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库 | 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中国旅游百年发展历程回顾(1979至今)

原创 文旅研究中心 民生智库 收录于话题#智库报告23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波澜壮阔,百年风雨兼程。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顽强拼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民生智库以“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为己任,组织专家队伍对中国百年民生发展历程开展了专题研究,回顾百年征程,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基本经验,展望未来趋势,撰写出建党百年民生研究系列报告,从今日起将陆续发布。今天推出《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中国旅游百年发展历程回顾(1979至今)》。

中国旅游业百年发展历程回顾——

1979-1991:旅游创汇阶段

1

发展状况分析

(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名称和职责也有所变化,逐步由政府主管的行政职能向政府主导的事业化、企业化转变。1981年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改为旅游协调小组。1988年,国务院将旅游协调小组撤销,成立了国家旅游事业委员会。此外,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于1982年变更为国家旅游局。随后,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不再一同办公,即国家旅游局不再直接进行接待或者负责组建旅行团,国旅总社实行企业化管理,真正实现了政企分离。

(2)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者较少,旅游创汇收入规模也较小,但随着旅游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实施,该阶段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和入境旅游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 1978-1991年我国历年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78-1992)》

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3334.98万人次,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8.45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18.4倍和10.8倍;同时3亿人次的国内旅游人数及200亿元的国内旅游收入显示出国内旅游市场良好的发育态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旅游基础设施也得到较大改善,到1991年,旅游涉外饭店有2130座,拥有客房32.11万间,床位61.95万张,分别是1977年的15.5、1.4和20.6倍。

2

发展特点分析

中国现代旅游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创汇为主的经济产业特征,逐步由计划经济单一接待行业转变为市场经济多元服务行业。

一是旅游产业的“双轨制”发展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9月),中国入境旅游业一方面按计划完成了国家的旅游接待任务,另一方面适应市场与对外开放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赚取了大量外汇,也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阶段(1984年10月~1991年底),旅游产业开始实现四个转变:旅游业务从接待向经营转变;从只抓入境游向入境游与国内游并重转变;从国家投资为主向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多方投资转变;经营主体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转变。

中国旅游业百年发展历程回顾——

1992-2011:大众旅游阶段

1

发展状况分析

(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199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印发了《国家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对政府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旅游局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旅游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旅游业,对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职能都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基本奠定了我国旅游业政府管理体制的现有格局;同年,国旅总社、国际饭店等国家旅游局直属企业与国家旅游局实施政企脱钩。

(2)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从入境旅游看,1992-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呈增长趋势,除受到2003年“非典疫情”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其他年份的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1992年入境旅游者人数3811.49万人次,同比增长14.3%;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2004年入境旅游者人数快速增加,为10903.82万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2011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13542.35万人次,是1992年的3.6倍。1992年旅游外汇收入39.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7%;1996年旅游外汇收入达102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是1992年2.6倍;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是1992年12.3倍。

图二 1992-2011年我国历年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3-2012)》

从国内旅游看,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双休日”旅游消费不断增加,国内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始盛行,在“双休日经济”的推进下,国内旅游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仅一年时间,国内旅游人数从1994年的5.24亿人次增加到1995年的6.29亿人次,增长20%;国内旅游总收入由1994年的1023.5亿元增至1995年的1375.7亿元,增长34.4%。到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19305.4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5.0倍和18.9倍。此外,从旅游社与饭店的数量看,2011年已有旅行社23690家,星级饭店11676家,其中五、四、三、二、一星级数量分别为615家、2148家、5473家、3276家、164家。

图三 1994-2011年我国历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2)》

从出境旅游看,自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开始正式放开,国民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1997年,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数为817.54万人次,同比增长7.7%;2011年,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是1997年的8.6倍

图四 1997-2011年我国历年出境旅游人次(万人次)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2)》

2

发展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第一,从旅游市场的结构看,形成了出境游强劲发展、入境游势头不减、国内旅游成为绝对主角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第二,从投资结构看,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民营资本大量投资旅游产业,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与此相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也进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阶段。

第三,从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看,这一阶段旅游人才的培养有很大进展:一是形成了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二是旅游教育发展较快,例如,1999年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有1187个,其中,高等院校209个,中等职业学校978个,共培养学生27.6万人;到2007年,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有1641个,其中高等院校770个,中等职业学校871个,共培养学生77.3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180%。

第四,从旅游质与量的关系来看,这一阶段颁布的旅游政策主要促进了国内旅游“量”的增长,但对于旅游环保、旅游产品性价比、旅游安全等旅游业“质”的发展关注不够。

中国旅游业百年发展历程回顾——

2012年至今:品质旅游阶段

1

发展状况分析

(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旅游产业作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内需、扶贫攻坚、增加就业等方面表现抢眼,但也存在诸如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跨界融合发展不顺畅、小部门无法匹配大产业发展等待解难题。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6年开始,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式迈入全域旅游时代。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仅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2018年旅游业发展的年度主题。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发生了改变,政府的旅游行政管理职能也要相应发生转变。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对地方机构设置,提出要“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的自主权。除中央有明确规定外,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随着我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需要,确定高效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各地对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旅游休闲成为人们刚需的同时,这一阶段旅游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2017年旅游总收入为5.40万亿元,2018年旅游总收入为5.97万亿元,2019年旅游总收入约6.63万亿元。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

从国内旅游看,2012-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整体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到2017年,国内游客首次突破了50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其中城镇居民36.77亿,农村居民13.24亿;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同时2019年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综合贡献达到10.94万亿元,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从出境旅游看,出境旅游市场的长期因素保持稳定,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出境旅游市场的扩容。2019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规模达到1.55亿人次,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了3.3%;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增速超过2%。

从入境旅游看,我国入境旅游进入稳步增长通道,旅游人数有增有减,2012-2014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有些许减少,2015年开始恢复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573万人次,外国人入境游客3188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4.5%和4.4%;占入境旅游市场的比例分别为45.2%和21.9%,比上年增加0.7和0.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无论是入境过夜市场占比还是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占比均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客源市场机构持续优化。

2

发展特点分析

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行业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第一,从旅游市场的结构看,继续维持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同时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

第二,从旅游竞争力来看,我国旅游竞争力快速提高,国际影响显著增强。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来看,我国旅游业全球竞争力快速提高:2015年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20位;2017年提升了两个名次,排名为15位;2019年又提升了两个名次,排名为13位。

第三,从产业定位和旅游功能来看,我国旅游业产业定位不断提升,从外交事业到经济产业,又从经济产业到综合性产业;旅游功能日渐丰富,旅游业从承担经济功能,转变为承担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外交功能。

第四,从出游品质来看,我国旅游业供给体系逐步健全,出游品质显著提升。国家统筹各种力量和聚集各类资本,从宏观到微观、由全局到具体,全方位地完善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构建起了丰富完善、品质优越和结构合理的旅游供给体系,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出游品质。

作者:民生智库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

编辑:民生智库连雪红

——END——

原标题:《民生智库 | 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中国旅游百年发展历程回顾(1979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