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厚重的历史深情“说话”

碧海蓝天,树木葱郁。初夏时节的蓬莱阁,露出了最美的模样。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蓬莱阁主阁,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听取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等历史介绍。

“总书记叮嘱,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

当时担任讲解工作的蓬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晓楠记忆犹新。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蓬莱阁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挖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传承红色基因,让厚重的历史深情地“说话”。

端午假期里,记者再次来到蓬莱阁。拾阶而上,夏日的阳光下,窗格瓦楞光彩愈发明艳,雕梁画栋栩栩如生。

“按照总书记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的嘱托,蓬莱阁加大了文物保护修缮力度。建筑群六大单体及附属建筑的整体彩绘修缮工程全部结束。”

蓬莱阁景区综合管理部部长黄海丽表示。

“岩体加固工程已经完工,我们脚底下的丹崖山更坚固了。”站在“海不扬波”平台上,黄海丽介绍,因为蓬莱阁坐落在通体赭红色的丹崖山上,所以称为“丹崖”。由于常年受海风侵蚀,丹崖山岩体出现了裂纹和空洞,加固工程在不改变岩体外貌的前提下,增强了岩体结构稳定性。此外,蓬莱阁主阁外檐柱也进行了基础保护维修,让蓬莱阁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讲好背后的故事,

蓬莱阁里文物有活力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童声嘹亮中,《少年中国说》响彻蓬莱阁。

端午节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笔礼在蓬莱阁举行。孩子们穿着汉服,行拜师礼、点朱砂痣、谢父母恩。“让孩子们从仪式里感受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并从传统文化里汲取智慧,开启美好人生。”黄海丽告诉记者。

近年来,蓬莱阁开发了7个研学课程,依托蓬莱阁丰富旅游资源,先后设计开发《传仙境神韵》《中国传统船舶科学探究》《小小军械师》《英雄号角》《水中先锋》《海港荣耀》《蓬莱民俗》等七大研学课程,通过开展“军事主题”“传统民俗”亲子活动,打造出有韵味、有内涵、有深度的研学旅行新地标。一系列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文化在更多人心里扎根。

讲好红色故事,

蓬莱阁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戚继光纪念馆里人头攒动。一场多媒体“大秀”正在上演,只见屋内三面墙壁和脚底下成了一个古战场,战旗飘扬,战鼓声声,令人震撼。通过解围仙游战役,观众一睹战神戚继光的风采。

戚继光纪念馆是一个五进院落,分别以将门世家、勋垂东南、望著幽燕、一代战神、民风民俗五个主题,展现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作为现代化的党性教育基地,戚继光纪念馆开发了巡阅海防、解围仙游、汤泉大阅等多媒体大秀,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参观者融入其中、引发思考。同时,戚继光纪念馆拓展多维化宣传,开通基地自媒体平台,打造“跟着战神学”“戚家军炼成记”“战神的诗意人生”等品牌栏目,开办“太平楼上话战神”公益大讲堂,面向社会宣讲戚继光精神。成立两年来,戚继光纪念馆累计接待党性教育培训班670批,累计接待学员3万多人次,忠诚精进的爱国情怀已经深入人心。

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回顾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萌芽、发展、兴衰的历史;

在振扬门城楼,俯瞰蓬莱水城,了解登州海防的地位和作用;

在戚继光纪念馆,感悟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报国情怀……

从历史中走来的蓬莱阁,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让更多人在学史、懂史中感受、体悟、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潮头,这座千年古阁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断书写新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烟台系列报道↓↓↓

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 详情>>深情似海,厚望如山;牢记嘱托,坚定前行。

“一以贯之,是总书记教给我们的法宝”详情>>万丈光华之路,光芒四射,越发宽广。

中集来福士:从“国之重器”到“民之利器” 详情>>殷殷嘱托激励着中集来福士坚定走好创新之路。

烟台国企改革:擘画领跑“路线图”详情>>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烟台海洋强市建设:鼓满风帆,筑梦深蓝 详情>>循足迹,看变化。

烟台:文化自信脉动一座城 详情>>让历史说话,以文化人。

以一流业绩向总书记汇报!一年来,万华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详情>>不负新期待,奋力新作为。

回访来福士:“总书记出了题,我们必须答好卷!” 详情>>为自主创新鼓劲加压,为高端海工谋篇布局。

一道不平凡的年轮:千年古阁绽放红色光芒 详情>>深挖历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不负重托的“烟台答卷”——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烟台一周年之际  详情>>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YGM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高林 黄海丽 曲筱宇 摄影报道;

原标题:《让厚重的历史深情“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