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④|李大钊、王尽美、陈潭秋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灿若星辰的革命先烈,他们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工人特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今天带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人李大钊、王尽美和陈潭秋。

李大钊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24岁时,他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全国。

1916年,回国后的李大钊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和启发,他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在他的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他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同年4月28日,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38年的人生,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201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李大钊》。

这是第一部全面描述李大钊从事中国工人运动的著作。

王尽美

王尽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18年,刚满20岁的王尽美,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王尽美与邓恩铭作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担任书记。1922年7月,他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他所参与起草的《劳动法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

长期的忘我工作与艰苦生活,让王尽美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他抱病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等,直至在工作的最前线溘然而逝,年仅27岁。

1961年,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挥笔写下了一首《忆王尽美同志》,追忆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战友:“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陈潭秋

陈潭秋,1896年生。1920年秋,陈潭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1943年9月27日,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陈潭秋同志牺牲的消息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945年4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潭秋还被推选为中央委员。代表们没想到,陈潭秋早已为革命事业而献身。

作为一名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陈潭秋虽无缘见证中共七大召开的盛况,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但他的革命精神仍在代代相传。

2017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陈潭秋: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一书。

来源:央广网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④|李大钊、王尽美、陈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