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科技事】当代毕昇——王选

前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获得该奖。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广西科协公众号将陆续为读者呈现这33位科技人物的风采,展现他们忠于祖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矢志创新的精神。

题记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选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和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致力于研究成果产业化,主持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四次技术革新,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国内报业和80%海外华文报业市场。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王选(1937年2月5日至2006年2月13日)是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要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王选主要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华光”和“方正”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这种编排系统被广泛用于书刊和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他克服了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在“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方正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著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2002年2月1日,王选院士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选

人物评价

1.评价

王选同志走了,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人民不会忘记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评)

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是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卓越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王选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生动诠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评)

王选同志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儒雅、锲而不舍的精神,又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些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汪洋评)

王选为广大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大家,王选老师身上的创新精神不仅是北大和方正的精神财富,更是所有科技界人士珍贵的精神源泉。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和传承王选精神,让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展现更大活力。(中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评)

王选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他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九三学社评)

王选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人民教师的优秀典范。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始终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即使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过。他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为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呕心沥血。(新华网评)

王选老师高尚的品格,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邹维评)。

王选院士最突出的是他的创新精神,在世界上他首先用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印刷革命,使中国在这一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王选院士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杰出的企业家;他既有精湛深厚的学术造诣,又有坚毅不拔的实干精神。他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产业化,为自主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评)

中国的IT产业发展,王选先生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存在对于中国IT业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他为中国IT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信世界总编辑项立刚评)

王选教授为人谦虚,低调。他给全社会带来了活字印刷的第二次革命。(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评)

2.所获荣誉

1985年,获得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奖、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和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1986年,获得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7年,获首届毕昇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获中国专利金奖。

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2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中国专利发明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199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及“首都楷模”。

1996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9年,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60年杰出出版家”称号、“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称号、“时代领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状。

人物简介

1937年2月5日,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41年,入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幼稚园。

1942年,入上海南洋模范小学。

1947年,小学毕业时被评为班上“品德好、受欢迎”的学生。

1948年,小学毕业后,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升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七宝分校(今上海市七宝中学),就读初中。

1951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担任团支部书记。被免试保送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就读。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王选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

1961年,王选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3年,为了加快英文阅读速度和锻炼英语听力,王选开始连续两年多、每天半小时的收听广播。但被怀疑收听“敌台”广播,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王选的一条“罪行”。

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的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1965年,回到北京大学,与陈堃銶和许卓群等同事进行 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设计工作,并于1967年研制成功,成为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环境混乱,到昌平北京大学分校休养。

1967年,与陈堃銶结为夫妻,搬回北京大学。

1968年3月,再回上海养病。父亲已被打为“现行反革命”,成为“专政对象”,家中环境大变。同年12月被扣上“偷听敌台广播”的帽子,召回北京大学,进学习班“交代问题”。

1969年,因身体状况不佳,被命令从“学习班”回家“思过”,但成为被打入“另册”、只拿劳保工资、长期在家养病的老病号。

1972年,从同事处得知,北京大学参与研制的 DJS150计算机遇到磁带纠错的难题。在家用手工对几百种编码方案进行筛选、计算,设计出磁带纠错方案。

1975年,王选参加“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制工作。

1975年开始,王选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领导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后来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

1975~1993年这18年中,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身心极为紧张劳累。

1976年9月,电子工业部大力支持王选的方案,把“748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

1978~1995年,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领导。

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

1980年9月15日,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同年,王选晋升副教授。

1981年开始,王选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在市场上大量推广。

1983年,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任副所长。

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88年后,王选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1991年,王选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1991年和1994年,分别以计算机所为依托建立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均由王选任主任。

1992年,当选为第八届政协委员。

1994年,出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

1995~1996年,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95年7月,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这一年,王选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9月王选决定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12月方正在香港股市上市。王选决定研制日文出版系统,进军日本市场,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

1996年,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

1998年,当选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中国一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以及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2000年,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2001年,出席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出席中文信息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

2002年3月18日,北京大学拿出500万元,重奖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在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小组会上做《关于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建议》的讲话,同年出席全国政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新闻发布会并主持会议,以及出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2004年,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

2004年,出席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先后出席“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准与技术高层论坛”“首届民营企业高峰会”、第四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国际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大会、全国书画家国庆座谈会、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和“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等并讲话。主持全国政协京昆室举办的“保护扶持昆曲艺术”和《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二期工程新闻发布会。

2005年,出席中南海高层协商会,出席并主持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出席2005中国eBook产业年会并讲话。同年接受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京剧杂志社采访,对荀慧生诞辰105年、保存京剧戏曲资料发表看法。会见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希望有关部门对网络出版项目予以支持。

2006年1月3日,为《科技日报》成立20周年题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同年2月13日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2006年5月17日,三部委与九三学社联合组织的“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之后赴广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南京、福州、无锡、上海等城市进行巡回报告。

2007年,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方正集团联合筹建的“王选纪念陈列室”建成开放,并举行揭牌仪式。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作的《王选科技封》向全国发行,并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主持举行了发行仪式。

2008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913号小行星(发现于1965年9月20日),被命名为“王选星”。由陈堃銶代表王选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向北京大学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励基金”。

2009年,无锡王选事迹陈列馆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方正阿帕比技术公司共同设计制作的王选院士纪念网站。“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成就”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览会、中国科技馆新馆(长期)展出。

2010年,北京印刷学院举行“学习王选精神,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主题活动暨王选院士铜像落成典礼。

2011年,《当代毕昇——王选》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无锡市教育局等主编)。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所举行纪念王选教授逝世五周年系列活动。方正集团举行成立25周年系列之“王选缅怀月”活动。

2012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所隆重举行王选院士雕像落成及揭幕仪式。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设立“王选创新实验班”,并请陈堃銶教授为实验班揭牌。

2013年,由北京大学组织、北大歌剧研究院为主要团队创作和演出的原创实验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

2016年1月20日,王选院士逝世10周年之际,位于北大方正大厦的王选纪念陈列室“创新历程厅”在京揭幕。

原标题:《【科技人科技事】当代毕昇——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