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非遗|陈正仁:传承千年苗族说唱文化

人物名片

陈正仁,苗族,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人,嘎百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并会演唱嘎百福、古歌等10余种苗族传统曲艺,1984年开始教授徒弟。自从事嘎百福以来,主持过本地方若干次大、中、小型苗族文化活动,义务参加县、州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多次,使苗族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向外传播。

说到近几年最流行的音乐类型,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唱音乐。说唱音乐这种小众文化的崛起,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更专注于音乐最纯粹的本质和精神。

但,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其实苗族也有说唱文化,并且传承了上千年。在雷山县上郎德村,嘎百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正仁,一辈子都在为传承嘎百福这一苗族说唱文化而付出。

6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上郎德村,陈正仁带领着我们走进他的家。传统的苗家吊脚楼,屋内干净整洁,唯一的装饰品,就是各类歌唱比赛获得的一面面锦旗挂满了墙壁,增添了一丝生气。

看着满墙的锦旗,陈正仁跟记者介绍起了嘎百福。据悉,嘎百福是流传于雷山苗族地区的说唱文学的总称,也就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目前搜集成文的嘎百福有近百部,内容极其丰富,青年男女纯真爱情、控诉封建包办婚姻的英勇斗争形象、表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等,是苗族社会精神文明的画卷和苗族人自我教育的教科书。

“嘎百福真的太有意思了,虽然很多都是古老的传说故事,但是里面的大道理真的研究不完。”说起嘎百福,陈正仁打开了话匣子。

陈正仁11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唱嘎百福,父亲只问了他一句话:“你真的想学吗?”陈正仁坚定地说:“嗯,我真的想学!”

就这样,陈正仁师从父亲陈路写学习苗歌,主要内容有:嘎百福歌、雄歌、榜香你歌、桌凳歌、吃新歌、游方歌。现会唱的苗族嘎百福有立新房歌、做客歌、喜事歌、满月酒、丧事歌等。本人除了会传统的苗族嘎百福之外,还结合新农村建设新编苗族嘎百福歌。

“我虽然1984年就开始带徒弟了,但是能唱好的人真的不多见。”通过陈正仁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嘎百福虽与苗族古歌有些相似,但在演唱形式上较难于古歌,所以多年来,会唱嘎百福的人并不多。

嘎百福一直以来都是口头传承,并没有文字的记载。陈正仁教授学生的方式除了现场教学,还有把自己演唱嘎百福的光盘送给学生,让学生看着视频学习。但要把一部文学作品,用说唱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特定的曲调上,又说又唱,这不仅考验嘎百福演唱者的记忆力,也考验演唱者的乐感、表达能力。这也是陈正仁所说的,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把词记住了,但是只要把视频一关,张口却什么也唱不出来的情况。

“以前唱一次给1.2元,现在给12元,唱这个根本就不是为了钱 ,就感觉能为村里这些朋友做点事情,他们认可我、信任我,这就足够了。”从事嘎百福以来,陈正仁平均每年被邀请唱立新房歌有30户以上、喜事歌20余户、丧事歌10户以上和满月酒10余户,在郎德镇受到周围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传统的民族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自从1986年上郎德村对外开放以来,陈正仁与村里的老少组成表演队,一直给游客演唱嘎百福。

陈正仁说:“有外国的游客,还有外地的游客,他们虽然听不懂我们的苗语,但是我唱了他们都觉得很神奇,很有魅力,还有人想跟我学习。”

“嘎百福它还是属于一种小众文化,想要被大众接受,这个过程还是有些漫长,所以在嘎百福的传承发展中,陈正仁老师和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研究。”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苗族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艺告诉记者。

陈艺说:“同样是说唱文化,近几年的说唱音乐快速流行起来,我们可以看到歌手通过说唱音乐真诚地表达着内心的情感与故事,向大众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内核。也不需要过多的押韵技巧和制作编排,真诚真实地讲述心底最原始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那我们嘎百福这一苗族说唱文化,也讲的是最纯真的真善美,所以找到一种表演形式,一定可以让大众所接受。”

就在我们采访结束之时,记者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获悉,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嘎百福位列其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嘎百福这一苗族民间说唱艺术,定会在陈正仁和非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走进大众的视野。

原标题:《我和我的非遗|陈正仁:传承千年苗族说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