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红色记忆|叶秀蕃:人生义在奋斗 观念应抱牺牲

简介

人物

叶秀蕃,原名俊周,号鼎三,闽东革命先驱、原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社长、主编。

1904年10月,叶秀蕃生于寿宁县鳌阳镇蟾溪文山里的一个中等市民家庭。他从小天资聪慧,胸怀大志,10岁进私塾,翌年进鳌阳小学读书。他努力读书,尤喜阅读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的历史书籍和名人传记,知识面越来越广。1920年8月,叶秀蕃以优异的成绩从鳌阳小学毕业,其父要他子承父业,经营生意,但他却瞒着家人到福建武夷山、浙江青田、杭州等地游览名胜古迹,对刘伯温、岳飞等英雄人物赞叹不已,树立起远大理想和报国志向。

外出求学从事早期革命活动

叶秀蕃手迹

1926年夏,叶秀蕃来到省城福州,考取了福州白水井私立政法学校附中,后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昂贵学费,只好考进免费的福安县扆山中学初中部。这期间,叶秀蕃阅读《新青年》《响导》《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等进步书刊,结他影响很大,在文中时时表现他的忧国忧民情怀,进一步看清了当时社会的不平与丑恶。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福安的土豪劣绅卷土重来,迫害进步青年,扼杀革命,整个韩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叶秀蕃思索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回到寿宁,与吴妃妹结为伉俪。

1928年夏,叶秀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扆山中学初中部,随即考进福建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师范科。这所学校位于乌石山下,是当时省里影响较大的学校。叶秀蕃选修文史专业,一面读书一面接受革命思想陶冶。他和同乡范浚参加“福宁留省同乡会”“白水学会”,和马立峰等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29秋,叶秀蕃秘密加入学校的CCP支部,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叶秀蕃一方面在校内秘密地宣传革命思想;另一方面深入社会,参加党组织的集会、游行、罢工、结社等一系列活动。他以辩证法思想观点分析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从一个忧国忧民、勇于探索的学生逐渐成长为思想成熟、立场坚定的革命实践者。

创建“寿宁特支”发展革命力量

1931年,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5月,叶秀蕃带着福州中心市委的重托,回到寿宁开辟工作。7月,叶秀蕃当任鳌阳小学校长,并聘请比他早一年回寿宁的范浚为该校教导主任。此后,他们以教书为名,开始在蟾溪两岸传播革命火种,介绍范式人、叶少琴、吴祖武、吴祖洲等参加革命。

当时,闽东许多地方种植罂粟,国民党官僚则从中勒索鸦片捐,群众十分不满。叶秀蕃和范浚根据群众的要求,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抓土豪、斩劣绅”“除捐灭税”等口号,广泛宣传发动,建立全县第一个赤色农会。

1932年4月,根据福州中心市委的指示,范浚以经商为名,辞去鳌小教导职务,回大安一带致力于农民运动。叶秀蕃继续留在城内主持全面工作。同年夏,叶秀蕃深入大安、伏际、坑底、村头、泮洋、花岭、南山顶、泗州桥(现周宁境内)等地开展活动,寿宁东、西区赤色农会迅速发展,“五抗”斗争风起云涌。10月,福州中心市委派巡视员谢庭清到寿宁检查工作,看到寿宁农村革命不断发展壮大,认为有必要建立县级领导机构,以统一领导全县农民斗争,在叶秀蕃家(租用叶渊鴗旧房)成立中共寿宁特别支部,隶属于福州中心市委,叶秀蕃当选特支书记兼组织委员,范浚为宣传委员,范式人为交通委员。

中共寿宁特别支部成立后,寿宁的革命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组织发展红带会开展“打土豪、做财政”武装斗争。期间,为了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叶秀蕃卖掉自家的大部分田产和妻子的嫁妆,换来200块大洋交给党组织。在叶秀蕃的部署下,范浚具体负责筹办红带会,在大安及周围地区发展起来,并且扩展到毗邻的福安、泰顺、柘荣、霞浦、宁德等县。

1933年1月,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叶秀蕃辞去鳌小校长职务,全力投身革命。他在三峰寺召开支部会议,提出举行武装暴动问题。同年4月,国民党寿宁县长罗华夫两次派军队到大安烧房子。第一次把几间房子化为灰烬,第二次敌人刚动身,叶秀蕃及时派人将掌握的情报送到大安。范浚接到情报后,立即率领大安红带会200多人,在大安桥头垄袭击敌人,歼敌10多人,缴获长枪7支。大安伏击战揭开了西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打响了寿宁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开辟福鼎太姥革命根据地

1933年5月,叶秀蕃奉命赴省城向福州中心市委汇报工作,随后,他被中心市委派往福鼎开辟太姥革命根据地。

在店下、秦屿的筼筜、屯头、斗门一带,叶秀蕃指导革命斗争,组建“反帝大同盟”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封建和“五抗”(抗租、抗粮、抗债、抗捐、抗税)斗争。

7月,叶秀蕃在斗门后山竹林里秘密召开会议,宣传抗租抗税、分田地等革命道理,进行思想动员。随后在箩山墩召集会议,组建了福鼎第一个党小组。

10月,叶秀蕃与黄丹岩、黄淑宗等人在斗门、紫阳山、外宅等地召集会议,讨论筹备武器、成立游击队、举行武装暴动、抓土豪、做财政、分粮抗租等问题。他亲自部署,镇压了鱼肉乡里、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当地恶霸。同年11月,中共福鼎县委成立,叶秀蕃调集农民武装攻打店下,与反动军队展开激烈搏斗。

1934年冬春之交,福鼎籍领导人黄丹岩、黄淑宗先后被捕英勇就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保持福鼎革命声威,福州中心市委派寿宁籍革命女同志叶少琴到福鼎协助叶秀蕃工作。叶少琴到福鼎后化名叶秀英,叶秀蕃安排她在南区开展妇运工作。

1934年春,“闽变”后获释的福安县委领导人马立峰回到闽东。为加强闽东苏区的政权建设,省委组织部长苏达亦随后来到闽东。这时,在福鼎坚持斗争的叶秀蕃接到通知,来到福安中心苏区工作。

创建闽东苏区建立革命政权

1934年初,在闽东苏区中心所在地柏柱洋,叶秀蕃向闽东苏区领导人马立峰、苏达详细汇报了开辟福鼎革命新区的经过,阐述了自己对扩展闽东苏区的看法,随后参与闽东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

2月14日,由福安工农红军第一、第五、第七支队改编的红十连与红十六连,集中于福安湄洋成立了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团,叶秀蕃被任命为该团政治部主任。2月17日,中心县委在福安甲厝召开扩大会议,筹备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曾志起草了分田大纲。这些决定成了闽东革命的总动员令。接着,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柱洋斗面召开,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马立峰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叶秀蕃当选副主席。

同年4月,福霞、安德、福寿边委相继改为县委,叶秀蕃兼任福寿县委书记。5月,闽东党组织决定在福安柏柱洋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苏达任书记,马立峰、詹如柏、叶秀蕃等任委员。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特委决定创办闽东临时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叶秀蕃兼任社长和主编。

叶秀蕃主编的《闽东红旗报》除了宣传每个时期特委的中心任务外,还大量印发《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军子弟免费读书》、《优待红军亲属礼拜六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五大纲领等一系列党中央和中央苏维埃政府文件,对指导当时各县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作用。

5月,为集中兵力消灭“围剿”福鼎苏区之敌,特委决定叶秀蕃与任铁峰率红军独立团攻打福鼎重镇秦屿。叶秀蕃进行战前总动员,根据侦察情报,在灵峰寺召开敌情分析会,对战斗作周密部署。5月13日(农历4月初2)拂晓,秦屿战斗打响,此战歼敌和重创敌人各1个排,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曾一度处于白色恐怖下的太姥山苏区重新焕发生机。

1934年8月22日,闽东红军独立团协同红七军团一部攻占了福安穆阳镇,叶秀蕃与詹如柏、范式人等组织4000多闽东子弟参军,并带往穆阳交接。9月,闽东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闽东独立二团与连江、罗源前来的红十三团及部分新兵,集结于宁德支提寺,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叶秀蕃任师政治部主任。

反“围剿”中不幸壮烈牺牲

院洋官宅村叶秀蕃牺牲所在地

1934年12月,叶秀蕃患上严重的大肠出血症,在福安沙坑带茶湾养病。不久,福安遭敌人“围剿”,他在许威等人护送下转到寿宁郑家坑调养。

由于敌人残酷“围剿”,闽东苏区相继沦陷,闽东苏区领导人马立峰、詹如柏等先后牺牲。寿宁党组织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面对严峻革命形势,叶秀蕃没有丝毫悲观情绪,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在养病期间,他一面派人寻找叶飞及独立师队伍;一方面着手恢复建立党组织,在郑家坑等地建立党的农村支部,培养革命骨干力量。

1935年2月,叶秀蕃担任闽东临时特委书记的重任,在着手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同时,与前来寻找闽东党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取得联系,并就目前闽东形势及自己开辟闽浙边游击区的想法,给首长刘英、粟裕写了回信。3月,在福安坑口一带养病的范式人亦辗转到了寿宁,与在官宅的叶秀蕃会合。叶秀蕃与范式人研究决定坚持开展闽浙边游击战争的方针,组织游击队,寿宁一区(含溪区)区委及基层党组织逐步恢复起来。叶秀蕃根据闽东当时的革命形势,制定相应的对策,组织发展革命力量,支援、配合开拓霞鼎及浙南的景宁、庆元游击区工作。

1935年4月初,国民党福建省保安三团组建“剿共便衣队”围剿寿宁岗垅革命根据地。5月中旬,敌便衣队化装为“赣籍红军”,诱骗安寿、霞鼎交通员说出寿宁游击队活动的地点,原游击队长缪矮擂被敌人抓获后叛变,供出游击队活动情况与叶秀蕃养病住址。5月20日晚,便衣队摸到院洋官宅村,包围叶秀蕃的住所法竹冈。在撤退中,叶秀蕃与敌人激战,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1岁。

闽东革命的先驱,寿宁人民的优秀儿子叶秀蕃用鲜血实现了他生前的光辉誓言:“社会尚未安宁,家庭何须建设人生义在奋斗,观念应抱牺牲”。

来源:今日寿宁

原标题:《【风采】​红色记忆|叶秀蕃:人生义在奋斗 观念应抱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