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谈萌萌、赵菁 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新华科普
论足弓的重要性
什么是足弓?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负重行走和吸收震荡,足跗骨和跖骨借助韧带牢固相连,构成具有少许活动的凸向上方的弓形骨骼结构,称为足弓。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包括内外纵弓两个部分,均止于跟骨结节。因为拱形足弓结构,有利于力的分散,而且比较有弹性,可以帮助我们行走更持久。
足弓如何构成?
内侧纵弓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第一至第三跖骨组成。距骨头是足弓的最高点,跟骨是弓的后支柱,其他组成部分则成为弓的前支柱。内侧纵弓前端的承重点主要是在第一跖骨头,内侧纵弓的特点是较长较高,活动性大,富于弹性,又称弹性足弓,为足弓的主要运动部分,使足可以适应不同的路面,并把来自胫骨的负荷传至前、中、后部,具有缓冲作用。
外侧足弓由跟、骰骨及第四、五跖骨组成,弓的最高点在骰骨。跟骨亦作为后支柱,其内侧结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头作为前支点,是外侧足弓前端的承重点。外侧足弓的特点是较低、较短。站立时几乎近地平面,弹性较差,活动度小,比较稳定,主要作用是承载重力,又称支撑足弓。
走路时,外侧足弓承载体重先于内侧足弓。站立时,足弓支撑体重,弓即变扁。距骨构成纵弓基柱,承载体重,下传至足弓。
足弓是由肌腱、肌肉、筋膜、韧带及骨骼共同支持,其稳定性的维持可分为骨性因素和软组织因素两个方面。一方面楔形足骨保证了足弓拱形的契合,维持足弓的骨性结构;另一方面就是韧带、筋膜的弹性和肌肉收缩、肌腱等软组织的紧张所致,他们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在结构功能上如弓弦一样,保持足弓的弹性和形态。如果这些韧带或肌肉(肌腱)损伤,或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者足骨骨折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足弓的功能是什么?
1.支撑体重:站立时体重经由踝至距骨再经过足弓分布在3个负重点,即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及第五跖骨头。双足6个点成为强有力的支柱,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2.缓冲震荡: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也有着缓冲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扁平足逛街容易感到疲惫的原因。
3.保护作用:足弓的拱形结构能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4.增强适应:足弓存在一定活动度,具有柔韧性,使足在着地时能适应不同的路面。
5.推进作用:足弓具有坚韧性和弹性,可以使足在离开地面时获得一定的推进力,有利于行走、跑、跳等活动。
由此我们可知 ,足弓在我们人体的重要性,保护足弓,人人有责,热爱生命,先从关爱自己的足弓开始吧。
END
本项目受“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
2021年度医院管理建设项目”资助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为大众交流学习,欢迎分享,转载前请于平台留言,获转载后,请注明出处,必须保证帖子内容、作者、二维码原封不动,未经允许不得二次转载,未经许可严禁用于其他用途,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原标题:《论足弓的重要性—— 新华科普67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