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传佳话 壮乡歌飞扬

“能够收到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近日,刘三姐文化与广西戏曲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老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在发言中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发挥老艺术家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01

总书记回信了

上世纪中叶,我国第一部音乐风光电影《刘三姐》风靡全球。其中,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婉转动听的广西民歌让人印象深刻,刘三姐的形象也因此广为人知。“没想到60年过去了,刘三姐还是那么受关注。”黄婉秋说。

6月3日,黄婉秋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手里接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动不已。

“我逐字逐句反复看了很多遍回信,感慨万千。”黄婉秋说,电影《刘三姐》首次上映至今已经过去整整60年,它的成功离不开剧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广西山清水秀的优美风景,也离不开广西人民坚韧不拔、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当中所说:“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电影,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今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了解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情况。其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电影《刘三姐》,关心询问黄婉秋的近况。看到总书记对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如此关心,黄婉秋很是感动,于是写信向总书记汇报这么多年来她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传承刘三姐优秀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情况。

▲ 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剧照 宾阳 摄

02

传承刘三姐文化

“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年传唱刘三姐。”刘三姐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

1960年,广西《刘三姐》文艺会演在南宁举行,多个剧种、不同版本的《刘三姐》汇聚一堂。此后,彩调剧《刘三姐》开始全国巡演。当时,全国有89个专业剧团29个剧种排演《刘三姐》,展示了刘三姐文化的独有魅力。

1961年,根据彩调剧《刘三姐》改编的风光电影《刘三姐》全国公映,引发了“刘三姐热”。

该影片还走出国门,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观看电影《刘三姐》之后感叹地说:“就好像喝了一瓶上好的红酒,如此香醇。”在新加坡,电影《刘三姐》连续上映120天。在美国,票房一度和好莱坞大片《飘》并驾齐驱。

“《刘三姐》中的每首歌曲、每支舞蹈、每句台词,都充盈着广西这片土地的阳光雨露,深得壮族山歌、彩调戏的天然、圆润、灵动、淳朴、坦率和泼辣之真谛,这都是构成《刘三姐》独特魅力的根源。”黄婉秋说。

拍摄完电影《刘三姐》之后,黄婉秋被分配到桂林市彩调剧团继续演出舞台剧,先后主演了《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等。

1977年11月28日,黄婉秋终生难忘。经过艰苦排练,她主演的歌舞剧《刘三姐》正式上演。“这是我演艺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逐渐把传承刘三姐文化作为工作重心。”1999年,黄婉秋主动辞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职务,参与投资建设了“刘三姐景观园”,用于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只要在桂林,黄婉秋几乎每天到景观园表演,有时还携全家上阵,共同为观众献歌。

刘三姐的歌为人民而唱,黄婉秋也一直如此要求自己。黄婉秋15岁登上舞台,17岁主演电影《刘三姐》,直到今天,已经78岁的她依旧精神矍铄,活跃在舞台上。

2015年,黄婉秋获得由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

03

刘三姐文化生生不息

多年来,广西文艺工作者孜孜不倦致力于传承刘三姐文化,不断对以刘三姐为原型的文艺作品推陈出新。

▲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宾阳 摄

2004年,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文化与桂林山水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开创了中国山水实景类旅游演艺先河,是刘三姐文化品牌传播的一次腾飞。

广西戏剧院彩调剧团坚持60多年传承演出《刘三姐》,在国内外共演出3000余场,至今已有6代“刘三姐”代表传承彩调剧《刘三姐》剧目,影响甚大。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宾阳 摄

近两年,广西戏剧院复排了彩调剧《刘三姐》,全新创作了彩调剧《新刘三姐》。两部剧目均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并先后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同时,广西的各级文艺院团也踊跃新推出了歌剧、舞剧、交响等多种刘三姐艺术作品,让刘三姐文化呈现形式更多元、艺术更精湛。

“刘三姐是广西最负盛名的文化形象,同时也是享誉全球的广西文化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说,广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挖掘刘三姐文化内涵,不断推动广西地方戏曲发展。

2021年7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三姐”传佳话 壮乡歌飞扬》

↓ ↓ ↓ ↓ ↓ ↓ ↓ ↓ ↓

记者:宾阳,郭凯倩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