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辣条伤身体?这下真的有文献支持了

原创 小码达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收录于话题#一周心资讯92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一次,是妈妈们赢了?

还记得十几年前那个萧瑟的黄昏,小编放学后在小卖部私藏了一袋辣条回家,打算吃完晚饭后趁妈不备大开吃戒。

正当小编把辣条藏在背后准备开溜时,机警的母亲马上察觉到空气中的不对劲,当场人赃俱获并甩下一句:“吃辣条等于慢性自杀!”

想必大家肯定也被下过类似的命令,比如说少吃零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睡前一杯牛奶等等。不过,这些建议真的对健康有好处吗?

国内一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数据,前瞻性地评估了食物的种类和食用时间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共纳入21503人,研究起止时间从2003年到2014年。

图1 该研究近期发表于JAHA

本文将重点解读饮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用数据来证明上述建议不是谣言,反而字字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一日三餐,饮食模式各不相同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打开外卖软件,会发现各式饮食应有尽有,中西快餐、日韩料理、水果沙拉,琳琅满目。大家都是“吃龄”几十年的人了,不同种类的食物有什么区别自了然于胸。

但研究人员分得更细,他们先把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开,再看不同种类的食物作为早、午、晚餐时各含有什么主要成分。大家可根据以下分类对号入座(图1)。

图2 早、午、晚餐的膳食模式分类

精简版在此:

表1 早、午、晚餐的膳食模式分类

对于中国人来说,早餐一般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午餐和晚餐则介于蔬果类午餐和西式午餐之间(图2)。

图3 中国人早午晚餐膳食模式

早午晚餐后的零食模式也不尽相同

随着各种线上、线下量贩零食店的兴起,干饭人们买零食是越来越方便,并且不少人都喜欢屯一些零食在家里,以备非饭点时间饥肠辘辘时食用。

同上,研究人员先按早、中、晚餐后进食进行零食模式分类,再看不同种类的零食作为餐后小食时各含有什么主要成分。大家可根据以下分类再次对号入座(图3)。

图4 早、午、晚餐后的零食模式分类

精简版在此:

表2 早、午、晚餐后的零食模式分类

早午晚餐和餐后零食的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人员利用COX函数模型,将每一类早午晚餐和餐后零食的膳食模式与相应受试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1、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膳食模式

巧了,研究人员的分析结果与大众认知非常契合。在此研究纳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相比大样本研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水果类午餐组的死亡率下降34%,蔬菜类晚餐组的死亡率下降23%,晚餐后食用乳制品零食组的死亡率下降33%。

由此可见,多吃水果和蔬菜、睡前一杯牛奶真的有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吃到就是赚到。

另外,爱吃零食的小伙伴们睁大眼睛,早餐和午餐后吃水果零食、晚餐后吃蔬菜零食或乳制品零食可降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不过希望这一条tip你永远用不上。

■ 2、可增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膳食模式

在此研究纳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相比大样本研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西餐组(包括西式早餐、西式午餐和西式晚餐)的死亡率增加44%,早、午、晚餐后食用含淀粉零食组的死亡率亦明显增高,分别增加了55%、44%、57%。

果不其然,吃汉堡、炸鸡和辣条都相当于“慢性自杀”,妈妈诚不欺我。

图5 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

或许有读者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文献的作者如是说:“新陈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昼夜节律模式是支持这项研究的可能机制,更详细的通路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

总结

对于早、午、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利于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而西式饮食可增高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对于餐后零食,早餐后吃水果、晚餐后吃乳制品的零食模式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降低有关;而餐后的淀粉零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

总之,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炸鸡和辣条,肯定没错!

参考文献:

[1] Almoosawi S, Vingeliene S, Karagounis LG, Pot GK. Chrono‐nutri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from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global trends in time‐of‐day of energy intak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besity. Proc Nutr Soc. 2016; 75:487–500. DOI: 10.1017/S0029665116000306.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小码达

原标题:《吃辣条等于慢性自杀?这下真的有文献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