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京铁路 北京铁路
今天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60周年诞辰纪念日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在
北京铁道大厦举办了
纪念詹天佑先生诞辰160周年座谈会
詹天佑先生
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
我国近代史上的科技界先驱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在詹天佑先生160周年诞辰纪念日
让我们再次走近先生
继承和弘扬他爱国、创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赴美留学
留学九年毕业耶鲁
部分留美幼童出洋前合影。这并非第一批出洋留学幼童,因此詹天佑不在其中。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清政府首批官派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在美国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习,学习成绩优异。
1878年,詹天佑高中最后一年,他以全班第1名、全校第2名的好成绩从纽哈芬中学毕业,顺利通过英文、美国史、地理、拉丁文、算数、代数、几何、三角等各科考试,考入耶鲁大学,成为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
赴美留学小故事
“东方人棒球队”合影,后排右二为詹天佑。
詹天佑既是工科学霸也是优秀棒球手,为改变晚清时期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羸弱印象,詹天佑在学习之余参与组建中国学生球队,取名为“东方人棒球队”。回国前,在与奥克兰棒球队棒球的比赛中大获全胜,最后一次在美国展示他们的球技与才智。
毕业回国
测绘海图抵御外侵
回国后的詹天佑满腔热枕地准备把所学贡献给国家铁路事业,但当时清政府并未按照归国学子所学安排去向。
1881年詹天佑被派往福州船政局学堂学习轮船驾驶,任职军事教员,在目睹马尾海战中与福建水师舰船的惨重损失后,历时1年半勘测绘制出我国首副精细海图《广东海图》,詹天佑在非所学岗位任职7年,无论是驾驶军舰、当军事教员、测绘海图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在福州船政局小故事
詹天佑在福州船政局学堂学习时,仅用1年时间提前完成全部课程,并以第1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福州船政后学堂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
投身铁路
临危受命造滦河桥
参加滦河大桥施工的工人们
1888年,詹天佑经留学同学介绍进入铁路工程领域工作。中国修建铁路初期,从美留学回国人才并不被清政府重视,直到1893年修建滦河铁路桥,英国、日本、德国三国工程师桥墩打桩屡次失败后,詹天佑被临危受命,采用“气压沉箱”方法,顺利完成打桩,成功修建滦河铁路大桥,这项工程震惊世界,让三国工程师赞叹不已。
初筑新易自信自强
1903年,詹天佑修建全程43公里的新易铁路,每日工作约15小时,解决了冬季施工困难、工期紧迫、材料短缺等三个难题,仅用时4月修建完成。
震惊中外爱国之路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这条铁路不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来说都意义重大,詹天佑任总工程师立志中国人自主修建完成。
北京至张家口地形条件复杂,修建难度相当大,南口至八达岭段地势险峻、坡度很大,为找到理想路线他往返行程千余里勘测路线,最终选定了这条京张铁路线。
为缩短施工工期,詹天佑采用洞身中部开辟大井,多面同时开凿施工,打通八达岭隧道。
修建关沟段铁路再次遇到难题,该段铁路最大坡度33‰,而当时火车爬坡率只有25‰,以当时的工程技术能力,很难解决这个难题。在经过一番努力和巧妙设计后,“人字形”铁路方案被提出并成功运用。这也成为了京张铁路的一个创举。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典礼时主要工程人员合影。
京张铁路于1909年9月24日全线竣工,费用较原计划节省28万多两白银,工期缩短了两年。京张铁路的胜利建成,轰动中外,詹天佑自立自强的爱国精神,也被世人敬仰。
支持辛亥护路爱国
1911年,清政府收回铁路卖给西方列强,此举引发了保路运动,时职为清朝二品的技术官员和粤汉铁路公司总理的詹天佑,顶住重重压力,毅然成立保路机关所,决心保路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说:“若无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可能会推迟一年半载取得成功。”充分肯定了保路运动推动革命的价值。
鞠躬尽瘁图划未来
1913年由詹天佑历经数年,编制的《京张铁路标准图》在广州缩编成册,为我国早期铁路标准化和法规建设,奠定初步基础。
参与规划路网,制定《行车规则》《调度车辆规则》《路签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
1916年,詹天佑主持中华民国首届全国交通会议,决议交通法规议案130多项,为交通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扶病参会捍卫主权
1919年2月,詹天佑出席远东铁路会议前留影,在出席会议前詹天佑已经因疾病折磨变得瘦弱憔悴。
1919年,他带病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代表国家争夺俄控制的东三省铁路管理权,2个月后,他因病回汉口就医,在途中最后一次登上长城,满含深情遥望京张铁路。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逝汉口,终年59岁,逝世后北京、汉口、广州、上海、天津各界举行公祭。驻华公使、外国工程师、外国政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悼念詹天佑。他如同一颗巨星陨落,让世人痛惜缅怀。
詹天佑先生
把毕生精力和智慧
奉献给中国铁路事业
为谋求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
奋斗一生
这种爱国情怀
需要我们后人铭记学习
原标题:《他的一生鞠躬尽瘁,只为中国铁路强大!》