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蒂:家乡在心中很重要的位置

在菏泽市美术馆二楼张得蒂雕塑艺术馆,44件雕塑作品无声地陈列着,迎接市民参观,也表达着张得蒂对家乡的热爱。

“从我一学说话,父亲就告诉我:‘我是菏泽城西十里黄陵张庄人’。”已经九十岁高龄的张得蒂,接受采访时,依然清晰地复述着父亲曾经的教导。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有事业心、报国志。”张得蒂说,父亲张会若是第一批被送到美国的留学生,毕业之后,他坚决不留在美国,毅然回国发展中国的矿业。

其父亲的经历带给张得蒂很大影响,也让他对家乡有了更多认识。“虽然有些记不得了,但是我的家乡一直在心中很重要的位置。” 张得蒂对家乡告白说。

选择与雕塑相伴

17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父亲的教导、时代的发展使张得蒂毅然选择与雕塑相伴。

“分系的时候,雕塑系的老师说,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学生来学雕塑,为祖国建设纪念碑。”张得蒂回忆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急需雕塑人才。

两个班,二十多名学生,只有五六名女性选择雕塑系。“我们女同学参加雕塑系后,老师让参加军事体育训练。天天早上跑两千米锻炼身体,晒得特别黑、很苦的那种。”对此,张得蒂总结说,那段经历,对自己一辈子做雕塑非常有帮助。

“当年,不像现在那么进步。烧簪子、昝火都要自己做,都是些劳动活。”

“打石头、弄泥、爬架子……一直做雕塑到87岁。”截止到前年,去泰山体验生活后做了大型雕塑——泰山上的挑山工,因身体原因,张得蒂才终止了她的创作生涯。

“47岁开始,不晚”

21岁本科毕业后,张得蒂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受时代影响,25岁之后的二十余年,张得蒂都无法进行其热爱的雕塑创作。

那段时间,张得蒂在农村和城市从事最单纯的体力劳动。在农村,她学会了耕田、收割、编筐;在城市,她不分冬夏,蹬着三轮车运送货物。

她却平淡地说,“这不但磨练了我的意志,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后来的整个艺术道路。”

47岁,张得蒂才有了创作的权利。“我又想起父亲说的事业心、报国志,再加上他的支持,我觉得47岁开始,不晚。”张得蒂说的“他”,是同为雕塑家的丈夫张润垲,两位老人相互扶持,走过困苦与艰辛。

从此以后,张得蒂不分昼夜,将其积聚了二十多年的生活和感情,用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我们心目中,她的这种忍辱、励志、奋斗的经历,心无旁骛地从事艺术创作的精神,不仅成就了她个人,也给我们整个张家树立了精神的样板。”其大儿媳、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徐莉以一位家人的身份,分享了她眼中的婆婆,表达着她的钦佩之情。

“我爱家乡菏泽”

谈起家乡,张得蒂表达更多的是感谢和爱。

因为工作原因,张得蒂回家乡次数不多,但对家乡的情感却非常深厚。2011年,张得蒂为菏泽学院无偿赠送了一座铸铜孔子像,随后又献上了雕塑作品《梦开始的地方》。

“当时我想了好长时间,如果是一般的雕塑作品放在学校门口,很难体现出地方特点。我在雕塑的下方设计的是牡丹花造型,上方的男孩和女孩都贴上了金箔,寓意为牡丹之乡飞出的金凤凰,希望菏泽的莘莘学子可以飞得更高。”张得蒂回忆说。

当年,对雕塑进行验收性回访后,张得蒂回到北京,写下《我爱家乡菏泽》一文,表达心中的情意。

2018年,张得蒂将作品版权无偿捐赠予家乡的菏泽市美术馆,提及此事,她感激地说:“这件事启动后,中间克服了很多困难。我没想到菏泽老家能把我的主要作品陈列起来,也很感激家乡愿意下那么大的功夫为我建这个馆,觉得得到了安慰。”

此次回乡,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张得蒂十分欣慰。她说:“不能在此长住,但我会一辈子记住家乡。” (菏泽日报记者 付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