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寻访潮汕100个革命旧址(三十九)

潮阳区桥陈村曾是小北山武工队重要联络点 | 昔日革命“堡垒” 今成红色旅游地

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临近小北山革命根据地,是小北山游击队延伸向平原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也是小北山武工队的一个重要联络站点。近日,记者来到这个“红色村”,走访深入了解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

★现场探寻

红色展厅再现武工队活动场景

桥陈村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革命老区村。记者沿路经过红色长廊、母子榕红色公园、红色渡口等旅游景点,目之所及是“永远跟党走”的醒目大字、屋顶墙面上的大红党徽,整个村庄红色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据悉,桥陈村于2017年12月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定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近年来,该村以此为契机,实施“红色领航”工程,组织对部分红色遗迹(址)进行修复。同时,以抓党建促脱贫,大力发展红色休闲旅游经济,把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红色陆路、水路及湿地生态公园等有机结合,打造融红色革命教育、休闲观光、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红色休闲旅游示范基地。

小北山革命红色展厅由原桥陈祠堂修缮建成。记者看到,展厅里共有五个展览室,一幅幅详尽的图文资料讲述了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斗争事迹。

据介绍,小北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潮、普、揭三县的交界结合部,系1928年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和红二师、红四师叶镛、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至潮阳县小北山山区创建而成。展厅将小北山革命根据地丰富的革命斗争史一一再现:金灶镇徐寮村被国民党反动派焚烧13次,官母坑村被焚烧4次,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涌现以革命烈士卢根为代表的抗日英雄人物;西胪人民抗击日寇、小北山武工队发动群众破敌谷仓济贫民等等,这些,是潮阳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激励新时代潮阳人民砥砺前行的精神财富。

展厅内的武工队活动情景室内有一座“革命堡垒”人物雕塑,再现了当年小北山武工队在该村堡垒户陈亚静家“楼仔顶”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当年,小北山武工队以桥陈村为据点,在仙河、成彩等地开展游击斗争,多次出色完成爆破和除奸等任务。为隐蔽行踪,队员们在祠堂周围选取数个场所作为联络点,村民陈亚静家的“楼仔顶”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旧址是桥陈祠堂的小阁楼,小阁楼扼守祠堂出入口,居高临下,是一处绝佳的暗哨,通过墙壁小孔可以瞭望、察看敌情。如今,小阁楼作为重要的红色遗址被完整保存下来。

★红色足迹

武工队组织群众开展反“三征”斗争

1947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中共潮阳县委积极筹备大南山武装力量和小北山武装工作队。

1947年5月,小北山武装工作队成立。8月,为扩大小北山武工队回旋余地,潮汕地委决定,在潮阳关埠、揭阳、渔湖、乐安、京岗一带活动的潮揭丰县委领导的武装力量合编入潮阳小北山武工队。活动区域主要在潮阳金玉、关埠、贵屿、赤寮,揭阳渔湖、乐安、京岗、古溪等,以及普宁洪阳、麒麟、南径等地,小北山武工队以小北山为据点。

1947年秋收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由于军事上溃败,加紧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活动。1948年初,全县逢春旱,练江平原一带乡村农作物失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小北山武工队在县委领导下,与地下党组织紧密配合,发动群众破敌人谷仓,赈济贫民。破仓分粮的行动,进一步扩大了武工队在白区的影响,推动了人民群众反“三征”斗争的深入开展。

最坚强的革命“堡垒户”

1947年至1949年,小北山武工队在上八区组织群众开展反“三征”革命斗争,同时发起向富户借枪借粮的革命活动。陈亚静是支持革命活动突出的群众代表,被称为最坚强的革命“堡垒户”。

1947年秋,小北山武工总队长孙明在桥陈村新厝埕召开群众大会,开展革命宣传。随后,孙明与陈君乐、黄家祚等武工队队员多次到桥陈联络处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一切活动和后勤保障均由陈亚静负责安排解决。陈亚静在做好后勤工作的同时,为武工队提供当地借枪借粮的线索和联络工作。在国民党处于全面崩溃,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的大形势下,武工队队员黄家祚、孙岳章带领并由陈亚静负责统战工作,分期分批接收柳岗伪乡长陈君声轻机枪一挺,伪民团步枪三十多条;接收下寮伪联防队刘和武步枪百余条及山前陈宗海驳壳枪二十多支,充实了武工队的战斗实力。

来源:“网信汕头”公众号

濠江法院

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

感受到公平正义

原标题:《红色记忆:寻访潮汕100个革命旧址(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