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课堂】秋瑾: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宝贵的思想结晶和精神财富。麻城新女声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课堂》栏目,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秋瑾旧照

秋瑾为国牺牲

秋瑾出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时热情而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本已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丛生。秋瑾救国情切,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热望把裹在头上的妇女头巾换成战士的盔甲,像花木兰那样,效命疆场;她曾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女学生陈撷芬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 自己任会长。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

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秋瑾相关绘画

人物评价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 花木兰, 秦良玉自喻。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 骑射。她与 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 ,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 ,与 唐群英、 葛健豪誉为“ 潇湘三女杰” ,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三杰”的多种说法之一有徐锡麟、秋瑾、 陶成章。“绍兴三杰”为秋瑾、 鲁迅和 周恩来。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在所著《 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 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并称,褒扬其革命功绩。

孙中山为秋瑾题词

周恩来给表妹王去病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他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 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范文澜在《 中国妇女》杂志发表一篇回忆性的学术文字《女革命家秋瑾》,径称秋瑾为“女革命家”,认为:“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的伟大代表人物。她认定革命是救国的唯一道路,并坚决走革命道路。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秋瑾巾帼英雄塑像

原标题:《【党史课堂】秋瑾: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