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问答】之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何重要意义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在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审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江泽民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所以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所有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三个代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这是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三个代表”,并对其具体内涵进行了初步阐述。

在这之后,宣传媒体上开始使用“‘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三个代表’的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表述。到2001年春,基本上统一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

2000年5月,江泽民考察了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党建工作,并于5月14日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他指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它是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根据《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编,罗平汉主编),内容有删改。

原标题:《【党史知识问答】之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