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定西市
▲ 皮影戏
定西市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遗产名录1项(岷县花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49项、代表性传承人50名,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307项、代表性传承人289名,县级代表性项目名录486项、代表性传承人619名。
▲ 临洮彩陶
定西市先后编著出版了《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被列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学术成果展的学术出版物展示,荣获第十八届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展一等奖;同时,各县区编著出版了非遗教材和非遗专著40册,拍摄了《岷县花儿》和《青苗会》非遗宣传纪录片和各类音像资料100余盘;在国家级和省、市刊物上发表《对通渭皮影现状的几点思考》等非遗论文80余篇。
▲ 羊皮扇鼓舞
这些工作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全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搜集、抢救、整理了一批特色突出的非遗文献资料。积极围绕非遗+互联网、非遗+文创、非遗+演艺等模式,探索非遗魅力融入现代生活新途径,促进非遗产业转型升级。
▲ 民间刺绣
特别是在传统工艺振兴方面,公布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25个,命名授牌21个全市第一批非遗就业工坊,并成功推荐17家市级非遗就业工坊入选省级名录。研发定西剪纸、洮砚文房四宝、榫卯结构木制、彩陶茶具、陶艺脊兽、靛坪大曲和紫斑牡丹酒等非遗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创衍生品。2018年,定西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成功经验被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作为典型案例纳入了全国非遗培训工作教材。
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庆阳市
▲ 大红香包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中部、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深厚的文化积淀,纯朴的乡土民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 明代皮影
以香包绣制、庆阳剪纸、环县道情皮影戏、唢呐艺术、窑洞营造记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庆阳人在田间炕头的空间里,在爬坡下崖的劳作中,在低吟浅唱的谈笑间,用最生活化的构思,最原生态的手段,最理想化的表述,创造并传承给后人最独特、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最鲜活、最生动的文化记忆。
▲ 剪纸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采取全面普查、深入挖掘、科学规划、传承发展等一系列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39项、市级116项、县(区)级541项。“环县道情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窑洞式陇东民俗博物馆
现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市级非遗传习所42个,县级6个。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49名、市级传承人109名、县(区)级传承人1333名。现有省级非遗扶贫工坊11个。庆阳非遗代表团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香包、剪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商品远销国内外,已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来源 | 甘肃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原标题:《“向建党百年献礼”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定西市、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