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达·芬奇是穿越者?看完他设计的机器,你也会怀疑

原创 小画君 中国画报出版社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天才,人们对达·芬奇已经耳熟能详。

除了广为人知的旷世画作,达·芬奇还留下了众多精妙绝伦的机器构思。即使是今天,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机器,仍然会让研究它们的人感到惊奇。

达·芬奇的设计手稿,长达数百年间一直被看作神秘至极的天书。今天就让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窗口,借助电脑技术解构他的发明,一窥这些“神级”构想,更好地欣赏这位天才设计师惊人的超时代创举。

飞行器

《巴黎手稿B》中的这幅速写,加上下面的3条注释,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速写本身非常完整,线条清晰干净,而整个注释的结构则非常规整。这是达·芬奇15世纪90年代的典型风格:

当时,他的才智已经显露出某种杰出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则在他的绘画中表露无遗。

▲《巴黎手稿B》74v

对他来说,每页手稿都像是一块画布,他不断在上面添加“笔触”:

有时候添加的是文字,有时候添加的是图形—— 只要“画布”还有空隙,他就可能不断地添加下去。

在这个时期,达·芬奇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体的潜力,以及如何将它毫无保留地利用起来。

这也是当时他的研究核心,并随之触发了一系列的飞行器研究。

▲《艾仕本罕手稿I》(原《巴黎手稿B》的一部分),达·芬奇当时正在从两个方面研究载人飞行:一方面是学习自然飞行的法则,模仿自然飞行;另一方面则是研究人体的潜力,并精密规划机械部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潜力

在这部分飞行器中,飞行员都是呈站立姿势的。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模仿自然飞行,而在相关的飞行器设计中,飞行员都是呈横卧的姿势。

▲飞行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仰视图

▲飞行器运作原理的正面图,可以看到机冀展开的过程

他的注释清晰地解释了这种模仿的概念,在注释中,他提到风筝和其他的鸟类,并把它们当作模仿的对象;甚至在提及飞行器的时候,直接把它称为“大鸟”。

▲机冀的六步动作图(数码叠加图)。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完成回旋动作之外,当机翼收缩的时侯,它们会向内弯曲,整套动作非常复杂,完全模仿了鸟类在飞行时翅冀的拍打状态

在他的头脑中,自然与技术已经交互重叠在一起。而在大师后期的手稿《鸟类的飞行》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确。

这页手稿其中的一条注释讲的是用飞行器来做实验。达·芬奇计划在湖上进行这场实验,以便减轻下坠带来的损伤。

▲在这个假想的飞行测试中,机翼的结构有所变动,而增加的部分参考了达· 芬奇在这页手稿的背面《巴黎手稿B》74r中的设计。出于安全考虑,达· 芬奇认为这部机器应该在湖面上进行测试。他在飞行器的下部设计了一个漂浮装置,以免它沉入水底

卷镰战车

卷镰战车是达·芬奇最出彩的作品之一。

他在米兰居住的几年时间里,创作了两辆装有刀具的战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和意大利,政局动荡。在政治的棋盘上,战争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在这个时期,战争武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两种不同的战车在战场上的情况

达·芬奇的这页手稿保留在都灵图书馆,完全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虽然大师也提供了两辆战车的工作原理,但是两幅图的创作意图,则是为了让人感受到这两辆战车的强大杀伤力。

▲两种战车复原图

和同时期的其他画作一样,整幅机械图被达·芬奇处理成一个戏剧性的画面,人和马匹活跃其中,被砍中的受害者纷纷倒地。

从画面中,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一种不安的情绪。而达·芬奇也在注释中表达了这种感伤。他写到,这些精妙的武器“对敌人和朋友同样无情”。

A.在达· 芬奇的原图上,战车正中的位置有几匹战马。如果抛开空间和危险的元素,我们可以假设,在整个战斗中,战车是由马匹拉动的

B.一队战马拉动战车,两只装有铁钉的车轮具有很强的抓地力。其中一只车轮上装了横档,能够带动笼子形状的齿轮转动。车轮边还装有一对旋转的刀刃,可以防止敌人接近

C.主齿轮的形状像一个笼子,由车轮拉动,可以向前后两套道具系统提供旋转的动力旋转的双刀可以防止敌人从后面接近战车

D.动力通过狭长的扭动轴传输到前齿轮系统。战车前端是装有四片刀刃的武器主体

多年以后,达·芬奇对战争的定义变成了“兽性的疯狂”。在画作《安吉里之战》中,他笔下那些狂怒的士兵动作充满兽性,正是达·芬奇对战争的谴责。

当他的创作风格日益成熟,这种观点也越来越根深蒂固。而这页卷镰战车的手稿,恰好体现了这种观点的萌芽状态。

特别是在上面的图中,致命的镰刀杀死了一群穿着铠甲的士兵。

▲《安吉里之战》

也许这些作品是达·芬奇给莫罗公爵自荐信的一部分。只是孔武好战的莫罗公爵没能领会到画面中的细枝末节,达·芬奇设计的战争武器在米兰宫廷并没有得到重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莫罗公爵更喜欢那些比达·芬奇更贴近现实一些,却没那么有才华的设计师。

装甲车

卷镰战车的设计灵感来自古希腊罗马时代。

对于古典时期的文明,达·芬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师们,不仅是抱着欣赏和模仿的态度,而且他们更希望能赶超古人的高度。

中世纪的军事家就已经知道,古人曾经拥有像乌龟壳那样的战车。

达·芬奇抓住这个模糊的概念,开始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波帕姆手稿》No.1030,手稿下方两幅图,第一幅展示了移动战车的机械装置,第二幅绘制了一辆战车正在飞速穿越战场的情景

达·芬奇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一种创新的移动方式(使用人力或动物),并且在战车的周围设计了一系列的大炮。

从绘图学的角度来看,装甲车和卷镰战车的绘画手法都介于纯科技图和戏剧性画面之间。

在装甲车的两幅图画中,达·芬奇为读者提供了机器的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图,也就是它的“解剖图”。

▲装甲车半透明图,能看见复杂的内部结构和一部分的构件

他绘制了齿轮、车轮和动力系统。但是他不是单调地用线条来描绘机器的轮廓,特别是右边的战车,不仅形制完整,而且似乎正在战场上移动,侧面升起一阵尘土和射击的烟雾。

▲装甲车零件爆炸图

卷镰战车的绘制与这幅图有着相似之处。虽然战车的部件线条清晰,但是达·芬奇在设计图上添加了动物和人物形象。一匹马低下头,骑马的人感觉到危险,突然向后转。

这些动作完整地表达了战争的激烈,同时再一次克服了机械设计的单调和无趣。

《俄耳甫斯》舞台布景

对于达·芬奇曾经服务过的宫廷来说,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欣赏他设计的舞台布景。

可惜表演过后,布景就会被拆除,我们已经无缘目睹他曾经创造的神奇。

在他众多的设计中,能够留下一星半点痕迹的,只有为《俄耳甫斯》所做的舞台设计。

▲《艾伦德尔手稿》231v

这出戏讲述了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凄美爱情故事,是达·芬奇第二次旅居米兰时,为法国政府设计的项目之一。

《俄耳甫斯》的舞台设计图纸共有4页,都是速写图。

其中两页收藏在《艾伦德尔手稿》里,一页藏于《图谱抄本》,还有一页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私人收藏家提供的手稿。这是一幅非常清晰的设计图,可能是提交给客户或者建造商的。图纸中能看到滑轮系统和升降平台的设计细节

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我们必须明白文艺复兴时期最流行的布景方式。

当时,所谓的“透视布景”占据了主导地位,舞台上的背景是完全静止的画面,通常画着符合透视原理的街道和房屋。

达·芬奇则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场,他用田园诗一般的山峰和谷底来衬托两位主角的爱情。

随着剧情的发展,山峰逐渐后退,冥王带领随从由地狱升起。地狱的画面则用于故事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悲剧部分。

A.这一系列的图片展示了舞台张开的过程。在表演过程中,拱顶成为山景的一部分。当然,山体不可能完全是半圆形的,所以舞台上肯定还有绘制着山峰的纸板,力求逼真的效果。

B.由于纸板很轻,可以大规模制作,用来隐藏复杂的滑轮和拉杆系统随着剧情的发展,第二个舞台会在特定的时间完全张开,起到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两只巨拱在旋转的时候不仅能展开新的画面,还能让演员直接出现在舞台上,省略了他们在两厢等待的步骤

C.拱顶完全打开之后,为演员们拓宽了表演的空间

D.整个舞台的运作方式十分简单。演员最初站在舞台下的一个升降平台上。工作人员在与之相连的木箱上填满重物,使它慢慢下沉,载有演员的升降平台就能缓缓升起。与此同时,舞台也开始转动张开

在《艾伦德尔手稿》231v上,达·芬奇曾经描绘过这个场景:“冥王的福地之门敞开,下面传来恶魔们的吼叫声。死神、复仇三女神和裸体的天使都在哭泣。还有许多各色的火焰…… 在四周跳舞。”

整个场景重现了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波利齐亚诺在原著中描写的一模一样。

《俄耳甫斯》1490年在曼图亚上演,因为布景出众而名声大噪。

罗盘和圆规

《图谱抄本》中有许多达·芬奇晚年的杂记,品类繁多。他常常把几何学和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例如,在这页手稿的左下方,画了一幅穹顶的桁架设计图,类似于他在罗马时期的设计风格。

▲《图谱抄本》696r

手稿的上半部画满了圆规和罗盘的设计稿。主图和大部分小图画的都是简单的两脚圆规,但是图上也画了一个长臂圆规,它位于一根水平的横架上,有两个平移点。

在设计上将美学和实用相结合,无疑是达·芬奇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无论是武器、大炮还是工程机械,他总能传达出美感。

他的“发明游戏”早就超越了“实用”这个唯一目的。他设计的工作机器也是如此,就像这页手稿里的圆规那样。

达·芬奇很可能使用过他自己设计的圆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的圆形外框,还残存着圆规画过的痕迹。

▲《维特鲁威人》

在他设计的所有圆规之中,这页手稿里的主图无疑是最漂亮的。

为了保证圆规在双脚拉开之后,保持稳定的角度,达·芬奇增加了接合点的接触面积,甚至增加了接合点的数量(这类设计出现在小图中)。

但是无论是增加接触面积,还是设计多个铰接点,达·芬奇最终把这次设计变成了一场创造的游戏:各种奇怪的形状在他的笔下分离与结合。

原本是为了提升工具的效率,结果却成了他追求美学装饰的跳板。

他的这种精神,和现代工业设计的精神如出一辙。

▲达· 芬奇设计的圆规

主图中的两脚圆规后来有人临摹过,而且这幅摹本也得以保存了下来,藏于威尼斯马尔恰那图书馆。摹本应该是洛伦佐·戈帕雅或他的儿子本文努托绘制的。

洛伦佐是佛罗伦萨城的著名工程师,有趣的是,这位大建筑师竟然对达·芬奇设计的小玩意儿如此感兴趣。

东西虽小,但对于当时的大师们来说,仍然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震撼。

[意] 多米尼哥·罗伦佐 著

[意] 马里奥·塔戴 埃多阿多·赞农 绘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7

原标题:《为什么都说达·芬奇是穿越者看完他设计的机器,你也会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