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报国志,拳拳爱国心,一封电报见证实业大王刘鸿生的抉择

原创 周原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李涌金

有幸看到70多年前的一封电报,这件尘封泛黄的电报,是1949年10月25日晚10时08分从天津拍往上海的,电报主文九个字:“鸿公安抵约月底返申”。看似极其普通的一纸电文,却见证了中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所作出的一次重大人生抉择。

电报原件

1949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时此刻,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香港一座寓所里来回徘徊,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却透出丝丝焦虑不安。他,就是民国时期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大实业家刘鸿生,一个头顶火柴大王、煤炭大王、水泥大王、呢绒大王等多项桂冠的工商实业巨子,何去何从,这次他却犹豫再三、举棋不定。

企业大王实业救国

刘鸿生

刘鸿生(1888-1956)19岁就担任开滦煤矿的买办,凭着自己的悟性和拼搏,30岁成为百万巨富。在孙中山先生提倡实业救国、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的号召下,他从买办转为兴办实业,身体力行发展民族工业,领衔抗衡世界列强,同洋人洋货展开激烈竞争。20世纪初,瑞典凤凰牌火柴和日商猴牌火柴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他在上海组建大中华火柴公司,打破了洋火一统中国的局面,大长了中国人志气。当时国人戏称,刘鸿生缚住“凤凰”捆住“猴子”。面对咄咄逼人的外国水泥竞争,他于1920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湿法水泥生产企业,他的“象牌”水泥质量上乘,用于建造的上海海关大楼称雄远东,至今还广泛应用于上海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19世纪末,洋商轮船公司纷纷在黄浦江两岸抢占岸线,建造轮船码头。为了打破洋商垄断码头,刘鸿生组建中华码头公司,建造了能停靠万吨巨轮的三座码头,成为华商码头中最大的一家。旧中国上海市场上充斥着外国毛纺织品,这极大地刺激了刘鸿生,他创建章华毛纺公司,亲自研究毛条、纺纱、染整等,使得国产呢绒质量胜过进口货。

刘鸿生一生致力于民族工业振兴并取得显著成就,先后创办的民族企业多达70多家,涉及火柴、煤炭、纺织、水泥、航运及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作为刘氏集团的掌门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勤攻所务,创造了辉煌的事业,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民族工商界领袖人物和精英代表、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先驱。

香港避难歧途彷徨

刘鸿生(左三)和工商界朋友合影

1949年上半年,解放战争席卷全国,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家王朝土崩瓦解。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刘鸿生这样的中国著名企业家,势必受到国共两党的关注。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刘鸿生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失去了自由,每隔一小时,就要和他通一次电话,说是互通消息加强联系,其实是对他进行监视控制,以便挟持去台湾。而共产党地下组织通过民主人士,示意刘鸿生留下参加新中国建设。但国民党抢先一步,5月24日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局长陈保泰带兵破门而入,对刘鸿生宣布:“奉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命令,立即去广州参加紧急会议,蒋委员长已派专机来接。”话刚说完,特务们不容分说推着刘鸿生上了军车,不让家属送行,不让收拾行李,立即驱车驶向机场。到了机场,一架军用飞机早已发动待飞,特务们押着刘鸿生一上飞机,飞机就轰鸣着离开了上海,直飞广州。

原来,蒋介石早已料到自己即将垮台,对于刘鸿生这样在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性的实业家,他是不甘心留给共产党的。所以在上海解放前夕,他命令将刘鸿生先弄到广州,再伺机带到台湾去。

事实上,当时广州局面已处于极端混乱状态,蒋家政权也控制不了事态的急剧发展,押送监视刘鸿生的特务们也心思不定。刘鸿生担心特务们将他绑架到台湾,于是找了一个机会,摆脱他们的监视,离开广州,逃出虎口,到香港避难。

回到祖国大陆

1949年,刘鸿生回沪后致谢天津市长黄敬的信

当时的香港,聚集了许多从大陆来“避风头”的资本家,他们互相打听,彼此观望,究竟跟国民党还是跟共产党,谁也不敢也不愿意先走一步。此时,刘鸿生也极为犹豫,他的二子刘念义几次到香港做工作,希望他回来。但刘鸿生听朋友讲,共产党打仗有办法,搞经济没有办法,受此影响,加上香港当时还有大批国民党特务,稍有不慎,便会招杀身之祸,所以他还想观望一下。

在香港的半年中,他浮想联翩,几十年来和国民党政府交往的情景出现在眼前。他不能忘记同宋子文打交道的郁闷,时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在整顿招商局遇到难处时,刘鸿生念他是圣约翰同学,放下自己企业,出面主持招商局工作。而当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影响刘氏企业时,最危急的是欠兴业银行300万元的巨额借款即将到期。此时,刘鸿生不要说本金,就是利息也无力清偿。走投无路的刘鸿生,来到了宋公馆,希望宋能不忘旧情,替他将全部企业资产抵押给中国银行,借资金渡难关。谁料宋子文却不屑地说:“你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刘鸿生又气又急,如此奚落,使他终生难忘。他也不会忘记,为了抗战救国,他受蒋介石邀请,牺牲了在上海价值一千多万的工矿企业,到四川建设后方工业。当时蒋当面承诺补偿他一千多万资金。但当刘鸿生千辛万苦把工厂建起,蒋的承诺非但没有兑现,几个新厂却被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侵吞,总股本官股占了五分之四,财务、行政大权旁落,刘鸿生成了架空的总经理。刘鸿生最终愤愤不平发出叹息:大老板变成了小伙计。他更不能忘记,蒋家临垮台逃往台湾前,还搜刮去刘氏企业八百条黄金和280万美钞,兑换成如同废纸的金圆券。

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了。周总理派专人到香港,对滞留香港的上海工商界人士做细致的宣传工作,启发他们的爱国热忱,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在共产党政策感召下,加上刘念义一再向他讲述,上海解放后秩序良好,刘氏企业正在恢复生产,使刘鸿生回归之心日趋坚定。他对儿子说:“我已是六十出头的老人了,我的事业都在国内,不想留在海外做‘白华’,我决定回去。”

10月22日深夜,刘鸿生在二子刘念义伴同下,避开特务监视,秘密登上英商太古轮船,离开香港驶向大陆。经过三昼夜航行,10月25日晚,太古轮船平安抵达天津,在外徘徊半年之久的中国实业巨子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土地,回到插满五星红旗的新中国。

面对前来迎接的天津市黄敬市长,刘鸿生非常兴奋。激动之余,刘鸿生当即嘱人向上海发出安抵天津、回归祖国的电报。此时,已是1949年10月25日晚10时08分,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份电报。它是企业大王刘鸿生在旧中国商海沉浮四十年后,走向光明的果断抉择,是爱国实业家回归祖国的最好见证。

拥护共产党

刘鸿生接受公私合营,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飞跃

刘鸿生到天津后,准备搭车回上海。周总理得知刘鸿生回到大陆,立即召见他。到了北京,周总理亲切接见刘鸿生父子俩,对他回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留他们吃午饭,足足谈了两个半小时。这是刘鸿生解放后第一次会见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周总理诚恳、坦率的谈话,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周总理希望他在上海工商界起带头模范作用,配合政府,渡过难关,勉励他为经济建设发挥民族实业家的更好作用,共同建设新中国。

刘鸿生回到上海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立即着手企业恢复工作。但是,刘鸿生对共产党的认识,从疑惧、信服、不满,到真诚拥护,还是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他看到上海解放后,共产党打击不法商人投机倒把,稳定了米、棉、煤“两白一黑”的价格,很快解决了与老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对共产党很佩服。但是令他震动的是1952年的“五反”运动,刘氏企业全部受检查,他心里又感到不满和抵触。他对子女说:“共产党渡过难关,就政策变了,不要资本家这个朋友了。”然而“五反”运动结束后,政府宣布刘氏企业都是守法户,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最终使他心服口服。

可喜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刘鸿生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953年,他最感兴趣的章华毛纺厂生产的高等呢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金色标识,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受到外国人好评,实现了他一生梦想,令他兴奋不已。刘鸿生还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等职。

1956年初,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刘鸿生毅然带头将他两千多万元资本的全部企业财产都公私合营,实行定息制度,以自已的实际行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胡厥文曾经书写序文:“明察秋毫,恢恢大度。创业惟新,不封故步。细大不捐,勤攻所务。爱国心长,义无反顾。”这是对这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所作的最公正客观的评价。

原标题:《殷殷报国志,拳拳爱国心!一封电报见证实业大王刘鸿生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