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这是豫剧《戈壁母亲》的部分片段。
该剧根据韩天航的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而成,
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携子千里寻夫来到新疆的普通妇女柳月季,
扎根兵团、屯垦戍边的故事。
豫剧《戈壁母亲》剧照。
《戈壁母亲》在全国演出100多场,
一曲“戈壁不再荒芜,青春依然绽放”的兵团赞歌响彻大江南北,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被更为广泛地传播。
豫剧《戈壁母亲》在株洲市神农大剧院演出后,观众感动鼓掌。
和豫剧《戈壁母亲》一样,
电视剧《戈壁母亲》,
广播剧《母亲的童谣》,
也改编自韩天航的小说《母亲和我们》。
2007年11月23日,
电视剧《戈壁母亲》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电视剧《戈壁母亲》将世人的眼光吸引到兵团,
让外界关注到兵团人这个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特殊群体,
关注到兵团精神的神圣价值。
该剧被评为第27届“飞天奖”一等奖,
第11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戈壁母亲》并非韩天航第一部
被搬上荧屏的军垦题材小说。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韩天航的多部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幕。
韩天航
中篇小说《回沪记》《棚户纪事》被改编为17集电视连续剧《重返石库门》;
《回泸记》节选
滑动阅读
中篇小说《背叛》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问问你的心》;
中篇小说《养父》改编为33集电视连续剧《下辈子还做我老爸》,这部作品曾获11届全国电视片业优秀电视剧奖;
中篇小说《我的大爹》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热血兵团》,入选全国第10届“五个一工程”奖,该剧通过展现父子两代开拓者的生活历程和感情纠葛,再现了兵团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此后,该剧还被制作成四集广播剧《大爹》,被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评为广播连续剧一等奖;
小说《牧歌》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大牧歌》,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总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被不同的艺术形式重新呈现。
韩天航的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电视剧,
在吸引小说读者的同时,
也让电视观众有机会走进兵团的辽阔天地,一睹红色雄风。
“兵团是一个文学艺术创作的富矿,在这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材料。写兵团,表现兵团人的生活,是我追求的目标与奋斗的方向。因为我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兵团,喜爱兵团,走进兵团。”韩天航说。
韩天航笔下的一个个军垦故事中,
包裹着的是动人的情感叙事、开拓者顽强奋斗
以及那份无悔的奉献精神。
在他的笔下,
不仅有兵团人浓浓的亲情、豪迈的英雄情,
还有兵团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
在他的小说《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
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各族群众,
相亲相爱,共同劳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乐章。
2019年5月,
兵团出版社出版了韩天航小说集《春暖》,
全书分上下两册,约60万字,
共收录短篇小说19篇,中篇小说10篇,
创作时间从1980年到2015年,
跨度35年,题材全部来自兵团。
他小说中的开荒人、种瓜人、牧羊人、
放马人、养鹿人、泥瓦匠等人物身上,
无不隐含着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兵团历史的深度挖掘,
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兵团职工,
在小说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令人深思难忘的人性光芒。
近40年的创作中,
韩天航自始至终都坚守兵团题材,
笔耕兵团深厚沃土。
他是兵团人的骄傲,
是令人尊敬的有家国情怀的作家。
▌本文来源:兵团日报
原标题:《这些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被一次次搬上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