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获得该奖。
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到来之日,广西科协公众号将陆续为读者呈现这33位科技人物的风采,展现他们忠于祖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矢志创新的精神。
题记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吴文俊等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2001年2月1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主席为其颁发证书和500万奖金。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20世纪50年代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吴文俊
人物评价
长期以来,吴老站在数学科学的前沿,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就,特别是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争了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评)
辛勤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为我国科技界争得了荣誉,也为青年学者树立了榜样。(原中国科学原院长路甬祥评)
天资聪慧,有数学天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工作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及独创性。他从事数学教研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贡献卓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土陈省身评)
所获荣誉
1956年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57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0年 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1年 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3年 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年 获首届香港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1997年 获得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厄布朗(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
2001年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 获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数学奖
2019年 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
1919年5月12日,吴文俊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因战乱迁至地势高、远离战乱的青浦县(今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吴文俊自幼受父亲民主思想的熏陶。他是长子,下有两妹一弟。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被送回浙江嘉兴老家,躲避战乱。半年之后,他返回上海继续读书。
1933年,就读于正始中学。
1936年,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大学三年级学实变函数论,他以自学为主,读经典著作。有了实变函数论的基础,很快进入康托尔集合论,钻研点集拓扑。
1940-1945年,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南洋模范女中、之江大学教书。
1946年,到上海临时大学任郑太朴教授的助手;同年,受陈省身邀请到中央研究院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7年,完成一项重要拓扑学研究,证明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948年在《数学年鉴》上发表;同年10月,由于成绩斐然,他被推荐则巴黎留学,在斯特拉斯保大学跟随埃瑞斯曼学习。
1949年,吴文俊去苏黎世访问,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同年秋天,进入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工作。并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
1950年,与托姆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史梯费尔-惠特尼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1951年,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1952年,到新建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4年,开始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由此引入示嵌类并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
1956年,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三届数学家大会做关于Pontrjagin示性类的报告,受到好评。
1958年,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课。
1967年,完成“示嵌类理论在布线问题上的应用”。
1972年,美国拓扑学家Browder、Peterson、 Spencer 等访华,获得他们与其他国外学者如Smale等赠送的资料,使拓扑研究重新开始。
1974年,开始对中国数学史感兴趣,进行系列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并以“顾今用”的笔名,写成《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一文。
1976年末,开始定理机械化证明的研究,于次年春节期间取得成功。
1978年,撰写《数学概况及其发展》一文,发表于科学出版社的《现代科学技术简介》一书。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关肇直创建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吴文俊离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去系统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
1980年,中国国内开始举办“双微”会议,在首次会议上做题为《初等几何和微分几何的定理机械化证明》的报告。
1981年,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学。
1982年,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首批博土生毕业答辩(参加答辨的18位毕业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博士)。
199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1992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同年8月,去奥地利参加会议,并对奥地符号计算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1995年5月,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2月,去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亚洲数学科技会议,做题为《几何问题求解及其现实意义》的报告。
1996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攀登项目“数学机械化及其应用”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98年,将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工作总结成书,书名为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Geometry Theorem- Proving, Mechanical Geometry Problem-Solving and Polynomial Equation-Solving,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名誉教授;11月6日,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纪念关肇直先生八十诞辰的学术研讨会。去德国访问,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其颁奖。
2005年,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荣誉教授。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原标题:《【科技人科技事】拓扑大家与数学机械化先驱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