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齐聚,为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倾献金点良策

这是一场充满睿智的思想盛宴

这是一次绿色转型的“华山论剑”

7月10日,我市举办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论坛。国内相关领域的13位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齐聚一堂,以宏阔视野、深邃思考、精辟观点,共同为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号脉出招。

水环境治理、生态规划、矿山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土地整治……专家学者们既聚焦前沿又贴近实际,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倾献金点良策、精准把脉开方、畅谈真知灼见,头脑风暴阵阵来袭,思想火花不时碰撞。

一个个独到见解,一段段精辟阐述,理清了转型思路,丰富了实践路径,使人深受启迪、获益良多,让全市上下强力推进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打造“两山”理念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马鞍山样板思路更明、信心更强、劲头更足。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

向山生态环境修复重点

和苏州河治理的借鉴

徐祖信院士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作了《向山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和苏州河治理的借鉴》的主旨演讲。她说,针对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重点要做好构建总体生态格局、采矿用地生态修复、非矿工业企业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治理、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等六方面工作。

徐祖信表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矿山密布,有效解决矿山环境污染问题,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应有之义和重中之重。要从源头上解决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建议优先启动向山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全面完善污染源管控、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探索全域低影响开发,实现水生态系统改善。其中,要重点做好裸露矿山的生态修复、城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徐祖信详细介绍了国外部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和近年来上海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她说,目前正在开展的土地匮乏型大城市多源污泥资源化处置战略研究,旨在进一步把多源污泥的资源属性发挥出来,转换成矿山复绿的修复材料。在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中,通过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实施管网和河网系统控污、流量与容量协同调控、晴天与雨天耦合控制等技术创新,解决了特大城市复杂河网黑臭治理难题,成为国际上重污染河流治理的成功范例。

根据上海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实践,结合向山地区实际,徐祖信建议,要发挥规划的基础作用,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构建适用的技术体系,保证设施的有效运行;建立专业化的运营机构,保障资金落实。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俞孔坚:

后工业时代的美丽城市:

生态与遗产都市主义

俞孔坚院士围绕向山地区景观风貌与生态规划,作了《后工业时代的美丽城市:生态与遗产都市主义》的主旨演讲。 俞孔坚表示,生态与遗产都市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生态和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源动力。打造后工业时代的美丽城市,需要基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有乡愁的美丽城市”、“城市生态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副作用和直接后果,基于自然是主要出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必须系统治理和修复”、“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厚生态智慧,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是城市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和“城市文化遗产是活的,保护、利用和再生是根本出路”等五点认识。同时,必须解决“如何用最少空间,取得最有效的生态与遗产保护”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代生产生活与文化遗产相得益彰”两大难点。

基于多年来在国内外数百个项目的实践经验,俞孔坚系统梳理出“一纲八策”方法论,并结合实例展开详细讲解。他介绍,“一纲”即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通过构建景观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八策”即城市更新的设计策略,包括“足下遗产,敝帚自珍”、“保护优先,最少干预”、“变灰为绿,去硬还生”、“仿生修复,自然做功”、“源头渗蓄,聚水若财”、“洪水为友,韧性适应”、“天无废物,循环闭合”和“回归丰产,大脚美学”。

俞孔坚建议,要将生态与文化遗产作为城市更新的资产,优先规划建立景观基础设施,通过设计改善和利用自然及文化资产,让绿水青山和乡愁成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运敏 :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

协同双赢

王运敏院士围绕资源开发和生态修复如何协调发展,作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协同双赢》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向山地区需要以自身资源与环境特点为基础,以EOD模式试点为契机,提升向山地区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加大产业收益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反哺力度,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就如何双赢发展,王运敏建议,要结合向山地区实际,高标准优化规划方案,提升规划品质和水平。在区域内优选区段,精心设计施工,加速推进,确保EOD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力争建成全国EOD项目的样板。要把矿区规划和发展与马鞍山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相结合,对标城市定位,将生态引领贯穿在矿山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协调推进,矿区的基础设施要与马鞍山市的道路交通等一同规划、一同建设、共建共用,实现资源的统筹和协调。

王运敏提出,要建设绿色矿山,提前实现碳中和,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矿山生产的各个作业环节,实现矿山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要推进生产矿山工艺和技术再升级,边生产边修复,加快废弃矿山整治,从严矿山全流程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长治久安。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主任高吉喜:

明确功能定位,

打造向山可持续发展生态高地

高吉喜围绕向山地区生态修复的功能定位和方向,作了《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向山可持续发展生态高地》的主旨演讲。他从分析国内外资源转型城市案例入手,阐述了明确功能定位、建立适宜区域空间格局的重要性。他认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布局要和城市及区域空间定位功能相一致,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在高吉喜看来,科学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意义十分重大,复绿不等于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一定要体现其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

对于向山地区生态修复的功能定位和方向,高吉喜认为,要体现较高的生态系统价值,要考虑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和固碳等功能,实现灾害控制与减缓。要服务于本地的产业发展,降低环境影响,提高技术含量,要分析向山地区产业优势,实现高附加值和高创新能力。要服务于马鞍山和向山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宜居环境,服务百姓生活。

在参考国内外矿产废弃地的再利用模式典型案例基础上,高吉喜建议,向山地区要在统一规划布局下清晰定位每个区域的生态修复方向。要全面开展市场调查,覆盖不同人群、不同区域,准确了解市场需求。要统筹生态保护与工业文化,统筹生态、经济与社会功能。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亮点工程,统筹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和维护成本,追求生态与经济社会目标的最大化,寻求两者的平衡。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

双碳目标下

向山土地整治如何做

卞正富围绕向山地区土地整治,作了《双碳目标下向山土地整治如何做》的主旨演讲。他从双碳目标与土地整治的时代背景、共同结果以及土地整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等角度,提出双碳目标背景下,向山地区土地整治需要认真审视土地整治的标准体系、管理机制与技术手段。

卞正富认为,双碳目标将加速后矿业时代的到来,而后矿业时代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长相比具有更长的时间尺度,矿区生态修复是后矿业时代重要的任务之一,此项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卞正富看来,马鞍山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定位合理,基于二产结构偏重,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无疑对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建议,面向双碳目标的土地整治,要通过环境整治、景观重建、产业转型、文化保护、社会转型等途径改变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格局,从而改变既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合理选择整治方式、减少碳排放,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增加碳汇能力”三方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卞正富建议,向山地区土地整治的标准既要符合双碳目标,又要满足低碳需求,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因地制宜,考虑全生命周期。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优先考虑产业导入。利用差异化政策,分区管控、分类治理、分级修复、分步推进,采用市场化修复机制,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生态价值。

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

中心主任朱仁民:

用艺术拯救生态理论实践

朱仁民围绕用艺术修复矿山实践,作了《用艺术拯救生态理论实践》的主旨演讲。他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阐述了“用艺术拯救生态”的手法,即架上艺术—大地艺术—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工程,提出“心灵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生态理念,将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结合,将其作为载体和手法完成一个个综合庞大的理论实践课题。

朱仁民详细介绍了由他本人策划、设计的普陀山码头(裸崖修复)、普陀莲花岛(荒岛修复)、贵州九峰山(石宕修复)、杭州千岛湖高速(路桥景观、建筑设计)、六横岛东岗山菜市场生态环境修复等实践成功案例,将哲学、文学、禅宗、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融汇于一体的生态修复工程,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矿山修复,朱仁民建议,应该结合向山地区实际,采取人文的手法、艺术的手段,对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历史文化、交通状况、绿化植被,尤其是时代背景和业态的造血功能进行反复多边的探索,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资制宜、因势造形,赋予其文化、艺术、哲学、科技等多种表达手法,使向山地区在综合文化艺术理念的主导下,在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文化弘扬等方面齐头并进,取得成效。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

都市圈同城化新趋势

与向山地区的绿色转型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正成为长三角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抓手。围绕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王振作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都市圈同城化新趋势与向山地区的绿色转型》的主旨演讲,提出依托都市圈优势促进向山地区绿色转型的理念方法和实践路径。

王振介绍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义,以及“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四大区域空间联合推进的预测,并详细阐述了都市圈同城化新趋势,即共同推进核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建设,破除壁垒促进资源共享、要素流通,创新区域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针对如何加快向山地区的绿色转型,王振认为,向山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独特,可以依托都市圈优势,有效发挥人才、创新转化、土地、开放等政策优势,充分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汇聚长三角创新要素,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更加紧密地结合;实现文旅共兴,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共同打造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城市群“后花园”。加强文旅资源开发,建立建设者联盟,融入圈内文旅资源联合打造区域性品牌。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教授、博导章林伟:

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城市品质

围绕城市开发建设,章林伟作了《建设海绵城市 提升城市品质》的主旨演讲。他由“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城镇水务2035规划纲要”等国家层面的政策纲要切入,阐释了城市治理新理念: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中,水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城市“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

章林伟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意义等。他说,海绵城市的本质是通过“规、建、运、管”,有效控制降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就如何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章林伟认为,要实现系统推进,科学统筹,树立系统思维,这个“系统”要从工程系统、管控系统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来推进。要实现全域推进,这个“全域”也有两层理解,一是全地域,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二是全方位,将雨污分流、污水处理与收集、黑臭水体治理、排水防涝、生态修复等各项建设活动结合开展。他建议,马鞍山应进一步细化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融入总规,打样立标、由点及面,探索出一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绿色工厂专业委员会主任、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

E20研究院院长傅涛:

“两山”理念下

绿色低碳循环的实现路径

傅涛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了《“两山”理念下绿色低碳循环的实现路径》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两山”经济简言之,就是如何实现少花钱、不花钱,甚至还赚钱做好生态环保,不要让生态环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要让它变成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傅涛提出了“两山”需求理论、时空变现理论、生态增量理论、价值奇点理论、循环层级理论。他说,环境必须要有人为其买单,并且是持续为其买单,如果环保只是做好放在那,没有人为其买单,就不构成需求,没有需求就不能拉动产业进入。构成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动对价,一个是被动对价。例如,当我们知道有机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时,我们愿意花高价去购买。同理当我们知道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时,我们也愿意为此消费。

傅涛建议,向山地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要进行系统规划,突出产业思维,锚定发力方向,做出一两个在长三角区域极具价值的示范样板来。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副理事长周如雯:

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

周如雯围绕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景观风貌重塑,作了《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的主旨演讲。

周如雯分享了上海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经验,以此探析向山地区生态修复理念和思路。她说,上海与向山地区无论是从地方大小、地区差异及性能都不同,但是生态建设方向是一致的,即青山绿水、公园城市。

周如雯认为,公园城市建设其实是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化、全面化、终极化。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将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次序从观赏性、功能性转向了生态型、功能性、观赏性,由注重公园的建设,发展为同时关注郊野公园与湿地建设,并且开始研讨和实践城市的滨水空间构建营造,而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更是公园城市的核心之一。

周如雯说,近年来,上海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城市绿化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坚持“四个转变”,生态园林发展模式有效调整,坚持科技兴业,生态园林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周如雯还介绍了一些生态修复成功案例,如上海的新江湾城原先是荒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废弃地,上海提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合理开发原则;再比如矿壁岩石裸露、环境破坏严重的南宁园博会矿坑,采用差异化植被修复和人工介入,如今成了一个景观艺术品。这些案例修复前的状况很多与向山地区相似,可以给后者提供参考。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李正图:

全球化、生态循环、

双循环背景下

向山转型发展中的产业选择

李正图围绕向山地区产业转型发展,作了《全球化、生态循环、双循环背景下向山转型发展中的产业选择》的主旨演讲。

李正图说,人类向自然索取,向自然排放,我们要把索取和排放量都降下去,以实现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个大循环,第一个是生态保障系统的循环,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的循环,第三个是产业循环,即要进行产业选择。

基于生态理念和产业循环理念,李正图认为政府要“有为”,而有为的政府需要创造三个环境,即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要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外商、资源要素进入;三是打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李正图表示,产业选择对向山发展非常重要,向山镇在产业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要打造有效市场。而有效市场的主要部分是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作用。同时,要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政府有为就是为了创造有效市场,而有效市场反过来也会促进政府更好地有为。

李正图说,打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需要做好三个“网络”,即交通网络、通讯网络、油气电网络;要形成四个“纽带”,即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最终形成经济网络、航运网络、贸易网络、金融网络和科创网络。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博导白中科:

马鞍山市向山地区

生态保护修复若干问题商榷

基于新时期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白中科作了《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若干问题商榷》的主旨演讲。

白中科说,从“生态文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十四五”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到2035年“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都表明了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紧迫性、战略性和科学性。

白中科从马鞍山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本土化发展战略及路径、生态保护修复的分区分类、参照系选择、复合生态系统演变机理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分享和探讨,并提出了“五元共轭论”。

白中科表示,基于矿业生产活动的周期性与长期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实践,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五元共轭论”可指导矿区生态修复。同时,要清晰地认识到,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避免出现规划不系统、过度修复等现象。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教授姚昆遗:

写一篇文化生态的大文章

——向山地区生态修复

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

围绕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发展,姚昆遗作了《写一篇文化生态的大文章——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演讲。

姚昆遗说,近年来,马鞍山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环保提升行动,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靓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马鞍山的“金名片”。马鞍山因矿兴钢、因钢设市,向山地区功勋卓著。如今,在打造绿色生态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融合提升的过程中,向山将成为马鞍山践行“两山”理念的又一个主战场。

姚昆遗表示,向山地区综合整治,既要打赢修复“生态伤疤”的绿色自然生态攻坚战,又要把文化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写一篇大文章,打一场漂亮仗,为向山乃至马鞍山不平凡的历史留下一段记忆、留下历史的故事。

姚昆遗建议,在整体复绿工程中植入色彩或故事主题,聚焦城市个性,全面深化和提升城市的文化生态内涵,把向山地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东部新城,使其不仅是一个绿色生态之地,还是一个有文化个性、有历史特色的高颜值、有内涵的“城市花园”。

文/马报融媒记者 刘挺 张令琪

季晨辰 王永霞 黄莹

图/马报融媒记者 储灿林 唐焱

原标题:《顶尖专家和知名学者齐聚,为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倾献金点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