史上均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的《边区群众报》,以服务群众、贴近群众为宗旨,是边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份报纸。《边区群众报》的办报过程,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群众性探索与实践的典型体现。
群众办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在群众。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应当在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被广大新闻工作者奉为圭臬。这也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成果在新时代的新实践。
1940年3月25日,《边区群众报》在延安创刊。《边区群众报》的创办与文艺大众化和陕甘宁边区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连。作为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份大众化的读物,其编辑方针集中体现“群众”二字,是新闻事业群众性的有力践行者。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形成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组织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均在这一时期确立。群众性作为这一时期的一大实践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宣传工作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果。这一理论成果在积极有效的社会宣传动员、推动陕甘宁边区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历史作用,并积累了丰富而富有生命力的新闻工作经验,为党的新闻工作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自信。群众性的办报实践集中体现在延安《边区群众报》的创办过程中。
服务群众:报道群众最关心的内容
新闻工作从始至终离不开群众,新闻工作的基础也在群众之中。为了落实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宗旨,必须深入群众,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充分考虑群众的问题,反映群众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明确态度,维护群众的利益,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报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40年2月5日,陕甘宁边区党委在《关于提高党的宣传工作的质量问题》文件中指出,平日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偏于一般化的抗战内容,而忽视与许多实际问题的联系,如怎样保护儿童和母亲、怎样预防疾病、识字读书有什么好处、求神拜佛为什么不可靠、婚姻嫁娶应该怎样正确解决,以及生产技术怎样提高等,这些都是群众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文件对正在酝酿中的《边区群众报》的办报指导思想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倡导要密切联系群众,写人民看得懂的文章。在地方报纸发展中,他要求必须面向当地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在《边区群众报》创立初期,毛泽东就曾表示,要在“群众”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报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区别是,《边区群众报》的受众定位是陕甘宁边区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报道内容则更贴近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主要刊登抗战的情况和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关注群众的柴米油盐、务农、生活小常识等,充分体现报纸工作的重心在于群众,报纸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群众。这也是对信息传播中受众意识结合具体社会历史场景的准确解读和创造性实践。《边区群众报》围绕陕甘宁边区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生动形象报道,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发展推动作用。
1946年4月,在《边区群众报》创刊6周年之际,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在贺信中指出,“这个报纸是陕甘宁边区群众公认的好报纸……为什么好?它不但容易读容易懂,并且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群众服务,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
《边区群众报》的办报实践说明,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报纸工作的出发点。新闻工作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丰富的革命实践、生产和生活实践,努力发掘群众中涌现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增强新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新闻宣传工作
依靠群众办报纸是延安时期党领导新闻工作实践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报纸要大家来办,靠人民群众和党来办,而不是少数人关起门来办的思想。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走群众路线的意义。他说,“报纸不仅要靠党员来办,而且要依靠群众来办”“办报要走群众路线,要靠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并且要注意“反映群众的生活和实际,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的心声”。群众的生活是新闻工作的素材,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要想形成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必须依靠群众。
《边区群众报》创办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依靠群众开展新闻工作、群众办报的思路。其中,大力发展通讯员队伍是典型的体现。发展工农通讯员和基层干部通讯员,一方面可以壮大充实通讯员队伍,实现靠群众办报;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走近群众。《边区群众报》实施的培养工农通讯员和基层干部通讯员工作,对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十分重要,通过他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边区情况,推动全边区的建设,供其他解放区参考。
新闻宣传依靠群众的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可以不断提高新闻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重视工农通讯员和基干通讯员队伍的培养,是党在当时领导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做出的正确决策,集中体现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的办报思想。
向群众学习:新闻宣传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新闻工作面对的对象大部分是普通群众,所以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作衡量新闻工作的标准。及时掌握群众反馈的意见和信息,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边区群众报》的群众路线实践具有代表性,边区群众成为报纸质量最权威的检验者。
《边区群众报》的记者和通讯员在采访的过程中,和边区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紧密的联系。他们采写的报道采用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富有个性、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写出深入群众耳朵和心灵的、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获得了边区群众的高度认同,从而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这既是从陕甘宁边区教育严重滞后、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实际出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必然,也是向人民群众学习、新闻宣传工作主动接受群众检验的集中体现。
《边区群众报》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践行群众路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给党的新闻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传统对当下新闻舆论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及其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革命、区域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与发展。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JK084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原标题:《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